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雜誌評出2007年十大科學發現 |
送交者: xiemen 2008年01月11日16:21:4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北京時間12月11日消息,美國《時代》雜誌最近評出了2007年十大科學發現,美國及日本科學家在幹細胞研究方面獲得的突破位居榜首,而今年6月內蒙古確認發現當今世界上最大似鳥恐龍化石,也入選這一榜單,位列第7位。 以下為《時代》雜誌評出的2007年十大科學發現:
兩本權威期刊《細胞》及《科學》在11月20日同時刊出來自美國及日本兩個研究團隊的報告,證實皮膚細胞經過“基因直接重組(direct reprogramming )”後可以轉化成為具有胚胎幹細胞特性的細胞。這項發現一方面解決了利用胚胎進行幹細胞研究的道德爭議,另一方面也使得幹細胞研究的來源更不受限。分屬京都大學及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兩個團隊雖然獨立研究,但使用的方法幾乎完全相同,更巧合的是竟然同時分別被兩本期刊審核通過,證明基因直接重組技術的確有效。他們所使用的方式都是利用病毒將四個基因送入皮膚細胞,促使普通的皮膚細胞產生變化,最後成為帶有胚胎幹細胞性質的細胞,稱為誘導式多能性幹細胞(iPS )。 2.科學家首次完整破譯人類個體基因組 圖片說明:Craig Venter測序了自己的基因組。 (圖片來源:Michael Nagle/Getty Images) 人類第一個個體基因組排序已經完成。利用基因組排序技術,研究人員成功繪製了著名科學家克雷格·溫特爾的一個完整的DNA藍圖。此次破譯過程發現的人類遺傳變異的數量比之前人們所設想的要“豐富”的多。這一研究發現刊登在9月4日的《PLoS生物學》上。既是論文作者又是研究對象的溫特爾說,遺傳密碼的28億個連續位也將加快預防性藥物的研製過程。根據溫特爾的預測,在5年時間內,更為快速和低廉的排序技術可以打造1萬人的完整基因組,它們將為“一個個性化、具體化的基因組學時代的到來”奠定基礎。他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說:“一旦完成這些基因組的排序,我們便可在根本上具備認清與天性和壞境有關的每一個基本問題,我們將知道哪些特定是由遺傳因素造成的,哪些又是由環境造成的。”此次研究發現顛覆了短期內便成為遺傳學“絕對真理”的觀點: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說,所有人的同一性可達到99.9%。 3. 天文學家揭開最亮超新星爆發之謎 圖片說明:超新星SN2006gy示意圖 (圖片來源:NASA網站) 天文學家最近分析了被認為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劇烈、也是最壯觀的超新星爆發。他們表示,此次超新星爆發的壯觀景象改變了他們對超大質量恆星“垂死掙扎”的一貫看法。這顆超新星代號為SN2006gy,位於2.4億光年之外的英仙座NGC 1260星系。去年9月,這顆超新星忽然爆發,亮度達到太陽亮度的500億倍,而其亮度也是一顆典型的超新星的100倍,打破了多項紀錄,因此載入天文學史冊。美國天文學家對這一壯觀的天文事件進行了細緻分析。他們在14日表示,SN2006gy超新星爆發可能是由一顆真正質量巨大的恆星爆炸形成的,這個龐然大物的質量起碼是太陽質量的100倍。按照他們的推測,這顆恆星並非一次爆炸,而是分多次爆炸。領導此項研究的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天文學家斯坦·沃斯雷說:“我們通常把超新星視作恆星的滅亡,但在這種情況下,同一顆恆星爆炸了多次。”研究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按照沃斯雷的推理,超新星是在一顆質量相當於太陽90至130倍的巨大恆星接近於生命終點時爆發的。恆星核心溫度一旦達到難以想象的高度,這顆恆星的一些伽馬射線會轉化為電子和稱為正電子的反物質。這種轉變會造成輻射爆發強度忽然降低,恆星開始收縮。 4.南極海域發現多種奇異的深海生物 圖片說明:生活在冰冷、黑暗的南極深海中的微小甲殼動物(左) (圖片來源:WIEBKE BROEKELAND & ARMIN ROSE) 研究人員在在環繞南極洲的海洋深處發現了700多個新物種。從南極地區海域大約2300到19700英尺(700到6000米)深的海底發現的新物種包括心形海膽、食肉類海綿、和有盤子大小的海蜘蛛。