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經濟學發展趨勢與前景 |
送交者: 芝子 2002年05月29日17:16:0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人口經濟學發展趨勢與前景 現在,人口經濟學可以說是人們已熟知的了。這門學科要有更多的創新或者是更大的發現,還要進行最基礎的研究。20世初的德國物理學家“量子理論之父”的普朗克 曾經說:“在科學的發展中,一個概念從來都不會是剛開始就以最後的完整形式出現,就象古希臘神話中的雅典娜一下子從宙斯的頭腦里跳出來那樣。”1,人口經濟學研究對象和主要內容的核心概念和範疇一直都在發展形成,現在仍需窮源溯流。 人口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Population)是什麼時候產生的?眾所周知,人口問題,在西方國家和中國的古代就已經引起思想家們的注意。但是,一般說來,從上古到中古,中外有關人口問題的理論,與其說是一種學說,不如說是一種治國安邦的態度,而這種態度又有其歷史的社會背景。因為,在一切原始社會甚至在早期的文明社會,“生育迷信”,或者象中國著名經濟學家陳岱孫直接說的“高人口出生率迷信”(fertility cult)是一種相當普遍的思想。2,這種思想最初可能是物種生存本能的表現,後來社會因素參加進來。國家形成後,要求“廣土眾民”、“富國強兵”和“有民才有財”,進一步發展成為鼓勵增殖迷信的支柱。當然,在這種迷信或鼓勵增殖思想盛行的時期不是沒有例外。古希臘的柏拉圖就倡導人口控制。古代中國的韓非就強烈地指出人口眾而貨財寡、供養薄的問題。不過,總的來說,這些觀點並不占主導地位。 馬爾薩斯於1798年發表了著名的《人口理論》一書。這部著作有兩個方面的突出作用:一是對過去長期流傳下來的“高人口出生率迷信”的思想傳統作了一個致命的打擊;3二是把人口問題從有關學科中獨立出來,從經濟方面對人口問題作出系統分析。由此,本人認為,人口學、人口經濟學都是由於馬爾薩斯著作的發表而產生的。雖然馬爾薩斯當時還沒有使用“人口學”、“人口經濟學”的學科名稱,但他對這兩門學科的研究對象和內容已作出了系統的論述,而且影響極大。之後,比利時統計學家基亞爾(A,Guillard)1855年在其著作中首次使用Demography(人口學)的學名。雖然1939年英國經濟學家雷德韋(W.B.Reddway)在其著作中才首次使用The Economics of population(人口經濟學)的學名。但其影響都遠不如馬爾薩斯的《人口原理》。結合起來說,人口學是從馬爾薩斯著作開始產生到19世紀中期得名的;人口經濟學也是從馬爾薩斯著作開始產生到20世紀40年代才得名的。人們會感覺奇怪,產生到得名怎麼都經過這麼長時間?這要看發展歷程。人口經濟學的發展與成熟。人口經濟學和人口學可以同時產生、同時發展,但是人口經濟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後,它的發展就有自己的特點。 人口學的發展往往和人口轉變過程有關,而人口經濟學的發展則往往和經濟發展、人口轉變互相作用都有關係。馬爾薩斯人口經濟學說的產生並引起激烈的爭論,主要是在18世紀末尤其是19世紀上半期,不僅和這段時期西方人口快速增長並走向人口轉變有關,而且和西方國家工業革命的影響並推動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發展有聯繫。 從18世紀60年起,英國紡織業一系列新機器、新工具出現起,如1764年的“珍妮機”開始;到1782年瓦特製成的雙向動作蒸汽機並用於各個工業部門,再到19世紀中期西方國家基本完成工業革命。歐洲尤其是英國受工業革命的影響,社會經濟發生了巨大變化首先是人口前所未有的增長,英國在這段時期里人口翻了兩番,平均預期壽命幾乎翻了一番,西方社會的生活水平達到以往不可比擬的高度,英國人口的平均收入翻了一番以上,農業不再是主導的經濟活動部門,英國農業占全國產量從一半下降到不足1/5,西方社會成了一個城市社會。4隨着工業革命的發展,科學上的各個學科都在發展,人文科學各學科的發展也是這樣。在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科學和藝術成為一種風尚,而對科學知識的系統需求則是一種現代現象,社會確認科學有助於解決社會發展的實際問題,現代科學的制度化標誌社會對主要前沿學科的需求。