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英語教育隨感
送交者: fwind 2002年05月27日17:38:34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目前社會對英語的重視程度有增無減,甚至已有人提出在高校採用雙語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實用水平。雖然操之過急,倒也反映出解決英語教育問題已經成了教育界的燃眉之急,以至到了不惜拔苗助長的地步了。其實,英語問題說難也真難,但攤開來看,說容易也真容易。首先從時代潮流和天下大勢說起。

無可避免地,這個世界已經不是幾百年前封閉的世界了。各國的商務往來和文化技術的交流,使得語言問題成為一個無可迴避的問題。只掌握母語,已經遠遠不能適應這個開放的時代和潮流了。未來的世界,對人的語言素質提出了空前的要求。未來社會的人,將必須掌握兩種或以上的語言,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生存。由於英語已經成為事實上的世界語,所以,對非英語國家的人民來說,首先他們必須掌握本國母語,其次,必須掌握英語。而且,必須在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的熟練程度上達到母語的熟練程度的70% - 80%以上。而對英語國家的人民來說,首先當然是精通英語,其次他們可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而選擇學習任何一種別的語言。例如法語,德語,西班牙語,漢語等等。

隨着經濟的全球化,英語的受重視程度在非英語國家免不了要日益提高,但從保護民族文化,加強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的角度,母語的教育是不容動搖,必須優先給予保證的。因為這是維繫全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傳統所提出的必然要求。我們是中國人,所以,首先要學會漢語,並深入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這是作為每個中國人必備的素質。雖然我們同時必須花相當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和掌握我們所不熟悉的英語,但無論如何,不可想象在中國的土地上,讓我們的後代從一落地開始,就接受全盤的英語教育。那樣培養出來的人,就絕對已經完全西方化了,對中國自己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反而知之不詳了。比如和他談論孔子,春秋戰國,唐詩宋詞。。。統統不知所云,反倒對莎士比亞和海明威如數家珍,倒背如流。如果我們的學校教育竟培養出了諸如這樣的整整一代人,不難想象的是,再過五十年,我們的後代就會不乏“勇氣” 和“魄力” 而把漢語一舉打入冷宮,罷黜漢語,獨尊英語,一變而為純英語國家,將基督教奉為神明頂禮膜拜也未可知。雖然眼下沒有這樣的文化上“亡國滅種” 的危險,但要看到,自然界的演化是神奇的,每一種可能的演化途經只要遇到合適的環境,潛在的就會變成現實的。在這種危險到來之前,我們是有必要進行防範的。保證母語的教育優先權,強化漢語和對中華歷史文化的深入學習,使學生掌握傳統文化的精華,建立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信和自豪感,就是最好的防範措施。

英語的重要性在這個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日益增長的世界裡,越來越明顯。多年來,我們的教育界對英語教育也是足夠重視的。英語教育從小學三四年級開始,持續不斷,直到大學仍然在學,但我們真地學好了嗎?真地學有所用嗎?事實是,長年的英語教學只使學生學個皮毛拿到四六級證書而已,畢業後,多數人的英語便束之高閣,成了精緻的擺設品,或是自我吹噓的本錢,或是在評職稱時的一個加重砝碼。總之和實用性完全脫節。這是全民族寶貴的時間和生命的巨大浪費。這種智力資源的浪費可說是驚人而可恥的,值得我們深思。為什麼學生們學不好英語?是資質愚鈍嗎?不是。是沒下苦功嗎?好多學生背單詞的功夫可下得足,大清早趕去操場朗讀英語的也比比皆是。那麼,究竟是什麼?首先,學校的英語教學側重點不對,我們太過於注重語法和詞彙量,注重填空和選擇,而對關繫到學生未來的社會立足問題的口語和寫作要求太低。學生們平常是沒有什麼英語作業負擔的,只是在考四六級的時候寫個二百字的短文而已,很明顯,這種要求太低。對於已經接受了長達十年的英語教育的大學生而言,按理說寫一篇兩千字的論文才差不多算是個合理的要求,也應該在學生的能力範圍內,但事實上學校不作這麼高的要求,所以學生們自己也就沒有什麼強烈的驅動力,英語的寫作和應用能力既然得不到有效的鍛煉,自然變得低下了。所以,學校應該提高寫作方面的要求,例如每個學期要寫三篇英語論文,每篇字數不少於兩千字,選題自由。學生們接了這樣的任務,一定很下功夫勤跑圖書館,翻閱資料,積極構思,在這個訓練過程中,該有的能力就都培養出來了。而在目前的低要求下,我們的學生對自己能寫個二三百字的哪怕錯漏百出的文章就已經沾沾自喜,這無形中使他滿足於這很一般的成就,而無法發揮真實的潛力。人的語言潛力其實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有沒有足夠的驅動力,去促使學生攀登他有可能達到的語言高度。

再看社會上雖然對精通英語的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但矛盾的是,社會又沒有創造出一個有利於英語學習的大環境。其實我們的學生,在詞彙量和語法方面已經相當可觀,然而缺少了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要多聽多看多說多實踐。要聽,聽什麼呢?絕不能停留在四六級的聽力要求上,而是要求能聽懂 BBC,CNN的電台廣播,電視廣播,能看懂好萊塢的電影,能聽懂英語授課的seminar和課程。等等。而我們的社會創造了這些條件嗎?完全沒有,至今BBC和CNN的衛星廣播只局限在極小範圍內的高校里。好萊塢的大片也是要經過幾個月的配音才在影院放映。社會廣大的學生群根本沒有機會直接聽到最新的廣播,只能花錢去買一套套的英語磁帶。聽老掉牙的磁帶,比起生動而富有時代感的電台和電視節目,在促進英語水平的迅速提高方面,所起的作用誰優誰劣,還用得着說嗎?所以,我們的社會沒有創造好的英語環境,卻又有着對英語人才的大量需求。這不是相互矛盾的現象嗎?


我的結論是,英語是必須要學的,好處是大家都看得見的。但漢語的母語地位是不容挑戰的,必須保證漢語教學的優先權。在掌握好漢語的前提下,為了我們民族的前途,為了和世界各國交流和競爭的必要,我們又必須狠下功夫,學好英語。社會,學校和學生個人都必須創造學習英語的有利條件。對境外著名的英語頻道(例如BBC, CNN新聞頻道,DISCOVERY科學探索頻道等等) ,當局都應該拋開意識形態的偏見和擔憂,而允許他們在中國境內廣播和自由接收。學校則要提高教學水平和加強對學生的要求,學生自己更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地循序漸進地學習英語,尤其要在實用性上多下功夫。。。古話說 “水到渠成”,通過這種種手段,途經,難學的英語將變得容易多了。以正常的努力程度而言,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是應該能熟練應用中英文兩種語言,來應付日後的社會挑戰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