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中國古代的車戰 |
送交者: 尋找生命的陽光 2023年04月15日16:10:4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曹 字形的歷代演變 曹,字形字理是有爭議的。大部分的觀點讚成是兩個繁體東的相加。但這種觀點值得商榷。 繁體 東,正規化的字體是上一橫,下為 八。 繁體 車,正規化的字體是上下各一橫。 從 曹 的字形歷史演變來看,甲骨文 金文 秦系簡牘 說文 提供的字形來看,字形的上下橫都是弧形,到底是表示一橫,還是表示八,難以說清。楷書突然出現了壓縮 曹 字形。所以字形的演變並不能說明曹必然是繁體 東 疊加,倒是相反,恰好說明曹是繁體 車 疊加。根據甲骨文寫出的正規字體 㯥 不一定必然正確。 本文採信曹是繁體 車 的變化,試圖從歷史史實的角度加以論證。 曹cao2=車+車+曰(=音) 壓縮 字形本義:古代戰場上,幾十輛,上百輛,上千輛戰車在一起衝鋒 衝撞 廝殺 拼搏。被堅執銳,金鼓齊鳴;金戈鐵馬,縱橫馳騁,戰場上發出震天動地的聲音。 衝車沖向敵方的衝車(遭遇);鼓聲 鑼聲 戈矛聲 弓箭聲 馬的嘶鳴聲 人的吶喊聲,聲聲震耳 音音不絕(嘈雜)。 後世有兵曹,就是兵部,類似現代國防部。軍曹也是唐朝軍隊的一種職位。唐朝詩人,政治家陳子昂,曾任遷右衛胄曹參軍。在武攸宜幕府當幕僚,兵敗,被武則天降至軍曹職位。軍曹也是日本對中士級別士官的稱呼,如曹長(上士),軍曹(中士)。可見,曹,來源軍事戰爭。軍隊的軍有車,更加論證了車戰的來源。 一 曹的衍生字 嘈 遭 表現了古代車戰場景在現代字典釋義中,曹的本義已經轉給 嘈cao和遭zao字。曹也借 嘈cao(擬聲詞)音,同形借音。 嘈雜,借用唐代白居易《琵琶行》來體會 曹。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遭,借 遭遇戰 這一軍事術語來理解曹的軍事內涵。 遭遇戰,是指雙方在同一區域突然相遇,還來不及進行兵力部署、彈藥分配和戰術布置的時候,發生的戰鬥。 敵對雙方軍隊在運動中相遇發生的戰鬥。奪取勝利的基本方法是爭取主動,先機制敵,包括先敵展開火力,先敵搶占有利地形,先敵發起衝擊等,力求在急襲或伏擊中殲滅敵人。 遭遇戰中,制敵之勝的良策只能是 狹路相逢勇者勝。 二 中國古代車戰簡史車戰,古代商周時期曾經是兩軍戰鬥的主要戰法,戰車兵是軍隊的主力兵種,以一乘戰車和其附屬的徒步的士兵為一個基本作戰單位。 車戰的歷史可上溯至三皇五帝的時代,在諸多的神話傳說中,出現了衝車、馬車、特殊戰車(如指南車)的原型。 夏代已開始使用戰車進行小規模車戰。商代﹑西周到春秋,戰車一直是軍隊的主要作戰裝備,駕乘戰車作戰即成為這一時期戰爭的特徵。 《墨子·明鬼下》“湯以車九兩,鳥陳雁行。湯乘大讚,犯逐夏眾,入之郊遂,王乎禽。” 《呂氏春秋·簡選篇》“殷湯良車七十乘,必死六千人,以戊子戰於郕,遂禽。推移大犧,登自鳴條,乃入巢門,遂有夏。” 公元前1057年左右,“武王征商”(利簋)“率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以東伐紂。”(《史記·周本紀》) 車戰在春秋時期發生了很大變化。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和兼併戰爭的加劇,戰車數量大幅度增加,如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晉國一次出動戰車已高達七百乘(750乘);而到春秋末期,一些大的諸侯國,如晉國和楚國,所擁有的戰車數量已在四千乘以上,公元前505年的柏舉之戰,各國參戰的戰車也均在千乘以上。 戰車發展頂峰是戰國時代。但在西漢時期急劇衰落。原因在於匈奴發展出了輕騎兵。騎兵的最大優勢在於機動靈活,它可以全天時全天候作戰,適應北中國的地理環境,進攻時氣勢排山倒海,追擊時如疾風掃落葉,它作戰方式靈活多變,可包抄,可奇襲,可以斷糧道,可以打伏擊。集攻擊性、機動性於一身。 戰車有很多弊端,最大問題是地理條件限制太多,只能用於平地。晉武公打晉哀侯的翼城之戰,晉武公大勝,得意洋洋的駕着車猛追,結果馬被灌木叢絆住了,只得半路而廢。 西漢白登山之圍,劉邦親率32萬大軍攻打匈奴,沒想到剛一進匈奴的地盤,就被大單于冒頓率領的40萬騎兵包圍了。面臨高機動性的對手,又是山地,劉邦的戰車只能原地當靶子。