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各位能心平氣和說陳琳--海歸和國產為什麼不可以雙贏? |
送交者: 青蛙! 2002年07月23日18:09:28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送交者: epeiusian 於 July 19, 2002 20:45:16: 陳林到一個民辦學校任職,以其在美國學習,工作多年的經驗,完全可以勝任那樣的工作,因為是個翻譯學院,而且看陳的中國功底還是不錯的。是否能聘任他,純粹是學校自己的事情。請一個哈佛的博士更是非常正常,任何學校都希望自己的教師有名氣,這樣學校才有希望。一個小學校難找到大師,但是一個哈佛的博士在中國還是很有影響的,能聘到也很不錯。學校這麼做說明這個學校非常好。憑什麼可以10幾個億的納稅人血汗去聘人做世界一流,人家話自己的前就不行? 至於山譯請他做副院長,那是學校內部的事情,給他多少工資是學校自己的事情,特別地,民辦學校不是用國家的錢,除了學生家長、學校董事,任何人沒有權利去查別人是否能拿這麼多錢。否則是小人眼紅。 陳琳的學位是真的,那麼報紙有責任予以更整和道歉,繼續用模稜兩可的口氣去攻擊別人已經喪失了新聞工作者起碼的職業道德。 陳琳自己本身是否吹牛跟他拿多少錢,學位是都是真的沒有關係。而且,事實上,陳琳對自己的評價是誠實的,所謂吹牛部分是在一些不能定量描述上的問題模糊了詞語,這對於求職來說,是非常正當的,而且是被鼓勵的。 我談一下個人看法: 1)陳琳的思維方式已經不適合中國的國情了,他不了解這些年中國的變化。從美國了解到的中國,回國探親了解到的中國跟真正去工作、生活的中國是不一樣的。 陳最大的錯誤,不應該去民辦單位,出了事情學校也保不了你,應該去清華北大,記者能進校園見你一面回來都能吹好久。絕不敢攻擊你,惹怒最高學府,新聞圈子內部就會制裁她。真喜歡濟南也要去山大,校黨委在這種時候就能發揮作用了,甚至會告到省委宣傳部、中宣部、團中央,朱麗葉借八個膽子也不干。沒有組織的關懷,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在國外的人還記得嗎? 2)記者,我比較喜歡香港人說他們狗仔,中國記者絕大多數是文科生,傻妞集中的地方。南方周末的編輯理有理科生,所以我說這是一份不弱智的報紙。還有電視台記者,鳳凰衛視的人都自稱是藝人的,看CCTV的那架勢,差不多有政治局委員的派頭。對於弱智群體,我們不過多評價吧。 3)在中國,民辦學校是被歧視的,譬如學生半價火車票是不給民辦學校學生的。而且不當作考不上大學的孩子去的地方,更是被某些人鄙視。其實,學校固有好孬,成績自由好壞,但,人應該是平等的。教育需要各種層次並存,我看現在中國的大學生、研究生就過剩了,中國沒有那麼多的工作機會。到是中國真正缺的是熟練工人,這個問題真的非常嚴重,中國的製造業還很落後,沒有這個基礎什麼都是鬼扯。不過諸位都是中國出來的,我想大家可以理解中國的等級問題。如果你不服氣,我還可以提戶口問題讓你相信。都是生命,讀書好一點就嘲笑民辦學校跟北京某些人嘲笑外地人性質是一樣的。任何一種教育都能有助於提高國民素質,都有助於延緩就業的壓力。 4)人家學校肯出100萬,你只能眼紅,不應該做聲,說學位是假的,讓那人家被雇主解聘了,現在是真的,那就應該道歉。去查文憑的事情,也可以,不過上次為什麼不確定一下就發稿?青年報也是街頭小報?這次的報道依然留下不證之詞。 5)回國,不是說海歸就可以如何的,記住,你如果當年什麼也沒有,拿個洋博士回來,除了坐冷板凳搞學問,你並沒有多大的優勢。作為弱者,你當然還是弱者,換了馬甲也是,你要記住:背靠大樹好乘涼。不過本來博士、學問都不是一個人成功的必要條件,這一點到是真的。 6)“疾風知勁草,版盪識忠臣”。作為人生的經驗,我們大家也可以參考,有個哈佛的陳的故交,我假定這不是杜撰的,寫文章回憶跟陳在哈佛時候的情況,提到了很多東西,特別地:“某黨”這樣敏感的字眼都躍於紙面。其實我認識的人,包括共產黨的高級幹部都會興致來了罵幾句。陳怕是很難進央行了,安全部是否關注,就難說了。 所以,我們大家還是要小心,身邊的人,特別是中國人,隨時都會出賣你,這個世界上你不要相信任何人。這話是送給年輕朋友們的。落難的時候才能知道誰是你的朋友,不過就是敵人,在別人這個時候落井下石,也未免太不丈夫了。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