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序擴張之後:大學負債破產 浙大賣地來填
2008年01月26日
大學身陷債務泥沼,面臨破產危機,許多校長和教職員被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整日奔走籌錢,辦學品質大幅下降,解決大學債務問題,已是迫在眉睫。
專家提出解決債務的三種辦法:政府撥款,學校自籌,以及社會籌款或引進民間資本。以目前各校欠債狀況嚴重程度來看,可能須要三管齊下,才能解決大學債務危機。
各大學的財政收入,學雜費和財政撥款是主要來源,其中,財政撥款基本上用於學校教職員工薪水的支出,不可能有結餘;收取的學費中,國家明文規定必須不少於百分之廿五,用於返還學生,不少於百分之廿,用於彌補教學經費的不足,不少於百分之一,用於畢業生的就業指導。校方只能將百分之五十四的剩餘學費收入,用於還本付息。
以哈爾濱師範大學為例,該校財務處長張呈余坦承,校方原定於二○一三年還清所有本息,目前該校每年預算收入加起來有二億三千億元,財政撥款是七千多萬元,總共是三億元;維持學校正常運轉支出,每年要二億五千萬元,因此,每年只剩下五千萬元支付利息。按目前收支水平,想把銀行貸款本息全都還上,在收入不增、支出不增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
事實上,一些大學已經資不抵債,實質上破產。浙江最大、排名第一的浙江大學,乾脆賣地還償,將一塊位於西湖的湖濱校地,以廿四億六千萬元賣出,籌措經費。另外,遼寧、河南、山東等省,都有大學採取"賣地還債"的作法。
除了賣地還債,一些財力雄厚的省如江蘇、廣東、浙江等,都把"財政補貼大學貸款",當成解決方案。廣東省政府一次性免除大學的一百卅億元貸款;江蘇省則採取"三三制":即政府拿出四十億元,對外籌措四十億元,剩餘部分由大學自行承擔,協助大學解決財務黑洞。浙江省並安排四十三億元為大學貸款貼息,減輕它們債務負擔。
各地方政府紛紛拿出大筆經費,為省內大學清理欠債,但對各校的龐大債務而言,依然是杯水車薪。專家認為,應該從教育投資體制着手,包括引進民間資本、中央財政加大教育經費投入,以及通過民間捐贈等方式,協助各大學度過債務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