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中華團結聯合協會要為中國統一貢獻力量
送交者: 王玉芳 2023年10月18日09:18:1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中華團結聯合協會要為中國統一貢獻力量


    中華團結聯合協會創始發起人 是目前居住在南美洲的海外華人華僑 作家李涵澄先生 ,中國作家李涵澄,曾以不同的筆名 ,發表了許多文章。


       本會名稱為中華團結聯合協會  又稱為中華團結統一聯合協會 。 中華團結聯合協會  本會是民間團體  團結統一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的始終追求 。 反獨促統是本會的核心原則  本會要一以貫之注重團結聯合 中華團結聯合協會的宗旨是 :  團結 互助 聯合  推動促進中華團結統一  推動促進中國和平統一  


     
   2022年
12月8日  居住在南美洲的海外華人華僑 中國作家李涵澄 提出“中華團結聯合協會”這個社團的名稱和宗旨 。  李涵澄是中華團結聯合協會這個社團名稱的最早提出者 , 中國作家李涵澄擁有“中華團結聯合協會”這個社團的名稱著作權 。 “中華團結聯合協會”這個有意義 有感召力的社團名稱 , 取名和制定宗旨 非常不容易 需要具有政治水平和文學水平 要嘔心瀝血  這是獨創性的智力成果 這是嘔心瀝血的智力成果  


  統一戰線的根本問題是團結、聯合。 統一戰線的主題是大團結、大聯合。 只有大團結大聯合, 才能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本會名稱為中華團結聯合協會 又稱為中華團結統一聯合協會 。 中華團結聯合協會 可以在一些國家或者地區成立 , 如設立巴西中華團結聯合協會 法國中華團結聯合協會 荷蘭中華團結聯合協會  英國中華團結聯合協會  澳大利亞中華團結聯合協會 新西蘭中華團結聯合協會  印尼中華團結聯合協會  台灣中華團結聯合協會  香港中華團結聯合協會等 


       凡年滿十八歲的海外中國大陸僑胞和海內外台灣同胞港澳同胞 凡年滿十八歲的海外華人華僑 不論性別 年齡 職業 文化程度 宗教信仰 經濟狀況 均可自願加入中華團結聯合協會 均可自願或者申請加入所在國中華團結聯合協會 。  本會頒發會員證 。  中華團結聯合協會要為中國統一貢獻力量


       本會名稱為中華團結聯合協會 又稱為中華團結統一聯合協會 。 中華團結聯合協會 本會是民間團體 。 各國華人華僑 一些國家華人華僑 可以在所居住國 自願成立中華團結聯合協會 。 各國中華團結聯合協會  均不收會員費 會員或者社會人士  可以為本會自由奉獻 自由捐獻 。 可以現金捐贈 。 自由奉獻捐獻  推薦使用微信支付  註明姓名 。 各國中華團結聯合協會接受贊助 


       各國中華團結聯合協會 可以設立名譽會長 可以設立顧問若干名(各國中華團結聯合協會創會之初 本會創始人李涵澄 可以本會團體名義聘請有關人土擔任顧問或者名譽會長)。  各國中華團結聯合協會 設會長一名(第一屆會長可以由本會創始人李涵澄 推舉出非常合適的人選擔任 或者召開會員大會 通過選舉方式 由得票數最高者擔任)設副會長若干名 設秘書長一名 設監事長一名  


       中華團結聯合協會 是非常重要的華人社團 。 中華團結聯合協會 面向海內外全體台灣同胞港澳同胞 面向海外全體中國大陸僑胞 面向海外全體華人華僑 服務於台灣社會和海外華人社會  致力於推動促進祖國中國早日實現統一大業 


       世界要穩定下來 這是避免世界落入悲慘結局的唯一途徑 。 中國統一事業 這是壓倒一切的最重要事業 。 努力爭取和平統一台灣 統一台灣 儘早統一台灣 需要極大的智慧 。 中國必須統一 中國一定要儘早實現統一 。 中華團結聯合協會要為中國統一貢獻力量 


       請華人僑胞們 將此關於中華團結聯合協會的信息 輸入微信群在微信群里轉發 告知所在微信群里華人華僑 誠摯歡迎加入所居住國中華團結聯合協會!  

  
       李涵澄


       2023年2月16日


     (2023/03/16  發表)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謝盛友就是一個只想別人讀他的貼自己不
2022: 問:現在世界上的災難這麼多,請問是人
2021: 寧惡而壽毋善而夭
2021: 善為人生歷練的體驗和體悟
2019: 832、人權與民主法案能否在參議院通過
2019: 喬爾·菲利普·馮·勒伯 (Joel Philipp
2018: 職業教育:從“能就業”到“就好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