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智慧
展覽簡介
從治學弘道到教書育人,從人生哲學到治國理政,從反思歷史到認識萬物,孔子的智慧鈎深致遠,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以仁為核心,以禮為規範,以中庸為方法,引導人們建設一個美好的大同世界。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體系是中國歷史與文化的結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軸。
第一單元 大同理想
面對禮崩樂壞的亂象,孔子志在匡時救世,建立一個德治仁愛的社會,後世儒家將其闡發為“大同”理想。大同理想體現了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影響深遠。
第二單元 聖者仁心
孔子將建設理想社會的希望寄託於人,而非神明,最能體現這種思想的是他所說的仁。仁包含着人與人之間的真誠、敬愛、親善,代表了人的良好品質和德性,是對人的本質的發現與認識。孔子還提出了尋求仁的途徑,即通過加強自身修養,履行對親人的責任,進而推及對於國家與天下的擔當。
第三單元 明於禮樂
儒家貴仁崇禮,認為仁是禮樂的靈魂,禮樂是仁的外在表達。禮,以習俗、規則、制度的形式示人;樂,則用節奏、旋律調和人心,二者互為表里,缺一不可。孔子重視禮的教化作用,他將禮視作修身、齊家、治國的基礎,倡導君子以謙退為禮,以損減為樂。
第四單元 中庸之道
“中”即中正、中和,“庸”與“用”相通,中庸之道即用中之道,意思是按照合適的方式做事。孔子的中庸思想將早期政治道德中“執中”的理念提升為道,用於指導人們的行為。他主張“執兩用中”,即抓住事物的兩端,在矛盾之中探求最恰當的解決途徑。“和而不同”和“時中”是孔子對中庸思想的進一步豐富,前者強調在差異中尋求和諧,後者針對複雜的時勢講究權變,以求恰如其分。
http://www.kzbwg.cn/zhanlan/jbcl/wisdom/
http://www.kzbwg.cn/zhanlan/jbcl/wisdom/
http://www.kzbwg.cn/zhanlan/jbcl/wis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