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武漢不可能有一流的大學“
發信站: 武漢白雲黃鶴站 (Mon Aug 28 17:38:41 2000), 站內信件
“武漢不可能有一流的大學”一文在網上已帖出了許久,但直到現在我才有時間加
以批駁,我覺得直到現在仍有這個必要。我想這篇文章中荒謬的觀點以及滲透其中的對
武漢的種種偏見是每一個真正的武大、華工學子以及荊楚學子所無法接受的,它還淆亂
視聽,影響外省人對湖北高等教育的信心。故在此對該文作一全面批判,以求拋磚引玉
。
“武漢不可能有一流的大學,原因有以下幾點:
“1:武漢的經濟發展水平在全國來說,算不上發達,和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
江等沿海省市相比,簡直就是第三世界。在今天,一切都是以經濟為基礎,沒錢就什麼
都別談。在這一點上,武漢的大學要想成為一流的大學是十分的困難。
第一,經濟發達,教育就一定發達嗎?上海和廣州比北京發達,那是不是意味着復
旦與交大,甚至中山大學和華南理工也比北大清華強呢?經濟確實是教育的基礎,但二
者的發展程度並不是死板地一一對應的,教育可能滯後於經濟發展,也可能超越經濟的
發展。在現代社會,教育發展對經濟發展的促進、推動的反作用比後者對前者的基礎作
用似乎要更大些。對高等教育發達的武漢來說,不應該等到經濟發達了再去建一流大學
,而應該在率先建成一流大學後再由它來推動整個城市的進一步發展,即應該走先建世
界一流大學、再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道路。從現有的各種條件來看,武漢完全能夠做
到這一點。
第二,武漢是不是很不發達?武漢的經濟是比不上東南沿海城市,但差距並不大。
更重要的是,差距只是暫時的。在1992——1998年七年間,作為一個擁有700多萬人口的
超大城市,武漢經濟年均遞增16%,這就是九十年代中國經濟界的“武漢現象”!從199
8年起,類似於九十年代中期上海的巨變,武漢的面貌開始“一年一個樣”,武漢經濟已
呈全面騰飛態勢。武漢水資源豐富,在21世紀的可持續發展中獨占先機。在美國《未來
學家》雜誌預言的“21世紀世界十大超級城市”中,武漢位列第二,排名比上海(第四
)還要靠前!這樣生機勃勃、充滿希望的城市,建個世界一流大學,又有何難?
“2:武漢是一座非常俗氣的城市,缺少文化底蘊,多得是漢正街的吆喝和叫賣聲。
不到漢正街, 你就不知道武漢有多俗.在這樣的城市,要想建一流的大學,除非把那些小商
小販趕出武漢或把他們全殺光。但這辦得到嗎?顯然辦不到。所以武漢沒有可能建一流
大學。
請問中國哪個城市不俗?更何況俗也不是件壞事。“俗,卻渾然不覺,甚至自鳴得
意,這就是武漢人的可愛之處。”(廣州《南方都市報》)武漢是中國最“市民化”的
城市,當然也就最貼近民心啦。再說所謂的“俗”與文化底蘊二者並不矛盾。誰說武漢
沒有文化底蘊?古代有荊楚文化,近代有商埠文化,現代有市民文化,將來隨着武漢逐
步成為國際大都市,700萬武漢人還會創造出暫新的、更高層次的都市文化。這麼有“文
化”的城市難道建不成一流的大學嗎?!
再說說漢正街。第一,也許漢正街的確很糟糕,可難道中國其它的大城市就沒有類
似的地方嗎?按照這種邏輯,誰都別想建什麼一流大學!第二,真不知道漢正街和建一
流大學有什麼關係,難道漢正街的存在妨礙了武大、華工成為一流大學了嗎?!我的一
些武大的同學可是委屈地說他(她)們從來都沒有去過漢正街的哦!
第三,按照文中所列的第一條理由,只有經濟發達,才能建成一流大學。漢正街作為全
國第六大工業品交易市場,它對武漢經濟的繁榮有着巨大作用。要是沒了它,武漢的經
濟就會更糟。因此,武漢要建一流大學的話,不僅不能取消漢正街,而且還需要更多的
漢正街。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3:武漢及湖北的沒有一流的人才。隨便查一下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的籍貫,
武漢的沒幾個。武漢的大學又是以湖北的學生居多。如果不改變大學招生的各省名額分
配,武漢的大學就招不到中國一流的學生。
沒聽說過“惟楚有才,於斯為盛”嗎?武漢是沒幾個院士,但只有院士才能叫人才
嗎?以此就能否認武漢乃至湖北“沒有一流的人才”嗎?武漢籍的院士不多,但武漢的
院士卻不少,完全能彌補這個缺憾。這就好比人才匯萃的北京,其本地人才也不是很多
呀!就算不“產”人才,能吸引人才也不錯嘛!更何況湖北還“盛產”人才呢!
