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高考作文命題四大弊
送交者: dayang 2002年05月10日18:43:04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高考作文命題四大弊

何郁

應該承認,始於1999年的連續三年的高考作文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績,特別是成功地創造了話題作文的命題方式,得到了社會上廣泛的認可,這對推動中學作文教學改革起到了有說服力的刺激作用,中學生作文一改往日那種“八股”式的、四平八穩的作文模式,代之以積極的、活躍的、靈動的、有創造性的、充分展現自我個性的作文新思路,這個可喜的變化已經成為中學生作文的新潮流,這一點應該得到充分肯定。但是,毋庸諱言的是,高考作文改革也暴露出不少問題,有的問題還很突出,特別是2001年的作文題目出來後,批評聲更多,這就讓我們不得不冷靜下來思考:高考作文改革到底存在什麼問題?

我認為,高考作文改革主要存在四大弊:

一、捏人痛處

眾所周知,高考是選拔性考試,是常模參照性考試,也就是說,它一方面要全面檢查中學學科的教學任務和教學質量,檢驗學生的學習結果;另一方面要為普通高等學校擇優錄取新生提供依據,為高校選拔可資培養的人才提供依據。換句話說,它的目的不是要考倒學生、考倒老師,不是“考倒”,而是“發現”,發現學生的優長,發現優長的學生,同時也發現教學中的不足。高考要幫助或推動中學學科教學的改革,而不是要捏教師或學生的痛處,考其短,考其教學中的不足。如果考其短,不僅不符合高考改革的精神和性質,也不利於中學學科教學的改革,不利於推動中學素質教育,更不利於高校合理選拔優秀考生。

認真審視近三年來的高考作文,我們發現這三年來的作文題目恰恰就是考其短,捏其痛處。1999年,中學科學教育還很薄弱,它不僅是中學生的弱項,也是全民的弱項。考試是應該迴避這一點的。但這一年偏偏就考了《假如記憶可以移植》這一個很“現代科技”的題目,這個題目儘管有不少學生寫出了好作文,但應該看到,絕大多數考生,特別是農村考生,面對這個有點“後現代”的題目時簡直束手無策。不懂現代科技,但又要抓分,怎麼辦?於是就“套構”、“宿構”,一時間,“套構”、“宿構”大行其道。由此也可以看出,“套構”、“宿構”的板子全打在考生的道德品質、人格操守上,也不公平。作文題目的“刁難”也是有責任的。

教育部考試中心語文科命題的一位負責人在一次接受記者採訪時公開說,高考語文命題連續三年的改革與嘗試,是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針對當前學校教育中較為薄弱的方面立題的。這話說得很清楚,也就是要考其短,捏其痛處,每一年幾百萬考生,幾萬語文老師,他們像一些小老鼠一樣,伸長脖子、聳起鼻子時時刻刻注意嗅出張偉明的愛好,密切關注他今年要跟語文老師們玩什麼。

其實,這位負責人是將有些問題弄混了,第一,語文考試就是語文考試,考作文就要考出個作文樣來,要引導中學生去關注現代科技,不是一篇作文能完成得了的,從政府角度講,可以下文,加強中學科學教育;從法律角度講,可以立法,在中學裡增設科學教育課。一篇作文考試又怎麼能完成政府和立法部門的工作呢?第二,一篇作文寫得好不好,某種意義上,可以決定一個考生的命運,又怎麼能弄個難題故意為難考生呢?第三,若通過一場考試就能解決學校教育中存在的薄弱問題,那還要一級一級的教育局、要這麼多學校領導幹什麼呢?

二、盲目跟風

“文革”後,舉國上下達成共識,已將我們的教育方針,由短視的、狹隘的“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改為“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語文命題,特別是作文命題應與時代的某些熱點問題、尤其是與政治時事保持適當的距離,以形成學科的相對獨立性,這樣命題才能守住學科特色,才能保證命題質量。但近三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恰恰就是緊跟政治形勢。它不僅密切地貼近時代的某些熱點,而且特別“貼近”領導人的講話。2001年的作文題更是明顯。據前面提到的那位命題負責人說,江總書記提出要“以德治國”,“兩會”期間朱總理提出要重點整頓市場秩序,這表明了黨和政府對倫理道德、做人品質的關注態度,出“誠信”這個作文題目,就是要積極引導青少年注重品德、注重誠信,為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盡力。這樣的用心政治上固然正確,但問題是:1.作文考試就是作文考試,作文考試不是政治考試,也不是倫理道德考試,它主要是檢查學生的作文能力,這其中,自然包含了對學生道德品質的檢驗。但不一定非要搞一個政治題目讓學生作文,才算是檢驗學生做人的問題,做人的問題應該是多方面的,你就是出一個描寫大自然的題目,同樣也能檢驗出學生做人的高下。

