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當今的海外華人留學生,大致可歸納為三個主流方向:1.有實力又有能力的人才;2.家裡有些錢,自己有些天分,但不思進取自甘墮落以致碌碌無為的庸人;3.留學垃圾. 世界人民普遍認同的留學最佳國度,北美占了兩個,歐洲三個,大洋洲一個. 今天,本人就結合親身經歷來給大家談談這留學世界裡的第二最佳國度同最佳國度之間的巨大差距.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您一定想問了,美國是第一毋容置疑,那麼這第二究竟應該是哪呢?加拿大、德國、法國、英國、澳大利亞,似乎都有資格坐這個位置啊?您別着急,聽我慢慢道來。要說這時光倒退500年,也就是1506年那會,美國還沒有大學,今天令全球人民嚮往的哈佛大學也無非在1636年才成為全美第一所大學。反觀當時的世界大學之林,法國的巴黎大學堪稱人類大學之母,其後又有了德國的海德堡大學,英國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和聖安德魯斯大學。在當時看來,這些大學那就是求學者的天堂、聖地。可以說,哈佛還在建第一所教學樓的地基的時候,人家歐洲的“名校”已經有了好幾百年的歷史了!(呵呵,咱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最牛X的北京大學,時至今日,也就剛過百歲華誕而已)甚至我們可以認為,歐洲的這些“名校”還是美國這個國家的前輩,因為連哈佛大學在歐洲“名校”面前都是小小小小字輩的,而美國人民歷來有“先有哈佛後有美國”這一說法,可見時光倒退500年,歐洲是多麼的牛X的一個地方啊!有點跑題了,咱還是回來說正題,這個世界第二最佳留學國度究竟應該是哪呢?加拿大和澳洲就先不提了,畢竟是移民國家,歷史比較淺,跟人家歐洲“名校”比起來,那差距是明顯的,你看人家的一塊破門板,拿到你們那去就是古董啊 --- 七八百年的歷史呢!咱就說說歐洲這三個國家。按理說,如今的歐洲大學,唯一底氣足的地方就是歲數了,可我就弄不明白了,明明這法國巴黎大學是世界大學之母,怎麼好多人卻認為英國的牛津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學呢?稍微讀過些書有點文化的人就應該明白,世界最早的大學就是在巴黎!英國的那兩所名校也是巴黎大學的幾位教師到英國創立的,只能算是巴黎大學英國分校。呵呵,我就不解了,這英國人還是很有能耐的嘛,硬是把黑的說白了,方的說圓了,還蠻符合英國人特性的 --- 全靠嘴上的功夫了。換個角度,從這個留學生數量上來講,英國應該是全歐洲國家裡的霸主了,光是咱中國老百姓,就有N多辛辛苦苦攢了一輩子錢供孩子去英國讀書揮霍啊!再換個角度,雖說這個FRENCH是聯合國的最高官方語言,但畢竟ENGLISH是世界通用語,所以衝着這一點,英國還是比法國和德國牛X,人家英國人那可是張嘴就一句:“BLOODY ARSE!”呵呵,非常英國!接下來討論討論國家的經濟,我記得2012年奧運會舉辦權競爭那會,英國有一句口號是“4TH BIGGEST ECONOMY IN THE WORLD”,呵呵,英國人真是幽默啊,區區第四還好意思拿出來說?那候選城市裡的NEW YORK又是來自第幾大經濟體呢?巴黎又比倫敦差了多少呢?莫斯科真的是貧窮地帶嗎(當然,對於絕大多數沒機會去俄羅斯的人來說,的確是這樣的,呵呵)?這就是我們老百姓俗稱的,打腫臉充胖子,無理也要狡三分。本着同奧運會競爭類似的“精神”,英國人將自己的幾所大學牢牢地插入了世界大學排行榜的前100名,數量和排位上僅次於美國,也就此奠定了英國“世界留學老二”的地位。