而科學的進步總是沿着多種途徑進行的,社會可以利用一個領域發展的潛能,而不會因為其他領域的瓶頸或受挫遭到阻礙。 人口經濟學生產後在19世紀的發展至少有兩條主要途徑,一條是馬爾薩斯人口經濟學說受到爭議,特別是受到馬克思、恩格斯等的嚴厲批評,強調社會生產方式決定人口發展,以致人口經濟學的其他重要內容難以在這條線路進行發展;另一條是新馬爾薩斯主義對馬爾薩斯人口經濟學說的宣傳和發展,其中主要有英國學者普萊斯(F.Place)1822年出版的《人口原理的說明和例證》一書等。此後,由英國、美國先後開始的國際節育運動得到了廣泛發展。這段時期,西方國家基本實現工業化,人口發展經過高速增長轉變為低增長。可以說,人口經濟學在19世紀前一段時間的發展,很快轉向人口社會學。著名經濟學家陳岱孫說:“馬爾薩斯以後,對人口問題的研究逐漸偏於社會學而過於經濟學,並舉在今日英語國家裡,人口問題的教學和研究多半作為社會學的一分支為證”。5可以說,人口學產生以後在19世紀,首先是經歷了人口經濟學的發展,後來在西方國家主要表現為人口社會學。這種發展是和西方國家進入發達社會、實現人口轉變的歷史有關聯的。 二戰及二戰以後,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人口爆炸式增長對人口經濟學發展又有新的推動,但在人們的認識和學術進程卻並不是一路順風的。1999年2月,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人口研究所所長,作家史蒂文·辛丁曾經把二戰後經濟學、人口學家關於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的認識劃分為三個階段。6我以為這就是二戰後人口經濟學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60、70年代,當時戰後第一代經濟學家(包括人口經濟學家)一致認為,低收入國家人口的迅速增長,迫使這些國家陷入發展的滯後和貧窮的狀態。辛丁所長說整個世界開始相信(主要是經濟學家的功勞)世界出現了一場人口危機。但是,各個國家在如何對付這個問題卻一籌莫展。一些政府感到恐慌,因此,實施了強制性的人口控制政策,還引起了以後一些年裡出現某些強烈的反應。這二戰後最早一批人口經濟學家有:斯彭格勒(J·J·Spengler)、柯爾(A·A·Coale)、萊賓斯坦(H·Leibenstein)、伊斯特林(R·Easterlin)、貝克爾(G·S·Beker)等,60、70年還有其他一些人口經濟學的悲觀和樂觀論的學者以及他們的論著。這段時期人口經濟學的繁榮,就好像萊賓斯坦說的那樣,人口學“從後門又回到經濟學來”7了。 可是,這種理論1986年被美國科學院的一份研究報告所否定。該報告後來以《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NELOPMENT:POLICY QUESTIONS》的著作出版。8報告雖然從資源環境、生產資本、規模經濟、教育、健康、收入分配、城市化等各方面對人口增長快或人口增長慢的效應作了實證分析,雖然也認為人口增長的不利影響,但主導觀總則認為人口增長在許多方面是有利的;對某些不利影響,報告認為可以通過替代辦法或其他政策來解決。有的學者對這份報告評論說:“現在這份報告,除了它得出的人口增長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是有限的(甚至是非常有限的)修正性結論外,它還極大地改變了人口學界辯論的方向。”10該報告主要的結論是人口增長能夠並且經常引起市場的啟動,市場才能夠推動國家的現代化。這種觀點當時在主流經濟學派中非常盛行,從而加劇了人們對里根和老布什政府對進行的國際計劃生育援助的反感。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出現了新的變化,最新一代經濟學家利用新式的研究方法,考慮到過去人口與經濟方面的爭論,對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形態進行分析,他們發現:在人口增長最快的國家或地區,經濟增長緩慢甚至經濟情況很糟;相反,在許多最為成功的發展中國家或地區里,其中包括韓國、中國台灣、泰國、突尼斯、墨西哥、巴西,還有中國,在過去10或20多年裡,削減人口增長速度的政策,幫助和刺激了經濟的增長,降低了貧窮和收入不平等程度。 這些經濟學家發現了稱之為“人口紅利”(Dwmography Bonus)的效益,即:當人口的高速增長速度放慢時,依賴性的年輕人口減少,經濟增長就會得到額外的刺激或收益。