2.不是黨和國家領導人今年講了什麼,就一定要在命題中有所反映,這樣做,不僅難免機械唯物主義之嫌,而且跟形勢也跟得不高明。況且,此風一開,給投機取巧者大開方便之門,要想杜絕套構、宿構作文怕就更難。

3.作文命題緊跟形勢,表明命題者對語文課程性質的認識存在着誤區。福建師大中文系潘新和教授認為,命題者緊跟形勢,表明命題者對語文課程的言語性認識不清,企圖把“政治性”凌駕於“言語性”之上,把語文課當作政治課或思想品德課。此說真可謂是擊中要害。

三、主題先定

創設話題作文的初衷是擴大作文命題的空間,增大開放的程度,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敢說。這個初衷應該說是好的。但高考作文命題本身又違背了這一點,特別是“答案是豐富多彩的”、“誠信”這兩個話題更是違背了開放性的原則,它不僅在預設的主題上規定着考生的思維和思想,而且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也制約着學生想象力的發揮,可以說,這是兩個主題先定的題目,學生能說什麼和不能說什麼,它已經規定得一清二楚了。

近幾年的《考試說明》要求作文“思想健康”、“中心明確”、“感情真摯”,這似乎是一種暗示,高考作文你得按照命題者的意圖寫,你得往所謂“好的”方面、“健康的”方面寫,不然,就自討苦吃、自認丟分。這對考生來說,是很不公平的,對學生成長來說,更是教會了學生作偽、作秀。這樣的作文要求在現實生活面前是蒼白的,是經不住現實一小擊的。這種導向叫人擔心。我這樣說,絕對不是要我們的老師和學生專門去找生活的陰暗面,專門反映生活中人性醜惡的東西,不是,我只是提醒命題者不要僅僅把我們的中學生當作是一群天真無知的頑童。其實,他們已經有些早熟了,對社會、對生活、對人性,他們早已有了自己的看法。主題先定的作文話題不僅制約了他們的思維,而且也讓他們十分反感。

四、“詩歌除外”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自古以來就有重視詩教的傳統。古人說:“不學詩,無以言。”又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這“言”是語文,這“興”、“觀”、“群”、“怨”也是語文。學詩和寫詩可以說是最能體現語文學科特點的,也最能表現十七八歲的中學生如詩如幻的年齡特徵,因為他們本身就是一首首詩,他們正是作詩歌的時候,他們正是做詩的人。但我們的高考作文,偏偏來個“詩歌除外”,無情地、殘忍地扼殺了中學生的詩情,不考慮他們愛詩和如詩的年齡,把他們一腳踢出詩歌的大門,造成“青春在高考作文中缺席”。這不僅有違中國這樣一個非常重視詩教傳統的文化背景,有違傳統語文教學的優長,也讓人有點莫名其妙。

也許,允許學生寫詩會給高考作文評分帶來困難,但我總覺得這理由站不住腳。高考作文評分它總歸是人研究制定出來的,它總歸要逐步完善,就說目前的評分標準吧,它也沒有規定寫戲的評分標準,但有學生嘗試着就寫了,而且寫得不錯。2001年又有學生嘗試着寫詩了,也寫得蠻好,還得了高分!這些好戲、好詩又是怎樣評出來的呢?還是慢慢研究討論定下來的。由此我想,以後的高考作文題目如果既出現“文體不限”或“文體自選”的字樣和“800字”的要求,也有“詩不少於××行”的要求,這才真正明白無誤地告訴考生,“文體不限”包括各種文章,自然也包括詩歌在內。否則,考生還是不敢輕易涉及文章以外的其他文體,特別是詩歌。

是應該恢復詩教傳統的時候了,是應該認真替學生想一想了,是應該旗幟鮮明地標明“文體不限”或“文體自選”了,只有這樣,詩歌寫作才能真正回到作文考卷上,中學生也才能真正地瀟灑地愛一回詩歌,高考作文也才能真正地對接好傳統的語文教學。

(作者單位:湖北省黃岡市教研室)


來源:《南方周末》 2002年5月09日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