嗨,囉嗦了這麼多,就是為了引出我的主題 --- “留學世界裡的英國同美國的巨大差距”。本人呢,屬於“國產派”,國內一所經濟落後地區的大學(原來在北京,後被政治迫害外放)USTC讀的本科,研究生去的是美國一所僻靜幽深的鄉村大學,說出來我們原來的校友都該笑話我了,CORNELL。在美國,我的生活那是相當的有規律啊,可以說活了二十多年,就沒這麼有規律過!早上6點起床跑步,7點洗完澡吃飯,7點30準時出門去OPEN ROOM(美國大學99%都有這種24小時開放的自習室;英國大學。。。一般沒有)。到那的時候通常會看見十幾號人在我之前已經搶占了最溫暖舒適的位置,他們多來自亞洲和南美。就這樣,我會在OPEN ROOM里一直學習到有講座或MEETING。午餐一般是用30分鐘解決的,因為我需要小憩以便迎接下午的挑戰。之所以說挑戰,是因為獎學金里的條款規定我需要為本科生上基礎實驗課。呵呵,初次站在講台上,還着實讓我緊張了好一陣子,好在“常青藤”在錄取的時候都是嚴格的層層篩選,不存在英國大學那種“魚龍混雜”的生源情況,因此我的學生們為人都很友好,雖然他們經常問一些與主題沒相關的問題,但我還是樂意同他們交流討論,畢竟美國學生的溝通能力是世界第一的,而要想融入美國大學裡,自己的溝通技巧也需不斷磨練。晚上的時間,多半是同小組成員或導師在一起,我們在美國的大學生每周要和導師進行至少兩次匯報,這樣的談話往往會持續到夜深。但學生們在九點左右都會自覺地告別導師,因為我們都知道,導師接下來還要用很多時間來接續自己的學術研究,他們不會比我們學生睡得早。離開夥伴們,大家通常會選擇去圖書館,一直到優美的音樂從圖書館的廣播裡傳出 --- 那是閉館的信號,通常出現在差10分鐘凌晨兩點。關於這個圖書館,再多說兩句。我們CORNELL一共有二十多個圖書館,根據不同的專業和等級劃分,而每個單獨的圖書館拿出來,都絕對可以在英國排得上前幾位。倫敦的IC學院圖書館我去過,感覺一個字,“爛”。呵呵,有不服氣的可以去我們的MUSIC LIBRARY(整個CORNELL里最破的圖書館)比較一下,找找差距,當然,一切建立在你們能夠拿到美國簽證的前提下。要說一個學術教育結構,什麼是最關鍵的?無非就是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這個硬件設施里包括了什麼呢?圖書館無疑就是最最重要的一環。我去過牛津的圖書館,大概比我們學校多10個左右的分館吧,據稱其藏書量僅次於英國國家圖書館。聽起來嚇人吧?呵呵,可真正走入其中自習探求究竟,您就會發現什麼叫“金玉其外,敗絮其內”了!牛津大學圖書館的藏書,一般都是CORNELL藏書的高祖級古董,讓我們理解一下英國人尚意淫在曾經的輝煌中的可悲吧,這是一個他們為自己陳舊藏書而開脫的最好解釋,可我就不懂了,這個文史類的書籍尚能愈釀愈醇,可理工類的呢?我曾經很驚訝的在牛津大學的HOOKE圖書館裡發現過一本1978出版的電氣工程學“著作”(美國田納西大學出版社出版)!呵呵,30年過去了,這本書依然屹立於久負盛名的牛津大學自然科學圖書館,這不得不讓我為英國人的保守而“感動”,他們究竟是窮困潦倒,還是停滯不前?抑或是,牛津大學覺得美國人30年前的學術研究,在今天依然可以為他們起到指引的作用?呵呵,在CORNELL,你永遠可以找到幾個月前甚至幾個星期前剛剛發行的讀物,而CORNELL僅僅是紐約州里藏書量數一數二的大學,美國一共有多少個州呢?讓我來告訴那些一輩子沒機會去美國的英國留學生,56個。
