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高等教育,離大眾更近些
送交者: dayang 2002年08月05日16:56:0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高等教育,離大眾更近些

鄭莉

7月22日到8月1日,中外大學校長論壇在北京舉行。雖然,這些世界知名大學校長們在高校管理、教學改革上有着不同觀點,卻對於高等教育未來發展趨勢的看法有着不謀而合的相似:“高等教育不再是一種奢侈品,它已成為生存的必需”,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必然是從精英化到大眾化,再到普及化……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字,20世紀的後50年,全世界大學生入學人數增加了5倍多,從1960年的1300萬增至1995年的8200萬,教科文組織稱讚這種發展“將作為高等教育最壯觀的發展時期載入高等教育史冊”。

高教惠及社會各層

目前世界上發達國家的高等教育大多已進入大眾化階段,如日本的在校率已達到46%,美國的在校率已超過50%,達到普及化階段。發展中國家的平均在校率達4.1%,已接近大眾化。

按照我國規劃,2010年將達到15%,基本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目標。

近些年,高考的一再擴招,表明我國開始有意識的將傳統“精英化”教育轉向“大眾化”,在一些大城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已成為歷史。據上海市教委透露,其18至22周歲同齡人口接受各類高等教育的比例已達38.8%,使上海提前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階段。上海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在校生達37.23萬人,每萬名市民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提升至232名。

然而,2000年全國在校率僅為1%,這個數字對於我們這樣一個文明古國來說並不令人滿意。高等教育的發展必須適應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適應先進生產力的要求。在國民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如果我國高等教育落後於國民經濟發展的規模、速度,勢必影響經濟科技以及人民生活質量的持續發展與提高。

“中國面臨的挑戰是建立一個既多樣化又理性的高等教育系統,以滿足國家眾多人口對高等教育的不同需求”,在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美國波士頓學院國際高教研究中心主任菲利普·阿爾特巴赫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未來提出了建議。

建立終身教育體系

縱觀世界高等教育發展史,各發達國家都有從精英階段到大眾化階段的發展歷程。例如,英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是通過政府力量發展公立高等教育而實現的,日本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是通過民間力量發展私立高等教育而實現的。

在我國,雖然人們可以通過傳統的高考、自考獲得高教學歷,而且也已經有不少新興民辦大學為許多人提供高等教育。但是,對於我們這樣一個面積大、人口多、地區差異顯著的國家來說,建立一個既多樣化又有效的高等教育系統談何容易。

阿爾特巴赫認為,高等教育有許多不同的對象和不同的目的。在美國,不能不提到“社區大學”。這是一種開放式高教形式,任何人都可以在中學畢業後免試進入。在社區大學裡,人們受到職業培訓,獲得專業知識技能。兩年後,畢業生可以進入勞工市場,也可以升入四年制大學。相對於四年制大學的昂貴收費,社區大學的學費要便宜很多,教師工資較低,學生們不必進行各種實踐研究,節省了不少開銷。這種令美國教育家們自豪的大學,主要針對的是收入較少的工人家庭,同時也為社會上有補充知識需求的人提供了隨時學習的可能。

在我國,入世對專業人員的職業化培訓要求進一步增加。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和傳統產業的改造,要求不斷提高職工的素質;行業轉移,職業流動的加快要求對下崗職工再就業進行及時的培訓;國際勞務市場的進一步開拓對勞動力必須經過培訓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一切都要求完善職業培訓體系和建立終身教育體系,要大力發展社區教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發展遠程教育。未來社會將是一個學習化社會,因此必須建立不同類型及層次教育相互銜接、貫通的教育體制和更為開放、靈活的學校制度,形成完善的社會化教育網絡,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和學習需要。

“一流大學”與高教普及

在我國不斷進行擴招、擴大接受高等教育面的同時,阿爾特巴赫提醒人們注意:“擴大招生與保證質量間的內在矛盾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現象的一個特徵。”

在發展大學體系時不僅追求擴大入學率,擴大受教育面,同時還要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與西方大學展開競爭。哈佛校長薩默斯認為,判斷世界一流大學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大學的質量。“世界上最好的大學,應該最有創造力、有很多精英人才。”但是,要同時達到高等教育大眾化與建立高質量高校這兩個目標並非易事。

正確認識和處理高等教育大眾化質和量的關係問題至關重要,它需要質與量相統一。與精英階段注重人才的培養不同,由於大眾化階段學生人數的大量增加,學生求學目的和社會需求出現多樣化,高校目標除了培養專門人才外,還會增加諸如職業培訓、提高文化知識、教養水平等新的目標。同時,在課程組合安排方面學生由被動轉為積極主動,並有更加靈活的學習空間與時間。

因此,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不僅要使高等教育入學率達到15%,還要建立起管理體制和布局結構基本合理,辦學形式多樣,學科門類齊全,規模效益好,教育質量高,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一流大學,進而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體系。

當然,也許我們並不能建立很多像哈佛大學那樣培養精英人才的一流大學,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什麼是對大眾和國家發展最有利的高等教育體系。”

《工人日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