中國讀書人離“現代知識分子”有多遠?
中國近三四十年的變化是巨大的。最明顯的變化是中國的經濟一舉衝上了世界第二位。有人說是共產黨的功勞。這種觀點忘記了“亞洲四小龍”發展歷史。問題的關鍵在於,亞洲人普遍的吃苦耐勞精神和聰明才智。只要在合適的的條件下,他們自然會發展起來,變得富裕。用中共老實的話說,叫作“鬆綁”。要說共產黨幹了什麼?共產黨先捆住你半個世紀,然後鬆開,你不五體投地千感萬謝才怪呢!今天被“鬆綁(解封)”的上海人是不是?被綁者這個經驗告訴共產黨,“綁的越緊,時間越長,一旦鬆開後被綁者的感恩就越深!”。所以,下次可以接着來,變本加厲。可是我這裡要講的不是經濟,而是人。具體來說,是中國的讀書人。有人學西方人那樣,隨便地稱中國的讀書人為“知識分子”。此話差矣!中國的讀書人其實和滿清期間的讀書人沒什麼區別。和西方知識分子相比,這個差別類似“狗尾續貂”。讓我來看看這四個主要方面。
一, 中國讀書人的思維方式的本質,是“感性”類型,類似西方兒童的頭腦發育程度,不具有西方成熟男子的“理性”思維方式。這表現為,中國讀書人不懂得邏輯思維,不懂得原則的重要性。你看不到中國讀書人有共同尊重和贊成某個明顯的正確理論或原則的例子。舉例。比如反對共產黨,海外的民運組織每三五個人成立一個,總共有幾十上百個。如果有人說,人必須吃飯。就會有“高人”站出來說,蒼蠅也有營養!這也是英特爾,微軟等公司絕不選華人作為首席執行官的原因,儘管在美國的華人碼工可以與印度人匹敵。華人的文化決定了他們的思維方式與西方人區別。
二, 中國讀書人缺乏西方人知識分子的人格獨立性。中國讀書人的最高理想是得到權威的賞識,輔助君主“治國平天下”。作“師爺”,得到“垂青”是他們最大的社會獎賞。中國讀書人的這些觀念來源於他們是中國腐朽文化的繼承者。他們深深地受中國文化的迂腐浸染,絲毫不懂西方文化,或只知道西方文化的毛皮。語言的障礙和自己思維的僵化,使他們只知道“天有一個井大”,自認我中國五千年文化無所不包。
三, “三觀”的差距。中國的讀書人於西方知識分子相比較,在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這三個方面都根本不同。西方知識分子的人生觀,認為世界是進步的,人生的責任是世界變得更美好。中國讀書人的人生觀,完全關注的是個人的私利,“光宗耀祖”,“出人頭地”是中國讀書人最大願望。西方知識分子世界觀,認為世界是進步的,一代比一代應該更文明,更發達,更美好。中國讀書人在人生方面則認為,世界或社會或朝代,是循環的,所以人生要及時享樂,“皇帝輪流作,今天到我家”。在價值觀上,西方知識分子認為,人生的創造,有社會抱負,是極其重要的。為什麼德國的大家閨秀閆妮要嫁給馬克思,一個窮書生?中國的讀書人呢?“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對不?
四, 中國的盛世的表現是,專制統治,讀書人扶伺,百姓聽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帥土之賓,莫非王臣”。中國讀書人認識不到,也不敢挑戰,現存的社會制度和自己的文化。因為他們受自己“三觀”的限制。不以創新為價值,就不會挑戰。不挑戰,就只要順從,別無選擇。今天中國讀書人,到整個社會,是不是還是如此?
總之,中國社會如欲被世界接受,必須打破現有的文化與體制。在此期間,中國的讀書人不得不首當其衝,成為中國新的社會的代言人 - 現代知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