哎呀,說着說着,有點傷害同胞的感情了。有人這時候一定時怒火中燒的想打花我的臉,這些人多為在英國排名1-10名左右的大學裡學習的中國學生。在他們的眼裡,世界只有一個英國,而英國這些“名校”“賣”給他們的文憑,就是他們值得驕傲終身的資本。呵呵,對於此等人,我們可以將他們歸類到先前提到的第2類華人留學人員,他們的留學生活花費了家裡很多錢,其中來自一些經濟落後地區的留學生,可以說是迫使父母“斥巨資,砸鍋賣鐵”的供着他們在英國讀書。他們其中的一些,不乏畢業於國內還不錯的大學,但無奈,他們在國內大學四年的生活被白白揮霍,導致他們自身實力不強,沒辦法在國內保研,也沒有能力完成GRE測試,抑或是他們點燈熬油的考了GRE,美國大學卻不要他們,再者就是他們辛辛苦苦的拿了美國三流大學的OFFER,卻被美國簽證官一個綠色的大戳悶在了國內(通常持有美國一流大學的OFFER,是不會被拒簽的)。萬般無奈,他們只得選擇了一所英國排名前10名的“名校”作為自己的退路(或者拉關係“攀”上個赴美留學生辦個F2,忍辱負重的生活在美國)。呵呵,時下國內同胞常常非議“海歸派”,而遭受非議質疑最多的,也就是這些英國前10名“名校”畢業的學生了。為什麼?原因多了去了,沒有實踐經驗啊,沒有真正理解西方教育的精髓啊,只是在英國生活了幾年連個正經的英國朋友都沒交下啊。。。當然,這一點我相信英國留學生要比我清楚得多得多得多。在美國,像我這樣做AT兼職的留學生占到了八成左右,尚且不提畢業後工作不工作的問題,單單這大學校園時光里,我們就曾經站在講台上給美國人上課!這好有一比啊,美國人學我們教的東西,你們學英國人教的東西,呵呵。有一次和國內讀研的一個同學聊天,他跟我說現在工作不好找啊,“海歸派”太多了,競爭很激烈。我安慰他說,別啊,你是USTC的,你怕什麼啊?比你牛的人都在美國呢,都是“不歸派”,你還怕那些英國的嗎?牛津劍橋裡面的中國留學生還有從合工大畢業的呢,呵呵。在如今國內用人機構對“海歸派”越來越不屑的大前提下,美國“海歸”的金字招牌依然屹立不倒,說明了什麼呢?哦,忘了提一句了,德國“海歸”要比英國“海歸”吃香,畢竟能進得了德國大學的人,要通過德福的測試,單是這道坎,就足以難倒九成半以上的英國留學生了。
說到海歸變海待,我們就不得不提到這第3類留學人員 --- “留學垃圾”。世界上最多的留學垃圾出自哪個國家?你們會以為是英國,加拿大,澳洲,實則不然!是美國!那些家裡有點實力,有點小錢的人,多數可以把在國內考不上大學的子女送到上述幾個國家進“名校”學習,但真正有身份有財力的人,都會送孩子去美國。好多人在討論留英學生比富,呵呵,那是他們沒有機會見識到留美學生比富,可以說根本不是一個檔次上的。留英的比富比什麼?無非是車子,女人,穿戴。留美的呢?從比別墅開始。俗話說,干一行愛一行,既然選擇了做留學垃圾,就要做最垃圾的垃圾,那才叫人佩服!單單是逃課、賭博、詐騙、偷盜、涉黑,在美國根本不算什麼,要知道美國那是犯罪天堂啊!可以說,LOSER永遠都是LOSER,就連做垃圾,都不能做到最垃圾的垃圾,呵呵,那你還做什麼垃圾啊?棄惡從良吧,在英國,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因為界限本不清晰。
當然,我們也不能一味的說美國好,別的地方都是垃圾。在第1類留學人員里,有相當一部分人來自歐洲(據我估計,比率在5%-15%左右)。他們是留學生中的佼佼者,可以說在他們留學的那個國家裡,就是最頂尖的人才了。呵呵,曾經有一個親戚的孩子,在英國讀研,想去美國,就跟我諮詢,問我美國畢業了能留下工作嗎?我當時非常驚訝,為什麼不可以?每年N多去美國留學的華人,畢業後回國的寥寥無幾,這些人不留在美國工作,都去哪了?他跟我說英國畢業了找不到工作,即使找到了也只是做最低等的工作,拼盡全力能混個主管就不錯了。