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中國西方的“極端思維”能戰勝多數人信奉的“中庸之道”? 回想大約幾個月前,當習近平開始為他的第三任準備繼續執政造輿論時,我寫了 "改革開放"40年終於走到頭了-中國下一步怎麼辦?一文評論。我當時說,中國明顯面臨兩條路的選擇,一條是歸回到世界的多數民主的潮流中來,走向更加民主和開放的道路。另一條是走朝鮮的道路,既重返所謂“社會主義”的道路,搞過去幾十年毛澤東堅持的那一套體制,沒有其他選擇。中國政治近幾個月來的發展,現在很清楚了,習近平如願以償地上台了,開始走更加“紅色的社會主義”,如朝鮮那樣的道路。用習近平的話說,他最擔心的就是中國的發展會失去社會主義的“紅色江山”。 讓我從這幾個方面簡單地在這裡討論所涉及的問題,雖然這些問題哪一個都值得大書特書講的清清楚楚,但顯然在這裡不可能。這些問題是關於,中國文化,馬克思列寧主義,感性與理性,中西文化的衝突,鄧小平與習近平(每人都各自映射了背後哪類政治意識型態)。我只能從已經得出的結論來推導新的結論,而不能在這裡論證我是如何從以上前提出發而得出新的結論的,請讀者原諒。 首先談文化。現在公認的世界“四大文化”是,基督教文化,穆斯林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國文化。如果從哲學認知的角度,可以用“理性或邏輯”和“感性直覺”的角度加以分析。基督教文化,是現在人類發展的最高巔峰,人類理性的代表。穆斯林文化,可以看作多數是理性為主,少數是感性為主的文化。印度文化,是穆斯林文化的反面,既少數代表了理性,多數是感性的產物。最後,中國文化,則是完全的感性所代表的文化。在認知階梯里,感性和理性的本質,重點是“物質與精神”所產生的思維結果。這樣就不難理解,基督教的本質是理性而導致“精神”結果,而中國文化的本質是感性所導致的“物質”性的結果。理性與感性,在一個人成長成熟過程中,大腦的認知,思維能力等發麵,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對一個人是這樣,對一個集體,如民族也是這樣。不過一個集體的感性直覺發展程度,其理性發展的深刻程度,處在什麼階段等,不易於察覺就是了。 再談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人類(主要是西方)發展史上的地位。總結地講,馬列主義和希特勒的德意志帝國理論,都是人類歷史上個世紀的“極端性思維”體系。其區別在與,希特勒的思想是從“右”的發麵走極端,馬列主義是從“左”的方面走極端。歷史已經表明,希特勒的“極右”已經被戰爭打敗,馬列主義的“極左”思維方式,已經被東歐人民在三十多年前用“和平演變”的方式擊敗。問題是,為社麼中國沒有跟隨東歐國家,在一九八九年一氣拋棄馬列主義,加入歐美的民主化國家之中呢?回答這個問題,又要涉及兩個方面,一個是“感性與理性的較量”;另一個是中國文化的本質。 如上面所說,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在自己的認識成熟中,相對感性直覺而說,自己理性認知的成長和力量。這種理性的力量對一個集體的認知成長,同樣存在。中國在二十世紀上半期,為什麼能接受馬列主義?今天,習近平為社麼重提“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主張?都被大眾贊成和接受了?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傳統思維的薄弱之處:感性思維的弱點,所導致。中國文化的本質是“物質性”的。它在西方的“精神為主”的文化打進中國面前,毫無招架之功還手之力。一個世紀以前在中國是這樣,今天在中國依然是這樣。雖然馬列主義是西方的極端思維方式,但它畢竟是西方的精神產品,所以到了中國人民面前,依然戰勝了中國文化的“感性之柱”。中國文化的主要感性標誌之一,是“中庸”思想。中庸,嚴格地說,是與西方極端思維,如馬列主義,相衝突的。但是,一個集體的認知同個人認知一樣,感性畢竟敗於理性。在西方的馬列極端思維攻勢面前,中國文化的中庸思維,還是不堪一擊。這就是我對中國人一個世紀前,和今天,為社麼仍然擁抱馬列極端思維方式的解釋。 最後,鄧小平的“黑貓白貓”論,是典型地反映中國的“物質文化”本質的。而習近平的“紅色江山”道路,完全是毛澤東那一套,盲目地追隨被西方世界已經拋棄的極端意識形態的結果。中國大眾希望物質生活好,希望發財。中國的讀書人或知識分子,希望民主自由,可以暢所欲言。只有少數既得利益,打着紅旗,堅持特權利益的中共,希望走朝鮮道路,起碼表面上如此,而在暗地裡利用在中國政治的特權,永遠將人民作為韭菜,進行剝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必須剷除的一個毒瘤。 同時,中國人必須認識到自己文化中特有的感性思維方式的邏輯和理性缺陷,進行“徹底的思維革命”,才是保證中國真正走向世界民主國家的唯一道路。“或者被命運領着走,或者被命運拖着走”。馬列主義極端思維的意識形態,已經在西方成為歷史。中國人經歷了四十年的所謂“改革開放”後的今天,中國的經濟危機的出現,代表了人類歷史上,在世界範圍內,社會主義體系徹底死亡前的迴光返照,已經開始結束了。 參考: 學朝鮮還是學美國 – 中國正被邏輯懲罰(從經濟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