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劉清平隨筆|人性邏輯51.人怎麼會死不悔改?
送交者: luis 2023年02月11日15:54:3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劉清平隨筆|人性邏輯51.人怎麼會死不悔改?

 

有人又質疑咧:你把“罰錯—悔恨—改正”的機制,說得這樣子玄乎,那怎麼還有許多人,不僅屢敗屢戰,一敗再敗,而且屢錯屢犯,不思悔改呀?

 

恭喜了哦,親,這問題提得很到位,因為撇開人際關係中,各種裝悔詐悔的事例不談,下面的現象的確不算少見:哪怕頭腦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犯了錯,哪怕痛不欲生地感受了揪心的悔恨,有些人還是會通過自作主張的取捨選擇,再次犯下先前犯過的類似錯誤,就像戒了煙又重抽,斷了毒又復吸那樣子——一言以蔽之喲,雖然頻繁地“後悔”,卻就是不肯“悔改”,嗯哼。

 

進一步看,儘管剛才把“屢戰屢敗”“一敗再敗”,與“屢錯屢犯”“死不悔改”的說法相提並論,儘管造成這兩類現象的頭號原因,都是人的深度有限(許多情況下,甚至連人自己原本有限的能力,也沒充分發揮出來),二者之間卻有一點很為不同,並且再次透露出,成功學與正當論的鮮明對照。

 

怎麼個意思呢?雖然如同成功能夠“複製”一樣,失敗也能源源不斷地“複製”出來,但除了“雖敗猶榮”的事例外,人們體驗了罰敗的沮喪後,通常不會積極主動地再去從事,明知會失敗的行為;導致“屢敗屢戰”“一敗再敗”的,大多是各種外部的“決定性”因素,加在主體身上的強制性作用,逼着他們在確認要失敗的情況下,依然去做不可能成功的事兒。某些情況下,主體“屢戰屢敗”後,依然積極主動地“屢敗屢戰”,則主要是因為,他們並不認為,進一步的努力註定會失敗,反倒覺得只有這樣子,才能體現自己追求成功的百折不撓。自信。

 

相比之下,“知錯不改”的成語說的恰恰是:哪怕知道自己做錯了,體驗了事後的悔恨,內心形成了畏懼,某些人還是會積極主動地再去從事,明知不正當的行為。換個方式說哈,排除了外部干預,以及雖敗猶榮的情況,人們是不可能在好壞的維度上,心甘情願地做出“趨敗避成”的反向選擇的。但同樣條件下,人們卻可能在是非的維度上,心甘情願地做出“取錯舍對”的反向選擇,乃至屢教不改,死不悔改。也因此,“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格言確實精彩。表揚。

 

為什麼成功與正當之間,有這樣子的鮮明對照啊?關鍵還是在於,好壞悖論交織的複雜難纏,會讓人們在對錯層面上的自決選擇,受到眾多因素的糾結影響,不像成敗層面上那樣子,只是一意孤行地單純指向了目的好。

 

問題在於,由於成功了一定會得到目的好,失敗了一定會遭遇雙重壞,趨成避敗的一根筋,在人們心中總是特別堅挺。相比之下呢,正當與不正當之間,儘管隔了條不許突破的底線,價值內容上的反差,反倒沒有這樣子小蔥拌豆腐:一方面,正當的行為也會包含“捨棄次要好,忍受次要壞”的違心背欲因素;另一方面,不正當的行為也會包含“得到次要好,去除次要壞”的從心所欲因素,不是?

                                                    

也因此,與人們一心渴望成功之獎賞,全力避免失敗之懲罰比起來,人們一心渴望正當之獎賞,全力避免不正當之懲罰的動力,反倒沒有那樣子單純和強大,所以才在現實生活里,形成了成功學與正當論的強烈對照,並給人們帶來了許多與其說偏向於遺憾,不如說偏向於悔恨的糾結後果。

 

前面說了,正因為對和錯都同時包含着,好壞的悖論交織,才導致人們自以為是地取主舍次時,一個不小心,就可能在一念之差中弄錯了,把次要好當成了主要好,結果做出不正當的自決選擇,遭遇意料之外,卻不可接受的負面後果;得等到罰錯—悔恨的機製發揮效應了,才會回到正確道路上來。

 

然而哈,要是主要好和次要好的權重相當接近,尤其是次要好的誘惑力特別強大,即便這樣子的機製發揮了效應,把人們暫時拉回到正確道路上,下一次遇到類似衝突時,只要權衡比較出現了一丟丟偏差,人們還是有可能在一念之差中重蹈覆轍,又把以往已經確認的次要好,當成了眼下境遇里的主要好,結果再一次做出事前自以為正當,事後覺得不正當的自決選擇,甚至一悔再悔,就是不改。堅定。

 

拿某些重度癮君子,戒了毒又復吸的事例來說:他們明明知道,吸毒很壞很有害,會讓自己走上不歸路,“不可接受”的性質不可謂不明顯,但已經戒了一段時間咧,為什麼在某些特定的境遇下,包括但不限於,自己一心煩,別人一慫恿等等,又會初心不改,重操舊業,一如既往了呢?

