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我眼中的日本和日本人
送交者: 韓建宇 2002年05月30日15:55:0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我眼中的日本和日本人

  初來日本的時候,遇到一些來日多年的前輩,總想打聽一下他們對日本的感受,藉以了解日本社會。而得到的回答經常是“將來自己慢慢體會吧!”如今來日已經3年有餘,不經意間偶然成了“先輩”,於是便經常被人問起這些年來在日本的感受。

  井然有序的社會

  對於沒來過日本的人來講,一下飛機最明顯的感覺便是一切都那麼井然有序。出海關該辦什麼手續?去哪兒辦?怎麼辦?牆上有電子屏幕說明,地上有彩色路線指引,令人胸中有數。出得海關,想要乘坐巴士或地鐵,無人售票機前,每條線路用不同顏色標出來,各站的區間是多少錢,怎樣換乘,都讓人一目了然。再加上日語中多使用漢字,中國人只要“東張西望”一會兒,便“條條大路通羅馬”了。公共場所雖然人很多,但是大家都自覺地左側通行,沒有一點兒雜亂無章的感覺。如果乘車的話,你會發現日本的馬路上根本沒有交通警察,但由於信號燈和路標設置得都很科學,再加上大家都自覺地遵守交通規則,交通秩序一點兒都不亂。

  打工使我認識到競爭

  可是如果你生活在這個社會中,你就會發現現實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美好。眾所周知,日本的物價是世界最高的,就拿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大米來講吧,價格是國內的10倍左右。如此之高的物價使得初來日本的中國留學生不得不靠打工來維持生計,我認識的中國留學生都或多或少地有過打工經歷。即使是日本學生,也都從高中開始,利用業餘時間打工掙錢,貼補學習。在日本人的觀念中,到了20歲就是成人了,就應該自食其力。我現在雖然有了獎學金,告別了打工生活,但和我一起讀研究生的日本同學有的還在打工,而且是一般的體力勞動。

  如果說打工的最初階段是迫於生計,感受到的是留學生活的艱辛的話,那麼隨着時間的推移,你就會發現,打工是了解日本社會的最佳途徑。一方面通過打工可以學習日語,練習會話,了解日本人的生活習慣和社會常識。另一方面通過打工可以切身體會到日本社會競爭的內涵。

  首先日本的競爭是公平的。比如說畢業生的就職活動都是要經過數次筆試,面試,比高考選拔還要嚴格。在這個基礎上,我把日本的競爭分成兩種:一種是和別人的競爭。這是由社會來決定勝負的,只有更新、更好、更便宜的產品和更周到的服務才能被市場認可。另一種競爭是和自己的競爭,或者說是挑戰極限。

  我來日本之前一心想學日本的經濟管理專業,但是打工的經歷使我認識到,日本的經濟體制基礎在於一個公平而又殘酷的競爭體制,於是我決定,棄學經濟,改學環境專業。因為日本70年代的環境與我國現狀幾乎相同,但是現在卻已不可同日而語,這其中應該有很多值得借鑑和學習的東西。

  嚮往和平的日本人民

  有人會說:“嚮往和平?別忘了去年日本首相小泉還去參拜了靖國神社。”

  事實上,我接觸到的日本人中,一部分根本就不關心靖國神社是個什麼東西,另一部分人非常不贊成小泉的做法。舉個例子,我的一個中國朋友講了這樣一件事,他以前的導師在得知小泉去參拜靖國神社後,特意給他郵來一個明信片,大意是說“小泉這樣做不是在胡鬧嗎?這是要將日本引到一條什麼樣的道路上去呀!”我想這是老教授真實的感受,不會摻雜別的東西的。

  在美國向阿富汗宣戰和日本派出維和部隊後,我所在的北海道大學有許多日本學生自發地舉行抗議活動,向路人發調查表,徵集反對意見和簽名,向政府遞交請願書,反對美國發動的戰爭和日本參與戰爭。因此,我覺得絕大部分日本人是發自內心的嚮往和平。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