該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來自德國漢堡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安吉莉卡·勃蘭特說:“我們為在很多物種中發現的巨大多樣性而感到驚訝。我們過去認為,隨着營養和食物的減少,可能會引起兩極地區生物多樣性的減少。”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有大約60萬人未來三年需要更換心臟瓣膜。英國科學家給這些患者帶來了希望:由英國倫敦大學帝國學院心臟學研究中心馬格迪·亞庫布博士領導實施了一項研究,這項歷時10年的努力將有望在不久結出果實,屆時,他們可以將將骨髓幹細胞誘變培育成為心臟瓣膜細胞。亞庫布希望,藉助於特製的膠原質支架,這一組織能長成心臟瓣膜的形狀。近年來,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努力培育新的心臟瓣膜和其他身體組織。如果亞庫布研究小組培育的組織在動物身上的實驗取得成功,他估計它有望在3到5年內用於人造心臟瓣膜移植患者身上。
太陽系外新發現三顆行星 英國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新發現三顆行星,分別命名為WASP-3、WASP-4和WASP-5。這三顆行星是由天文學家通過安裝在南非和西班牙加那利群島上的廣角相機發現的,其中兩顆是目前南半球上空最亮的凌日行星。凌日行星是指在觀測者看來,周期性地從其母恆星前面和後面經過的行星。這類行星十分便於天文觀測。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天文學家安德魯·卡梅龍表示,這三顆行星都與木星相似,但距離它們的母恆星都非常近,所以它們的“一年”還不足地球上的兩天,屬於迄今發現的公轉周期最短的行星。由於距母恆星太近,這幾顆行星的表面溫度在2000攝氏度以上,所以那裡不大可能有生命存在。 7. 內蒙古發現當今世界上最大似鳥恐龍化石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於6月13日宣布,經研究確認,在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發現的一具巨型獸腳類化石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似鳥恐龍化石。古脊椎所研究員徐星介紹,這具化石是我國科學家於2005年在內蒙古二連盆地大約8000萬年前沉積的岩石中發現的,體長約8米,站立高度超過5米,體形可與著名的暴龍類相比。中國科學院與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局的學者經過兩年的聯合研究得出結論,這具化石屬於鳥類的近親——竊蛋龍類,而且是一種處於過渡類型的竊蛋龍,專家最終將其命名為二連巨盜龍。 8.找到人類走出非洲的證據 來自南非的頭骨使我們對於人類走出非洲的時間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圖片提供: Lucietti-Nash,Frederick Grine) 9. 世界上年齡最大的動物 世界上年齡最大的動物 今年10月,威爾士班戈大學研究人員在冰島北部海岸的一個海架上捕撈時,無意間發現了一隻405歲的蛤蜊,據信,這隻蛤蜊就是世界上年齡最大的活動物。嚴格地說,當時它真的還活着,但為了對殼上的環進行研究以確定它的年齡,研究人員不得不將這隻蛤蜊殺死。蛤蜊家族中的Arctica Atlantica尤其擅長長壽之道,它們一般能活到200歲到300歲,由於在水下262英尺的沙子中“定居”,這個特殊的家族成員得以生存更長時間。當這隻“老壽星”第一次在這裡“定居”時,莎士比亞的大作《哈姆雷特》正式登陸環球劇場,英國人則開始北美洲安營紮寨。 10.現實世界的“氡” 現實世界的“氡” 今年4月,塞爾維亞的地質學家挖出一塊白色的粉狀礦物,他們一時搞不清楚是什麼東西,由什麼構成,於是將它交給了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礦物學家克里斯·斯坦利。後者發現,這一礦物里含有與科幻小說里描述的“氪”(一塊綠色發光的岩石)一樣的成分。我們在影片《超人》中也了解,超人最怕就是氪。想不到,科幻世界裡的東西真的在現實世界裡找到了。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