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曾經在加州硅谷結識的一個英國畢業生,他是在英國拿到了計算機碩士學位之後馬上回國工作,在一家國企幹了一年之後跳槽到一家美國IT公司,現在到美國總部培訓。用他的話說,他算混得很不錯的了,這輩子還有機會去美國工作,要是留在英國的話,估計得調一輩子程序。呵呵,要說“30年河東,30年河西”。原本挺牛X的一些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錯走一步,就可能遺憾終生啊!我還記得03年美國簽證小年,師兄們有不少拿着哈佛、耶魯的OFFER卻被美國簽證卡住了,沒辦法只好去了牛津或劍橋。是的,他們的命運從此改變了。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本來有機會在華爾街、硅谷同USTC的校友團聚,可無奈,人生是曲折的,優勝劣汰的原則亙古不變,他們只有默默地接受現實。讀書的目的是什麼?我想絕大多數人和我一樣,認為讀書的目的就是學習和鍛煉,以便適應今後的職業發展。那如果沒有職業呢?你讀書還有什麼意義呢?從LSE畢業的留學生,找不到工作被迫回國的人還少嗎?名校哦?!呵呵。。。之所以說英國同美國存在着天上地下的差距,還要再仔細剖析一下這個人才流向的問題。正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美國是世界第一,無論是學術環境還是就業環境。(請問哪位牛津的“高材生”不服嗎?)真正有實力有能力的英國人,基本上都跑去美國求發展了。單單從資金的角度講,這個英國大學教授一年能賺多少錢?美國大學教授一年賺多少錢?這不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着嘛!什麼補助了,基金了的咱們都不算,算的話差距更大。美國大學的實驗室永遠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美國大學同企業之間的商業合作永遠是世界上最緊密的,美國大學的師資力量永遠是最雄厚的。要不然為什麼牛津劍橋的教授有那麼多去我們CORNELL求職呢?你們在英國那可是呼風喚雨,身處頂級名校啊!CORNELL在全美可是連前10都排不進哦,那小鎮子小的,除了大學就什麼都沒有了。呵呵,箇中原因,我不說大家也都明白吧?那各位您說說,這個大學和大學之間比的是什麼?硬件設施,美國大學領先英國大學一個世紀;師資力量,英國大學的牛人都跑去美國打工了;培養出來的學生,耶魯畢業生布什一聲令下,牛津畢業生布萊爾就如同哈巴狗一樣照着做了,呵呵,怎麼比啊?開着夏利撞坦克啊?要是哪位牛津的高材生不服,請你告訴我,為什麼英國首相的公子會去美國讀書求職?
再說說這個歐洲企業和美國企業之間的差距,就親身經歷而言,我畢業後去高盛求職,人家不要我,嫌棄我沒工作經驗,可因禍得福,UBS看上我了!呵呵,有點諷刺吧?UBS在世界500強里的排名可比高盛高50位啊!為什麼?還不是因為UBS是歐洲的企業,在美國沒競爭力唄!自從本人效力於UBS之後,便得以全球各分支來回跑,在蘇黎世總部培訓過半年之後,我有幸踏上了“大補劣顛”的土地,同UBS倫敦分支的同事們互相交流學習。也因此領略了“大”英“帝國”的風采。呵呵。初到倫敦,讓我嘖嘖稱奇的就是倫敦那雞腸子般擁擠狹窄的街道,仿佛世界大戰的硝煙散去幾十年後的今天,倫敦人依然停留在那個年代。而倫敦,這個唯一能讓英國人引以為豪的城市,到處可見形跡匆匆的商人,他們中的一大部分,居然是來自美國!可以說,美國人對英國的入侵占領,是潛移默化的,無論是經濟、軍事、能源還是教育。我曾經去LSE聽過一位LORD教授關於亞洲金融市場的講座,他是地地道道的加州人,在LSE呼風喚雨也有好多年了,據說在倫敦學術界是赫赫有名啊!