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被炒得沸沸揚揚的新聞———“哈佛博士”回國任某學院院長,並且年薪百
萬,現在終於有了新的進展。這位“哈佛博士”,上任不到50天,就被學院炒了魷魚。
解聘“哈佛博士”的理由,據說十分複雜,但有一條可以肯定,那便是學院要“博士”出
示學歷原件,但至今沒有看到……不管今天解聘“博士”的理由是什麼,但當初連“博士
”證書都未“看到”,就慷慨開出百萬年薪,畢竟令人遺憾。其實類似的事情,以及那種
對於“舶來”的盲崇,並非絕無僅有———一位名叫克雷斯的美國小伙,來自於彼邦落基
山脈下一個小小農莊,其英語帶有濃重的地方口音。這位克雷斯,原本要到中國某校學歷
史當學生的,不料因是“舶來之物”,竟成了當地人眼中的“英語專家”,被一些外語學
校爭來搶去。現在,他除了在五所學校教授英語口語外,還到處被人搶去做英語家教。盡
管克雷斯有自知之明,再三聲明他的“英語”很不好,屬很土的地方方言,儘管學生也發
現,克雷斯發音與磁帶上天差地別,但因為是“舶來之物”,並不影響他在中國一小時5
0美元的“口語教學”豐厚收入,克雷斯自己也驚嘆不已。
克雷斯的遭遇是很值得注意的。我們正在全方位地引進人才,這自是全面開放的題中
之義,但不能唯“舶來”即崇拜。“洋人才”也是良莠不齊,“海歸派”也有魚目混珠的
。前幾年,不是有過所謂“劍橋名人”,蜂擁而來,其實不過是花幾十英鎊就可以掛上的
“商業性”頭銜麼近時來,不也有外國某公司,專門出賣CEO身份,一個小小企業,竟
發出了百餘“總裁”證書,拿到中國來,供人作為求職高位的敲門磚麼《圍城》中那個“
克萊登大學”的笑話,怎麼錢鍾書尚未走遠,國人就忘了呢所以說,對於“舶來之物”,
也要打個問號,一是查查清楚,二是引進真貨,這樣的問號,對於企業院校,是利益所系
,對於整個國家,也是提高人才引進水平的關鍵所在。 (《解放日報》 2002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