因為,用於生育孩子的保健、食品和教育等方面的支出減少,增加的儲蓄可以進行各方面的投資,這些投資可以推動社會提高生產率,增加產生和改善生活福利。鑑於世界許多國家或地區出生率迅速下降,越來越多的國家現在開始準備從人口紅利效應中得到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好處。現在,觀察問題的理論和解決問題政策都走向一致,根據各國特點不同,人口經濟學可能進入大好的發展時期。 二、 經濟學研究對象 人口經濟學到底研究什麼?它的共同基礎或基本變量是什麼?這是二戰後人口科學發展到今天的重要問題,也是人口經濟學不斷創新的前提。如果這一點不清晰,人口經濟學就可能模糊不清或者被其他學科替代吞沒。 意大利著名人口學家、國際人口科學著名學者羅娜(Nora Federici1910—2001)1968年寫到一篇重要論文《人口學發展趨勢與前景》。2001年9月9日逝世後,國際人口科學聯盟(IUSSP)再次發表她這篇論文,以作紀念。11羅娜在文中科學地論述了人口學的發展和有關理論,至今仍有意義。 羅娜認為人口學研究過去是沿着單獨的路線發展的,現在則轉向探求其各種分支學科的共同基礎。本人看法是人口學各學科 發展,首先要把自己的基本對象或基本變量,或者像馬克思說的“元素形態”搞清楚。 關於人口經濟學分支學科(The economic branch)的共同基礎,羅娜是這樣論述的;人口經濟學從後馬爾薩斯式(Post-Malthusian)的人口問題(“Population Problem”)公式的推導開始,逐漸發展到探究某一特殊人口領域的人口理論,到現在的論述人口經濟(“Economy of the Population”)的效應。依本人之見,由此可以概括出人口經濟學的兩個基本內容或共同基礎:一是“經濟發展的人口問題”;二是“人口變動的經濟效應”。這不僅在發達國家而且在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如中國)都是人口經濟學研究的兩個基本對象。由這兩個基本對象導引出對策或政策方面,也是人口經濟學要研究的基本內容,並要計量分析。 (一) 經濟發展的人口問題。 現代發達國家經濟增長中的人口問題有:失業人口有增無減,貧富兩極分化,人口老化尤其是經濟活動人口平均年齡增長,社會保險支出增大,勞動年齡人口短缺,城市人口過於密集,職工流動率高,外籍工人問題,資源尤其是能源消耗量過大,環境污染,未婚先孕和青少年犯罪率高等問題。這些都是經濟增長中必須面對並妥善加以解決的。 現代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中的人口問題有好幾種,有最不發達國家的人口問題,有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問題,還有中高收入國家的人口問題。這幾類國家共同的人口問題有:人口增長過快,人口基數大,人口科學文化素質低,農村人口比重大,失業問題,婦女地位問題,貧富差別擴大,糧食問題,城市人口問題,人均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污染問題等。還有是實行嚴格的人口控制政策後出現的老齡化加快、出生性別比問題。不同類型發展中國家人口問題會有不同的表現,低收入以下發展中國家貧困、文肓、犯罪問題突出,中高收入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居住、交通問題較明顯。 研究經濟中的人口問題,不能像馬爾薩斯那樣主觀地提出什麼人口原理或不科學所謂“人口規律”;當然他看到並提出人口問題與經濟發展不協調,這是他的重要貢獻。馬克思、恩格斯在猛烈批評馬爾薩斯的同時,也肯定他的功績是特別強調人口與經濟的“不和諧”。14我們現在研究經濟中的人口問題,要從調查入手,掌握充分的材料和數據,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尋求規律性的認識,制定可以操作的政策措施,逐步解決實踐,並在實踐中提高認識。 (二)人口變動的經濟效應。 這可簡稱為“人口經濟效應” (in Effect an“Economy of the Population”)。有的用“效果”、“影響”,看來“效應”更確切。