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要知道分子還是要知識分子?
送交者: 霍建榮 2002年07月17日17:46:2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要知道分子還是要知識分子?

——從幸運52和開心辭典兩個節目說開去

在6月11日召開的中科院基礎研究工作會議上,中科院副院長白春禮明確提出:未來基礎研究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力爭在我國本土孕育出具有諾貝爾獎水平的研究成果。恰好在6月18日至19日清華大學舉辦的科學前沿國際研討會上,1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來到了清華大學,著名華裔科學家楊振寧、丁肇中、朱棣文也在其中。目前在45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中,有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李遠哲、崔琦6位華人科學家。這使我又想起那個話題——諾貝爾獎離我們有多遠,何時才能有我國“本土”諾貝爾獎獲得者?也想起社會上的一個新名詞——知道分子。

“知道分子”這個新名詞是王朔創造的,以此來諷刺知識分子。他認為知識分子不如叫“知道分子”,因為知識分子其實沒有什麼創見,不過是書讀多了,抄人家的東西多了,就以為天下的事都知道。幸運52節目主持人李詠曾稱他的那些選手為知道分子,可能是在讚賞他的選手們知識豐富、知道得多。幸運52和開心辭典兩個節目都是以知識競賽為內容的娛樂性節目,都在選拔“知道分子”。兩個節目以其誘人的大獎、知識挑戰的刺激,吸引了無數人的喜愛,並以其較大的影響力和大獎引導着人們的觀念。但這種引導中也包含了誤導。

誤導之一就是知識的功利性。這兩個節目吸引人的一個重要原因恐怕是誘人的大獎,“知識就是力量”的名言通過這兩個節目就演繹成為:知識就是大獎。一次戲想:如果這兩個節目能永久辦下去的話,我就不用讓兒子上大學了,專攻兩個節目的考題,以在幸運52和開心辭典拿大獎為生得了,因為上大學,畢業了有時還找不到一份工作。比爾·蓋茨創造了不上大學也能發家致富的奇蹟,也使人們對知識的功利性越來越強了,這從報考專業的傾向、擇業傾向都可以體現出來。但我們國家目前仍沒有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許多產業的核心技術都還依賴於國外,沒有一批沉下去、俯下身的科研人員,這種現狀就難以改變。我國設立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高校青年教師獎”等支持項目,都旨在鼓勵優秀青年坐“冷板凳”,去掉浮躁心態,不要急功近利。

誤導之二就是“知道得越多越好”。現代社會,知識學科很多,還有許多邊緣性學科,要想了解所有學科的知識是不可能的。但兩節目的考題無所不有,搜集了各種各樣的知識點來考你,內容十分廣泛,勝於百科全書,這也就誤導人去了解各個方面的知識,容易博而不精。這對學生尤其不利,誤導學生向“知道分子”奮鬥,向“博”士奮鬥,使人誤入歧途,那真是誤人子弟了。從這個角度講,兩個節目不如“三星智力快車”節目好。

誠然,幸運52和開心辭典不同於一般的娛樂性節目,知識性比較強,在引導人們學習知識、掌握知識方面發揮了作用。兩節目知識性與娛樂性的結合,使人們在娛樂中了解、掌握了許多知識,使人們感覺有知識是一種快樂,能享受“知識競賽”的樂趣,還可以拿大獎,鼓勵人們學習。但在新世紀的新形勢下,我們應當思考:我國目前需要知道分子還是需要知識分子,需要“博”士還是需要博士?每個人是在浮躁的社會風氣中推波助瀾還是儘自己一點微薄的力量?尤其新聞輿論機構,更應當深思。

中科院院長路甬祥主編的《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00個瞬間》中,從1900年的量子理論、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開始,我們熟悉的空調、洗衣機、電視、微型計算機、維生素、青黴素、拉鏈、圓珠筆、機器人、因特網……哪個是中國人創造的呢?100個中只有斷手再植、雜交水稻、人工合成胰島素、乙肝疫苗、五筆字型、三峽工程等6個!我們既使“知道”一切,有什麼值得自豪的呢?既使都是“博”士,卻沒有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又有什麼值得滿足的呢?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