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付遺蹟 |
送交者: 芨芨草 2024年01月19日22:35:0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板付遺跡 龍升
曾說過我家東側有條御笠川,我常沿其岸邊散步。走過一所彌生小學校又走近一所板付小學校,河岸路變成了大馬路,在馬路的人行道上斷斷續續看到地面上漆印的標識,它們分別是:一隻光腳丫子踩出的足跡、一組杵臼和稻穗、土陶器瓮和罐、兩顆稻穗和兩隻蜻蜓。這些標識會引導着你走到一片叫做“板付遺跡(跡)”的區域。我家西側還有條那珂川,它和御笠川夾着的是福岡市博多區的大片土地,這方土地很古老,有着多處繩文時代(紀元前一萬五千年至紀元前十世紀)和彌生時代(紀元前十世紀至紀元後三世紀中期)的歷史遺跡,“板付遺跡”是其一。 彌生人的腳印 板付遺跡,是日本最初的村落之一,有着最早的稻耕文化,是國家指定的歷史遺跡。早在1916年便有學者在那裡出土的瓮棺內,發現了銅矛、銅劍、銅鋤、和銅鐸(祭祀用禮器)。更於1950年到1978年,經多次發掘,獲得大量研究成果,其間的1976年成為國家指定遺跡。現在,在博多區板付二、三町目,從西向東地可看到的是“板付遺跡彌生館”、復原的彌生時代的水稻田和“彌生遺址公園”三部分,遊客可從那裡去了解、體驗、觀看這一歷史遺跡。 板付遺跡彌生館內展示的彌生時代的土陶器 板付遺跡彌生館:是一棟模仿豎穴住居形狀、介紹板付遺跡、學習彌生時代情況的設施。進門免費,只須填寫你的住居地名。大廳中央是很大的板付遺跡的模型,從左往右轉的三面牆壁上、平台上或玻璃櫥窗里,展示着彌生人使用的各式各樣的物品和工具:土陶器、石制的武器(投石)、割稻穀用的石刀、石斧、做飯的石鍋石灶、木製的鍬、鋤、鏟、耙、槌、臼、杵……麻制的線、縄、貫頭衣、背心、漁網、草編的拖鞋、鑽木取火的工具、碳化了的米粒……你還可以看到一個大腳丫子的模型,說明牌上寫着“彌生人の足跡”即彌生人的腳印。彌生館是處教育設施,那裡展示的物品有的是原物有的是仿製品,還有些原物是保存在另一些博物館里的。
復原了的彌生時代水稻田 復原的水稻田:在這片土地下層發掘出了繩文時代中期和彌生時代的水田層,在彌生時代水田層里發現了許多光着腳丫子的大腳印,那應該是古代插秧人踩出來的,是考古工作者用石膏將它做成拓本展示在彌生館,再印在從四面八方通往這里的人行道上的。後人在這些地層上面開發出了面積大約幾畝大的新水稻田,做成了教育基地。 彌生遺跡公園:廣義上說是整個遺跡的地域,狹義上是指地域東側的一片高出周圍地面數米的台地,它於1993年被整備成了板付遺跡公園。公園西口立有一個齊胸高的圓形石台,上刻“板付遺址”四字,石台上面橫放着一粒碩大的不鏽鋼造型美術作品,它叫“籾”,是一粒沒脫殼的米粒,它告訴你這里有日本最早的稻耕文化。 從那碩大的米粒旁順坡走上台地,先見一圈長數百米、寬2—4米、深2—3米、斷面呈V字形的橢圓形的壕溝。壕溝旁有渠、壩,是一套配置齊全的水利灌溉工程。溝壕內外兩側均有彌生人的豎穴住居(地下挖坑上覆茅草頂的半地下房屋)和穴倉(儲藏食物的洞穴),這種有壕溝圍攏、有人居住的村落被日本人稱作了“環濠集落”。 環濠集落的豎穴住居 今人在板付地區的環濠集落發掘出了水田痕跡、炭化米、大麥粒的壓痕、土器、石器、本器和置有銅劍銅茅的瓮棺墓……通過架在壕溝上的一座橋,到達台地的頂部,它類似一個大廣場,上面建有六七棟復原了的豎穴住居,每棟住居門外都擺放着一個大陶土罐。據說這樣的豎穴住居是和水稻種植一起從大陸傳來的。 上述板付遺址彌生館,還負責召集附近居民和中小學生參加春秋兩季的“村祭”。晚春舉辦的是插秧祭,人們就在那片復原了的彌生時代的水田裡彎着腰插秧,秋天的村祭人們拿着石制刀收割稻子、用臼杵給稻穀脫皮、用土陶器做米飯、看工匠製作土陶器的表演、還到那遺跡公園去遊玩,通過那一系列的活動去體驗彌生人的勞作的辛苦、頭腦的開化。 彌生時代的環濠集落遺跡,規模最大的是福岡鄰縣佐賀縣神崎郡的吉野里遺跡(吉野ヶ里遺跡),它有50公頃的面積,已不是村落而似城郭了。你不妨移步去參觀一下。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3: | 關於國際基督教福音聯合會 | |
2023: | 中國新聞事業編年紀事【112】 | |
2022: | Forex Trading Chart 01-19 | |
2021: | 中國人缺乏理性會有什麼後果? | |
2021: | 中土滅活新冠疫苗擊敗西域mRNA疫苗之高 | |
2020: | 政改難產之因 | |
2019: | 老虎機和分子生物學(14) 尋找華森 | |
2019: | 唐詩天天讀(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