西蒙(Julian L.Sinmon)的《人口增長經濟學》是用“影響”來設置篇章的,如第一篇人口增長對經濟條件的影響,第二篇經濟條件對生育率的影響;多數章名都是談“影響”,如第二章人口增長對經濟水平的影響,第十四—十七章即第二篇全是講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對生育的影響。15人口增長是人口變動的重要內容,又只是重要內容之一。人口變動有自然變動、機械(地域)變動和社會變動,生育和人口增減對經濟的效應或影響是最重要的,但其他的人口變動的經濟效應都應當研究。人口變動對經濟的效應在發達國家同在發展中國家的表現不相同,就是在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的不同國度里也有許多不同之處。中國人口眾多,歷史悠久,變數複雜,研究中國人口變動的經濟效應可能很有代表性。 (三)人口與經濟的協調對策。 這就是人口經濟政策,屬於規範經濟學,或者屬於規範人口經濟學。就像經濟學以研究目的為標準劃分為實證經濟學和規範經濟學一樣,人口經濟學也可以按研究目的劃分為實證人口經濟學和規範人口經濟學。前兩項內容即經濟發展的人口問題和人口變動的經濟效應屬於實證人口經濟學,而人口經濟對策屬規範人口經濟學。實證研究和規範研究往往難以截然分開,在實踐中總是互相補充的。 實證人口經濟學(positive population economics)的兩項基本內容都是研究經濟體系運行和人口系統變動的相互作用,說明“是什麼”。規範人口經濟學(normarive population eccnomics)是根據一定的價值評價,提出評價人口與經濟運行的標準,研究怎樣才能實現這些標準的對策。 研究人口與經濟之間關係的政策,首先要有一種價值判斷的確定。朱利安·L·西蒙在對人口增長的經濟決策的研究時,使用的是福利經濟學的價值判斷。“‘福利’一詞,是指判斷某一社會是否因一定行動而變得大體上更好些或更壞些。這就是說,如果某人的結論是,在既定的各種條件下一個新增孩子會使社會境況變壞(或變好),他就是判斷新增孩子的福利效應是負值(或正值)。那麼,是否還有其他的價值判斷標準?當然是有。不同的研究者會有不同的標準。究竟什麼標準最合適呢?看來價值判斷標準也有一個判斷標準。依本人之見,在發達國家與在發展中國家人口與經濟之間關係的價值判斷標準是不相同的,福利標準適合發達國家作價值判斷;而發展中國家還不好強調普遍福利,我以為用經濟保障作價值判斷標準更好。 價值判斷或評價必須與實踐評價結合起來,實踐是檢驗認識和政策的最終標準。價值評價不是主觀的先驗的,尤其不能有政治偏見。法國著名學者馬克思·韋伯主張“價值闕如”,也就是價值評價中立,但他並沒有否定價值評價,而是強調最終要象實踐評價。“人們應當、必須、或者也能夠‘發展趨勢’中引用出對實踐的評價的指導。”17人口與經濟之間關係的評價和對策研究就要從發展趨勢中尋找科學的認識。由於人口問題與經濟發展之間關係的複雜性、長期性,研究政策往往比較難以發揮明顯效果,我們實施人口經濟政策要考慮全面和長遠的效果。馬克思·韋伯說:“一項成功的政策始終是一種”‘可能事物的藝術’,這一如果正確理解——是確切的。“18人口經濟政策要有預見,看清未來的可能,還要注意多方面的藝術創新、組合、展示和效果。 (四) 經濟學計量分析。 如前所述,人口經濟學主要研究“經濟的人口問題”和“人口的經濟效應”。在這裡,人口發展和經濟發展被研究的是相互關聯在一起的現象,或者說它們的影響表現在相互作用的各種各樣的水平上,這種關聯現象或各種相互作用水平可以進行數量分析。人口經濟學的數量分析的目的,不僅是為了科學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而且是為了具體地應用於經濟和社會的政策之中。 在人口經濟學的數量分析中,又可以分為微觀分析和宏觀分析。微觀和宏觀並不是對立的,在研究當代人口經濟問題時,兩者往往互相結合,相得益彰。無論是微觀分析,還是宏觀分析,都要以人口經濟理論為基礎,並適用數學和統計學的方法。作為分析工具來說,文字模型與數字模型都是有用的。前者的假設、推理和結論使用語言文字,而後者使用數學模型。數學模型包括各種變量、方程式和均衡分析。數學模型也可以用幾何圖形表達。值得注意的是,數學模型分析是為人口經濟分析服務的,而不是相反,讓數學從“工具”變成“主人”。挪威著名經計量學家T·哈維爾莫(Tryove Haavelmo)1989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時說過:“經濟計量學必須建築在理論上,這些理論必須能夠精確地描述被觀察世界以往運行的形式。”