而我的同事們,茶餘飯後特別熱衷的話題,就是在美國哪個地方有了一份好工作。不信各位可以去倫敦的大型招聘網站上看看,待遇最好,也最搶手的工作,在LOCATION一欄里,永遠都是U.S。一位牛津大學畢業的“高材生”是我這個部門的主管,每次開會,他的第一句話必定是“Today we will discuss the BIGGEST......”大家請注意,每次都是BIGGEST,那他說話跟放屁有什麼區別哩?難道牛津大學就是這樣教育學生的嗎?呵呵。。。後來接觸多了,我也就了解了,體制不同嘛,倫敦人,那一個個的是相當的霸氣十足啊!您還別不服,扔一板磚,沒準就砸死好幾個經理總裁什麼的。可我在華爾街也接觸過英國人啊,怎麼他們在美國的土地上就像完全變了一個人似的,都夾起尾巴了?這讓我不禁想起了國內的一些情況。在北京,沒有誰敢說自己就是天王老子,但在我曾經上學的那個經濟落後地區,經常會在飯店裡聽見穿着土氣的“農民”(實際上是他們那裡的城市人)誇誇其談,內容無非就是,哥們在這片那就是“南霸天”,連警察都怕我三分。所謂窮山惡水出刁民,描述的就是這個吧!
咱再說說這個國家的整體環境,您說一個留學生,如果畢業後能留在其求學的國家工作生活上幾年,是多美好的事啊,可誰願意留在英國這個充滿了濕氣的陰霾國度呢?擁擠的交通,污濁的空氣,簡陋的居住條件。。。當然,這些對於英國其他城市的人來說,已經是相當的奢侈了,可在那些在美國加州生活過,享受過無敵日光的人們看來,英國就如同陰冷的老鼠窩。倫敦唐人街的飯菜,同美國唐人街的比起來是那樣的讓人難以下咽,不僅種類少,而且味道差。如果今生有可能的話,我勸各位去美國的唐人街轉轉,嘗嘗那裡的中國菜。不說別的,咱中華大地包括港澳台的各種風味美食,在美國都能找得到,請問,在英國能嗎?說到當地華人的水平,那差得就更不是一點半點了,整個美國西海岸都是中國人的天下,請問在英國哪裡有華人的歸屬呢?咱就舉個反面的例子,英國的法輪功是什麼實力,他們能鬧到白金漢宮去嗎?而美國的法輪功分子,可以把白宮搞得雞犬不寧!所以當我在倫敦街頭,收到法輪功分子派發的傳單的時候,我真的很可憐他們,我想如果他們當初努努力,也可以去美國的法輪功總部享福了,不止於淪落到英國街頭求生,呵呵。您說說,如此的一個國家,怎麼能吸引優秀的留學生前來學習甚至生活定居呢?
寫到這,我想這篇文章也該收尾了。作為一個中國人,比較美國和英國,似乎有點不合情理。但就本人在美國和英國的所見所聞所感,足以給大家一個深刻的警示,那就是“努力拼搏,力求上進,往常青藤發展,千萬別淪落到英國去!”曾經看過很多比較美英兩國的文章,有中國人寫的,也有LIMEY和YANKEE寫的,大致同我的結論相似。當然,這些文章往往招來諸多英國人的唾罵,然而,對其嗤之以鼻最多的,卻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留英學生!這讓我百思不得其解,你們昧着良心說英國好,英國大學厲害,能得到什麼呢?英國人能給你們房子嗎?能給你們工作嗎?而我們這些實事求是的人扁了兩句英國抬了兩句美國,你們就受不了了?尚不論美國人怎麼樣,單單從留學的角度講,美國大學給了我們豐厚的獎學金,美國企業提供給我們很好的工作,美國政府的政策讓我們買得起房子買得起車!英國有什麼呢?英國給了你們什麼呢?所以我奉勸各位準備開口罵人的留英“高材生”們,先想想自身的差距在哪裡,然後再破口大罵。我想此文一出,必定有N多留英高材生欲找我拼命,那您可得抓點緊了,因為聖誕節之後,本人就會跟這片貧瘠的土地,說FAREWELL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