劉邦是打也打不過,逃也逃不掉,援兵更指望不上,等死。軍師鬼謀陳平獻了一計,冒頓的女人開始在毛毯上給冒頓吹枕邊風,冒頓最後把劉邦放了。 經此一戰,戰車讓位於騎兵。 三 中國古代車戰經典戰例1 武王伐紂 牧野之戰 牧野之戰,是武王伐紂的決勝戰,。是周武王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今淇縣南、衛河以北,新鄉市附近)進行的決戰。武王4萬多人,商紂王70萬人。 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周武王親率戰車三百乘,虎賁(精銳武士)三千人,以及步兵數萬人,出兵東征。同年2月21日,周軍抵達孟津,與庸、盧、彭、濮、蜀等部族會合,聯軍總數達4.5萬人,不少方國的國君親自趕來。史稱聯軍共有六師。軍事史家推測,大概是三百乘戰車,三千名虎賁為一個 裝甲師,為第一梯隊。其餘四萬多人分為五個師,在後面組成方陣,為第二梯隊。商紂王驚聞周軍來襲,只好倉促武裝大批奴隸、戰俘,連同守衛國都的軍隊,開赴牧野迎戰。根《史記》記載,商紂王出動的總兵力有70萬人。商軍中的奴隸和戰俘全無鬥志,紛紛倒戈,聯軍的戰車、甲士、步兵一層層的進攻。商紂王見大勢己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於火而死,商朝正式滅亡。 牧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先發制人的著名戰例,也是中國古代車戰初期的著名戰例。它終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確立了西周王朝的統治。 2 曹劌論戰 一鼓作氣 三鼓而衰 長勺之戰發生於春秋時期周莊王十四年,齊魯兩個諸侯國交戰。雙方兵力:齊國30萬,魯國3萬。 公元前684年,齊桓公,不聽相國管仲“內修政治、外結於國、待機而動”的意見,發兵攻魯,企圖一舉征服魯國。魯莊公注意整修內政,取信於民,決心抵抗。曹劌,魯國大夫,著名的軍事理論家。隨莊公出戰。魯軍根據齊強魯弱的形勢,率領三萬大軍在長勺(今山東萊蕪苗山鎮,一說曲阜北)迎擊齊軍。兩軍列陣畢,魯莊公欲先發制人,被曹劌勸止。齊軍見魯軍按兵不動,便一而再、再而三地發起衝擊,均未奏效。齊軍疲憊, 士氣沮喪。魯軍陣勢穩固,鬥志高昂。曹劌見戰場形勢已呈現 彼竭我盈 的有利變化,建議莊公實施反擊。魯軍將士一鼓作氣,擊潰齊軍,魯莊公一箭射死齊桓公的兒子雍。 莊公急於追擊,曹劌恐齊軍佯敗設伏,即下車察看齊軍車轍痕跡,又登車眺望齊軍旌旗,發現轍亂旗靡,判明齊軍確敗,方建議乘勝追擊,終將齊軍逐出魯境。此戰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中,以後發制人、敵疲再打的防禦原則取勝而著稱,魯國以一比十人數比例打敗齊國,成為春秋史乃至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戰爭結束後,魯莊公向曹劌詢問是役取勝的原委。曹劌回答說:“用兵打仗所憑恃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衝鋒時,士氣最為旺盛;第二次擊鼓衝鋒,士氣就衰退了;等到第三次擊鼓衝鋒,士氣便完全消失了。齊軍三通鼓罷,士氣已完全喪盡,而相反我軍士氣卻正十分旺盛,這時實施反擊,自然就能夠一舉打敗齊軍”。接着曹劌又說明未立即發起追擊的原因:齊國畢竟是實力強大的國家,不可等閒視之,而要謹防其佯敗設伏,以避免己方不應有的失利。後來看到他們的車轍紊亂,望見他們的旌旗歪斜,這才大膽地建議實施戰場追擊。一番話說得魯莊公心悅誠服,點頭稱是。 戰場特點:按照曹劌的計劃,經過軍事訓練的魯國軍隊,仍然擺出了“弓矢御,殳矛守,戈戟助”的防禦態勢,並將劍盾步兵、戈兵、長槍兵和弓箭手梯次配置,並在陣前布下了尖樁、戰車等防禦工事嚴陣以待。而對於前來誘敵的齊國步兵和單兵戰車,則用戰車上的弓箭手進行遠程殺傷並擊退。 長勺之戰的規模雖然不大,但它卻正確地反映了弱軍對強軍作戰的基本規律和原則,一直為歷代兵家所稱道。 毛澤東主席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對齊魯長勺之戰給予過很高的評價,說戰爭中魯國“採取了敵疲我打的方針,”打敗了齊軍,造成中國戰爭史中弱軍戰勝強軍的有名戰例。曹劌論戰所敘述的原則和長勺戰例,成為 後發制人 防禦戰略思想的寶貴借鑑。 