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國人而言冥王星表演結束了,結局有點糟糕
表演結束了,結局有點糟糕———對美國人而言。8月2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第26屆大會的全體會議上,四百餘名天文學家投票將冥王星排除在大行星的行列之外。七年來爭執不休的課題有了正式結果:太陽系的大行星減少為八顆,而冥王星只不過是一顆“矮行星”。
這個結果不會讓美國人感到舒服。以前的九顆大行星裡面,從水星到土星都是自遠古以來人們就知道的;再往外,天王星是德國人發現的,海王星是德國人發現的;只有冥王星是美國人發現的。1930年,24歲的美國天文愛好者湯博在洛韋爾天文台發現冥王星,此前,洛韋爾天文台的創始者洛韋爾苦苦觀測了十多年都沒有發現這顆天體。冥王星很快被確定為了大行星,沒有正規學習過天文學的湯博也被“特招”成為專業天文學家。
雖然後來人們發現,冥王星比料想的要小得多,但湯博在世時,沒有人對冥王星的地位提出異議。真正的爭論在1999年才開始。直到今年,IAU大會才要正式對“大行星”做出界定,一個七人工作小組最初提出了一個“令美國人舒服”的草案,他們不僅把冥王星的大行星地位保留了,而且把1978年美國人發現的冥王星衛星卡戎、2005年美國人發現的海王外天體2003UB313也都納入大行星行列。
這個草案意味着,從定義的基本思想出發,太陽系的大行星將來可能會達到數十乃至上百顆。到那時,大部分的大行星應該都是美國人發現的了。草案引發了激烈的爭論,各種形式、各種渠道的爭論,其實在外人看來,那更像是一種表演。
一個歐洲天文學家占很大比例的小組在會議上提出對這份草案的抵制,他們自己擬了一個新的方案。IAU的主席對此感到不滿:“我們不想要一個美國版本,一個歐洲版本和一個日本版本。”
兩份草案後來又分裂成了三份,最終的結果是,冥王星成了一顆尷尬的“矮行星”。“矮行星”是這次會議上為了照顧冥王星以及其他美國人發現的球形天體而特意發明的一個詞彙。或者說,它是一個安慰性質的詞彙,“dwarfplanet”(矮行星),說到底還是有“planet”(行星)血統的。
但冥王星其實根本沒有行星血統,我們都知道這一點。冥王星的形成和八大行星完全不同,冥王星比我們的月球還小———實際上,它比太陽系中的七顆衛星都要小!冥王星應該被完全乾掉才對。
但它現在獲得了一個今後要一直使用下去的不尷不尬的稱謂。這是為什麼呢?
本屆IAU大會上,有來自東方的天文學家作了題為“天文學就是‘西方天文學’嗎?”的報告。這個題目切中要害。說到底,正是美國人的冥王星情結使得我們今天的太陽系變得如此古怪,如此荒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