19他認為現有的經濟理論尚不能滿足這種目的。經濟理論尚且如此,人口經濟學理論就更不夠用了。 二、 經濟學發展前景。 (一)從實際出發加強理論研究。 在20世紀裡,人口學在中國經歷了曲折又廣泛地發展。從古代到清朝晚期許多思想家發表了一系列人口觀點,其中有的觀點比西方學者提出還早。20世紀20、30年代,隨着西方人口思想和馬克思主義人口思想的傳入,中國學者針對實際研究了“過剩人口”問題、人口與土地、糧食等的關係;加上地域性人口調查的開展,人口學研究從理論向實證擴展。1949年以後特別是1953年全國人口普查的完成,出現了人口學在社會學界和經濟學界的熱列討論,馬寅初發表了著名的“新人口論”,結果受到政治批判。實踐證明,馬寅初新人口論是正確的,他抓住了中國經濟發展中主要的人口問題,反對人越多越好的觀點,提出了節制生育的對策。新人口論實際上就是新人口經濟論。 由於對人口問題認識的錯誤,特別是實行窗同的計劃經濟體制和閉關鎖國,使中國經濟走到崩潰邊緣,人民生活十分貧困,並留下龐大的人口基數。70年代初開始大力控制人口增長,80年代以來人口學在中國得到廣泛發展。人口經濟學在許多專題研究方面取得了成績。20,可見,從中國實際出發主要是從中國經濟發展實際出發,並從中國人口發展實際出發,對經濟發展的人口問題和人口發展的經濟效應進行理論思維整理,用各種有用的方法探索新問題,並由此發現新的重要觀點。就能推進人口經濟學的發展。 (二)經濟學與相關學科的聯繫要保持、區分要相關學科很多,有的很近,有的較遠,遠的將來可能更近。對於人口經濟學來講,人口學和經濟學是它的基礎知識和創新指導, 但又不能把它取而代之。社會學、地理學、人類醫學、統計學都和人口經濟學有密切的關係,同時也不能沖淡或吞沒人口經濟學。但是,人口經濟學必須關注並應用相關學科的重要成果。在經濟學中, 發展經濟學必須研究發展與人口的關係的,一些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論著中包含有豐富的人口經濟學內容。由於勞動年齡人口是總人口的主要部分,許多勞動經濟學的研究成果直接與人口經濟學 有關。從這張學科關聯土中提到的醫學人口學 和人類學人口學 ,筆者就很欠缺。人類學人口學所研究的血統、婚姻、家庭、生殖、性別、身份以及文化等,22,難道人口經濟學家不需要懂得嗎? (三)21世紀中國:人口經濟學問鼎。 在21世紀中國或世界的經濟社會發展中,人口問題依然是十分重要的問題之一。中國人口增長將會達到15億以上的最高數,中國經濟發展要達到中等發達水平,中國的能源、水資源及其他自然資源和環境狀況面臨重大考驗。人口問題是中國乃至世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問題。按理,人口學及其分支學科人口經濟學等應當是大有作為的。可是作為科學發展的進程來說,並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中國的人口科學經歷過曲折的發展,過去如此,當前和未來還可能如此。當前,老一輩人口學家對未來人口學的發展寄予了很大希望。他們認為,可持續發展是人口學研究的方向,新問題曾出不窮,研究將永無止境。23,他們還論述人口科學在21世紀將會是方興未艾的朝陽科學。24,還有許多學者提出了很多重要論斷。筆者認為,21世紀中國,人口學的分支學科尤其是人口經濟學將會有 創新發展,進而推動人口學本身的發展。因為,學科發展好象同天下大事差不多,合久了就分,分久了有合;合包含了分的成分,分的發展又豐富着合。這都取決於現實的需要,有時候是分與合併進的。21世紀中國很需要人口經濟學,這是和中國長期處於經濟發展階段有密切的關係的。那麼,是不是人口經濟學就完全是一門經濟學科呢?筆者認為,人口經濟學是人口學與經濟學的交叉學科;看研究成果的偏重。偏重人口學的是經濟人口學,偏重經濟學的是人口經濟學;而學科定位上還是屬於人口學的分支學科,因為人口問題和人口經濟效應不是經濟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如果從學科概括來講,人口學和人口經濟學都可以劃入經濟學範圍。人口經濟學的交叉性、複雜性、開合性更能適合21世紀中國人口、經濟、社會生態環境錯綜複雜問題研究的需要。
圖1:人口經濟學與其他人類學科(HUMAN SCIENCES)的關聯圖 人類遺傳與進化 自然環境 社會經濟文化結構 勞動保障 社會變遷 勞動人力經濟學 社會學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