 

原因就在於,這些特定的境遇下,再次面對同樣的好好衝突,他們又找到了某些理據,能讓自己在權衡比較中,增加毒品誘惑力的權重,減少毒品有害性的權重,諸如覺得它能減輕當下壓力,消除眼前煩惱,或者卻不過朋友情面等等,結果改變了自己業已形成的,吸毒會帶來不可接受之壞的評判,把它看成防止眼下某些不可接受之壞的主要好,於是乎再次做出了自以為取主舍次的吸毒選擇——雖然完事之後,他們立馬又會感到悔恨,責備自己怎麼又犯了一次錯,嗯哼。

 

不好意思喲,親多人戒了煙又重抽的案例,裡面的機制,一樣一樣滴。拿俺老漢以前的情形來說,好多次了,寫文章碰到想不通的問題,頭腦里一片迷霧(類似於現在說的新冠後遺症“腦霧”?存疑),於是乎對自己說,再買最後一包,把這個問題搞清楚了,以後絕對絕對不抽啦,不然咳嗽真的止不住唉……結果過一陣子,從頭又來一遍,正所謂“死不悔改”,不是?

 

也因此,深入分析的話,如同前面說的先認為對,後來才覺得搞錯了的事例一個樣,這類明知不對,還是要做的不思悔改,表面看好像,其實也沒有,否定“取主舍次—行對拒錯”的人性元理。倒不如說,它們只是以更極端的方式,再度體現了人的深層有限,難以克服自己業已清楚意識到的缺陷弱點。

 

所以呢,前面提到的,導致“事前覺得正當,事後覺得不正當”現象的種種因素,也能照搬到“一悔再悔,就是不改”的案例中來:單顧眼前,不顧長遠,貪圖當下享受;激情洋溢,自制不夠,理智意志疲軟;只算大小,不計主次,無視致命小惡……可以追加的,大概是下面兩點:忘乎所以,不長記性,只記吃不記打;積重難返,自暴自棄,破罐乾脆破摔。

 

這裡追加的頭一句口頭禪,從一個側面顯擺了,經常被心理學當成了認知學習要素來強調的“記憶”,對於人生在世的最重要價值。比方說,為什麼有些慣犯,關在牢裡接受懲罰的時候,覺得受不了而打算痛改前非,可一出了大獄,還是會憑藉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一次又一次地犯下會讓自己N進宮的罪行啊?

 

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置身於類似的境遇里,他們立馬忘掉了懲罰帶來的不可接受之壞,腦瓜里涌動的只有以前的爽歪歪,即便明知過些天,又會悔不當初一回,也依然寧死不屈,想要重新體驗一遍,罪行後果的勁爆誘惑。這樣子看,吃了一塹,並不意味着總能長出一智,因為人們或許僅僅記住了,吃下這一塹的種種美味,卻如同七秒後的金魚那樣子,忘了留在屁股上的那幾大板痛楚,嗯哼。

 

不過吧,閣下看到這裡,也別幸災樂禍喲,因為您同樣很可能憑藉,“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上回雖然做的不對,但也不必全盤否定”,這樣子的自我安慰,輕鬆撫平了“有錢難買後悔藥”的刻骨傷痕,最終在應然壓倒實然的“失憶”中,再次重複曾經遭遇了不可接受之壞,並且指天發誓絕不允許重現的人生經歷,不是?

 

趁機插句嘴哈,由於文化理念的深層積澱,儒人的一大特徵,就是單向度的健忘了,雖然祖上據說闊過的事情,總是記得很牢,卻嚴重缺乏罰錯—後悔方面的歷史記憶,所以才經常重蹈覆轍……相當抱歉喲,親,一個不留神,又要滑到規範性維度上去咧,還是按照本系列的既定路線方針計劃政策,趕緊打住喔。

 

當然咯,對於任何一悔再悔,就是不改的行為,正當底線照舊會做出賞對罰錯的無情回應,窮追不捨地讓任何忽視了人性元理的人們,遭受到嚴厲的懲罰,體驗到深度的後悔,哪怕他們接下來還是知錯不改,死不悔改。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人性邏輯,就是這樣子執着彪悍,嗯哼。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磐玄︰天下神器與國之利器
2022: 正義啟明1. 為什麼不“啟蒙”而“啟明
2021: 955恭賀新禧!上帝面前,蜥蜴人往哪裡
2020: 請尊重石正麗的病毒學研究
2020: 習一蹲穿滿防彈衣爬出彭麻麻的裙底,蹲
2019: 美國學者班宗華:宋畫改變了我的人生
2019: 為什麼中華民國女大學那麼嚮往中共
2018: 3)為什麼範例體系是絕對真理?
2018: 378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三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