至於說什麼“不改變大學招生的各省名額分配,武漢的大學就招不到中國一流的學
生”,更是荒謬絕倫。哪裡的大學不是本地學生居多?!而且武漢的大學中湖北生源的
比例也並不算太大。再說湖北本地就沒有一流的學生嗎?在武大和華工,不管是湖北的
還是外省的學生,他們都是一流的,至少是准一流。中國一流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湧向
湖北,將來還會有更多。在不遠的將來,武漢的大學還會“招”到世界一流的學生!
“4:武漢和湖北的各級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和重視程度不夠。武漢的大學的住宿
條件是最差的。君不見上海的各級政府為了滬上的大學的住宿條件的改善,出錢的出錢
,出力的出力,出地的出地。
誰說湖北和武漢的地方政府對高等教育的重視和投入不夠?!正是因為太重視了,
所以才會捉襟見肘,拿不出更多的錢來。現在好了,有了國家與地方政府的共同扶持,
武大和華工的日子只會是越來越好過。當然,它們自己也很會賺錢。至於武漢的大學住
宿條件差,這話就更沒道理了。你去過幾個城市的大學?你見過武大的梅四梅五沒有?
(本人正在此悠閒地上網)不說別的,在北京的名牌高校中,北大的住宿條件被公認是
最差的,看來北大是最沒有希望成為一流大學的了!
“5:武漢的大學都是窩裡鬥。從去年到現在,武漢的各所大學為了在這次合併大潮
分得一杯羹,什麼伎倆都使出來了,簡直比當今的官場還黑暗。
請問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的大學有沒有窩裡鬥過?!請問中國有哪所大學不“
當今的官場還黑暗”?!至於合併,哪能不涉及到利益糾紛?讓你把自己的利益都“無
私”地“奉獻”出來你干不干?
“6:大學的領導不搞學術研究,個個都想在官場撈一把。
請問有哪個大學不是這樣的?!再說武漢的大學也有領導“搞學術研究”的,比如
原武測校長李德仁,搞科研是碩果纍纍,現在人家可是“武漢·中國光谷”的首席科學
家!
“7:武漢的大學不積極提高自己的整體實力,大家都想從名字上撈一把,喜歡逢場
作戲。武漢幾十所大學,每年都要上演改名鬧劇。
居然還有大學“不積極提高自己的整體實力”?!真是聞所未聞,這種帽子也能亂
扣!武漢的大學能從名字上撈到什麼好處?真讓人大惑不解。至於校名糾紛,這是很正
常的,有誰願意讓自己的母校消失呢?合併必然帶來品牌的流失,遭到各種牴觸也在所
難免。在廣州,中山醫不也是不願意和中大合併嗎?還有,武漢的大學真的是“每年都
要上演改名鬧劇”嗎?!即使是,難道其它地方沒有嗎?只不過武漢的大學多,所以改
名的也就多了點,這和朱總理的“中國人多,所以腐敗也多”是一個理兒。
“8:武漢的各種媒體在全國來說,沒有足夠的影響力和政治背景。各家報紙除了娛
樂新聞就是本地新聞。
請問哪個地方的報紙不是“除了娛樂新聞就是本地新聞”?!還有,江蘇和浙江也
不見得有影響力很大的媒體,難道說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不能成為一流大學嗎?!我還
想告訴你,武大華工和《光明日報》的關係可是很不錯的哦!有中央媒體撐腰還怕個啥
!話又說回來了,有媒體捧場對於創建一流大學真的這麼重要嗎?!
“9:武漢的保守實力非常強大,有創新有才華的領導奇缺,而且缺少政治.冒險精
神.”
認識吳官正和劉道玉嗎?他們也“保守”,沒“才華”,缺少“創新”和“冒險精
神”嗎?當然現在確實如此,但你沒看到就在這世紀末,湖北和武漢正在再度崛起嗎?
“九頭鳥”展翅飛天,靠的就是開拓性和冒險精神!武大華工必將通過大刀闊斧的改革
而隨着母城一同崛起,比翼雙飛!
其實有很多理由根本就不值一駁,他們和“一流大學”這一主題並無必然聯繫。作
者事先根本就沒有搞清楚創建一流大學需要什麼樣的條件,就開始信口雌黃,對其並不
十分了解的武漢極其高等教育橫加指責,當然不能讓人信服。其實也用不着多作駁斥,
事實會證明一切,讓我們翹首以待武大華工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那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