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風建設:研究生教育的關鍵 |
送交者: 高世屹 2002年05月09日19:01:3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但無庸諱言,研究生教育在學風建設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它妨礙了學術繁榮,有害於研究生的健康成長。”在日前召開的首屆全國研究生會主席論壇上,來自全國40餘所高校的研究生會主席暢所欲言,共謀研究生的學風建設問題,展現了青年學子端正學風、培養嚴謹治學態度的勇氣和責任。 研究生論文缺乏創新 近年來,高校頻頻揭出一些為多數學人所不齒的醜聞。涉嫌抄襲者從一般學校到全國名牌大學,從人文學科到自然科學界,從在讀碩士生、博士生到青年教師、博士生導師,不僅剽竊國內著作,對國外論著也毫不手軟。 網絡的發展使得現在莘莘學子足不出戶就可查閱資料,在為勤奮者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為剽竊者提供了捷徑。一些大學教授指出,無論是平時布置的小型論文,還是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有些研究生都不自己動腦思考,而是從各種雜誌中或互聯網上摘抄,東拼西湊,甚至全文囫圇吞下。 一稿多投、多發現象,是高校研究生學風不純的另一種表現。有些研究生為了追求發表文章的篇數,把同樣內容的一篇論文改頭換面投向別處,或把相同的一套數據採用不同的排列組合方式變成多篇論文去投稿發表。 更有甚者,乾脆花錢“買名”,找人代考、代寫論文。不久前,長沙一些高校附近不但出現替人寫論文的“槍手”,還有人居然開起了所謂“學術傳播”的“槍手公司”,實為學術界所汗顏。 研究生論文缺乏創新,是研究生會主席們關注的又一焦點。西安某高校對某個專業已經授予學位的35篇博士論文進行調查,發現有明顯創新成果的只占20%,有一定創新成果的占40%,創新不多或者根本就沒有創新的比例高達40%。 與會研究生會主席總結出目前學風不正的5種表現: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風,粗製濫造的平庸之風,弄虛作假之風,作弊抄襲之風,權、錢、學交易的腐敗之風。 客觀評價 冷靜分析 “對於學術腐敗問題,也應堅持辯證的分析眼光,要看到絕大多數研究生的研究態度和治學方法是嚴謹的,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鄒東濤教授說。 少數研究生學風不正,多是受了社會上浮躁風氣與商業上投機心理的影響。 一是利益驅動。許多高校對研究生發表論文有具體的要求,有的學校還規定博士研究生在學位論文答辯前,必須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2至3篇學術論文或者完成一部專著,有的還要求至少有一篇在國際三大檢索系統上被檢索。學校規定的任務當然得完成,有人完不成,只好找關係,托熟人,交版面費。 二是研究生培養體制存在較大缺陷。一些大學不切實際地爭取碩士點、博士點,導致有的研究生只會考試不會思考,缺乏基本的科研素養。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導師張彌曼說,當前高校有種“丟出一把米,馬上就要雞下蛋”的做法,致使一些人練就一身“寫的文章比讀的文章還多”的“神功”。一些學校的教師、管理人員往往是同一教授的學生,天長日久形成了錯綜複雜的“近親繁殖”,阻礙了學術的進步。 三是對研究生道德教育的忽視。有人認為研究生年齡層次普遍偏大,有自我調控能力,因此不需要過多的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制度與誠信是根本 教育部有關人士說,在今後的研究生教育中要進一步加強學術制度建設,包括公認的學術準則和規範、完善的學術批評風氣、嚴格的學術訓練和科學的學術評價機制等等。 按照慣例,博士生學位論文在正式答辯前,一般要請專家評審,之後再進入答辯程序。由於評審專家往往事先知道論文作者和導師是誰,礙於面子,一般都會讓其通過。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教授說,今後將在學位論文答辯、學術論文發表、學術著作出版、科研項目評估、學術獎項評定等方面,嚴格推行匿名評審制,改變重量不重質的研究取向。 誠信是學術進步之基,是維護制度的有力保障。現在出現的學術腐敗,究其根源是誠信的缺失。著名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教授常對南開學子講,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品德修養,把做人放在第一位。南開大學研究生會主席、博士生鍾恆在轉述這句話時,動情地說:“唯有高尚的道德,才使我們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能夠很好地自律,而自律正是優良學風的前提。” 在這屆研究生會主席論壇上,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研究生會主席李小華代表40餘位代表向全國廣大研究生發出倡議:“德業雙修,切勿流於空泛;學行並重,切勿脫離實踐;勇於創新,切勿教條守舊。” 這是研究生會主席的倡議,更是廣大研究生們的共同心聲。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