3 城濮之戰 退避三舍 公元前632年的晉楚爭霸的城濮之戰,是春秋時期一次典型的大規模車戰的戰例。城濮戰時,晉軍投入的兵力有戰車七百乘,兵器裝備齊全,分為三軍。晉軍的同盟軍有來自宋、齊、秦諸國的軍隊, 楚軍的兵力大致與晉軍相當,統帥子玉。 城濮之戰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晉軍示弱迴避,藉口晉侯在外流亡時受楚王接待,當時答應一旦晉楚交兵,將先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約當軍隊行軍一天的路程),所以晉軍先向後退九十里。 子玉又派遣楚大夫斗勃去向晉軍挑戰,顯得盛氣凌人。晉侯仍示弱,並不願應戰對搏,只是派欒枝去對答說:寡君聽到命令了。楚君的恩惠,沒有忘記,所以退避到這裡,既然大夫不肯退兵,那就煩大夫對貴部將士說,駕好你們的戰車,明天早晨見面。 戰爭進入第二階段,即決戰階段。晉軍的戰車在莘北列陣以待楚軍,以下軍、中軍、上軍橫向排列,晉軍的戰術是採取先攻側翼然後兩面夾擊。子玉率領的楚軍,也是採取橫向排列三軍的陣勢,中軍,左軍,右軍。晉軍卻在對敵軍正確了解的基礎上,選擇實力最弱對象,驅車猛衝。楚軍右師全面崩潰,楚軍大敗。 晉軍捉到許多俘虜,僅戰後晉侯向周王獻楚俘的數量,就有戰車一百乘,以及隨從的步兵一千人之多。晉文公達到尊王稱霸的目的。 四 曹:基本字義:
五 曹 基本字義來歷的合理推測曹,字義不再含有嘈 遭的軍事場景字義,其他字義是如何來的呢? 1 貶義 爾曹 來歷的合理推測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爾曹,帶有明顯的蔑視和貶義。春秋時期,曹國成為晉楚爭霸的對象之一。公元前637年,晉公子重耳落難時經過曹國,受到曹共公的無禮對待。前631年晉楚城濮之戰(在今山東菏澤市鄄城境內)時,晉國伐曹、衛救宋,把曹共公俘虜。楚國失利後,曹國聽命於晉國。 後來,曹國與宋國交惡。曹悼公於遭宋景公禁錮死於宋國,曹國再次發生內亂,繼任國君的曹聲公和曹隱公先後被殺。後來曹伯陽繼位,不自量力的曹伯陽背棄晉國,又干預宋國政務,導致宋景公伐曹,而晉國見死不救。前487年,宋國虜殺曹伯陽,曹國覆亡。曹國曆26世,享國636年。 曹國為宋國所滅,當然被其他國家看不起。落下了爾曹身與名俱滅。 2 曹,官署來歷的合理推測 功曹(又稱功曹史),最先見於漢朝,官職;後來變成官府衙門。西漢聞名遐邇的故事 蕭規曹隨,可能說明官署名借用時任丞相曹參的姓。 “蕭何制定法律,調和整齊如一;曹參繼任丞相,遵法而不犯過失。施載清淨無為的政策,人民因而安寧統一。” 十三曹,漢朝官署總稱,是漢朝丞相直轄下的十三個辦事機構。漢代雖然繼承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但是隨着官僚政治制度的繼續發展,官員數目不夠,用起來顯得捉襟見肘,所以需要擴大官員隊伍,皇帝與丞相就有了各自的秘書處。皇帝設 六尚:即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與尚書,處理皇帝的日常生活和辦公。丞相設置 十三曹,相當於現在的十三個部門,協助丞相處理各類政務。 3 曹,訴訟的合理推測 曹有了官署衙門含義,也就有了陰曹地府。陰曹地府是陰間的官府。陰間地府有判官,掌握生死大權。自然就有了三曹對案。三曹對案,意思為指審問對質,出自《西遊記》。指訴訟中的原告、被告、證人三曹(三方)。審案時,三方的人同時到場,進行對證。則引申為訴訟。 聲明:圖片來自網絡。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2: | 中國新聞事業編年紀事【13】 | |
2022: | 恭迎南無准提菩薩聖誕日(2022年4月16 | |
2021: | 抬高《論語》是皇帝的最大的小動作 | |
2021: | 966試一試每天念“地藏王聖號”;西琴 | |
2020: | 中國不是黨國 (圖香港人的評論) | |
2019: | 再論“純質-純量-有限之無限” | |
2019: | 1989年4月15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 | |
2018: | 彭運生談藝錄(203) | |
2018: | 曲度格律诗體系列(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