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基礎研究 基礎不牢
送交者: ALLFACT 2002年08月22日17:15:29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基礎研究 基礎不牢

本報特約撰稿人 陳代勝
本報北京8月21日電

國際數學家大會在中國召開,不僅是數學界也是整個科學界的一件大事。如此的高
規格,如此的大規模,中國數學無疑在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等諸多基礎學科“弟兄
”中開了先河。然而,穿過大會所帶來的光環,穿過“名人”效應帶來的熱鬧,冷靜審
視自己後,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仍相當落後的我國基礎研究,正經歷類似“
鳳凰涅槃”般的苦痛。在過於強大的對手面前,中國的基礎研究何去何從?能否尋找到
突破口?成為一道急需破解的世紀難題。

博導無博可導
人均經費20萬元,對於一個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人來說,不啻是一個天文數字。回
憶起幾年間發生的變化,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院鞏馥洲研究員不禁感慨萬千:“
過去,我們出去開次國際會議,或者邀請國際友人來訪問,都要斟酌再三,因為路費是
個大問題。現在不一樣了,我去年的8萬元經費大都用於邀請國際同行。”
數學院是正在實施知識創新工程試點的中國科學院的第一批“幸運兒”,這筆經費
旨在鼓勵知識創新,不少進入創新基地的研究人員擺脫了為生存而煩惱的窘境,每個研
究員一間獨立的辦公室,人均經費近20萬元,這樣的支持力度在國內前所未有,也被很
多同行所羨慕。
然而,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院的輝煌卻掩蓋不了整個中國數學界所面臨的窘迫境
地:數學研究的重要力量是高等院校,而大多數高校的數學院系正在成為目前最受冷落
的院系。陳木法,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本屆國際數學家大會將作45分鐘報告的數
學家。有媒體報道說,他的最大隱憂是“無博可導”。相對於他的學術水平和能力來說
,“無博可導”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悲哀。
筆者一位朋友考進一所重點大學的數學系後,千方百計轉了專業;而一所重點大學
索性將數學系和計算機科學系合併成信息計算學院。不論是轉系還是“更名”,二者的
目的如出一轍:“為了大學畢業時好分配一些。”
我國是國際數學“奧賽”大國,每年中學生摘金奪銀如履平地,然而,有多少人關
注過這些佼佼者後來的命運呢?有心人曾經作過追蹤,他們大部分都不見了蹤影,能夠
有大成者,至今未聞。據業內人士介紹,填報“數學”申請出國是相對容易的,但很多
優秀學子出國後又在第二或者第三年轉換了專業。數學,對於注重實用主義的很多現代
中國人來說,已不再魅力無窮。“很多人走了,留下來的不多。人才隊伍結構不穩定。
”一位專家介紹。

基礎研究薄弱將影響經濟發展
不能不承認,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基礎科學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有數字為證:
國際權威期刊索引SCI等顯示,我國科技論文已經位居第八位,一批卓有貢獻的科學家已
經躋身世界舞台。而一位863專家組成員卻感嘆,眼下的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規劃已經有點
變味,很多非基礎研究的項目也躋身其中。
吳文俊、袁隆平、黃昆、王選,國家最高科技獎連續頒發僅僅兩年,就在某種程度
上出現了“候選人危機”,人們問:下一個是誰?中青年科學家何人有實力問鼎?科技
論文雖已居世界第八,但國際論文數僅占論文總數的3.5%。更何況僅憑論文數量又能說
明什麼問題?中國基礎科學缺乏重大原創性成果、缺乏科技帥才的現狀仍在延續。國家
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空缺,對於媒體來說,已經不再是新聞。“為什麼空缺”這樣的提
問都顯得有點可笑,人們需要問的是:還要空缺多久?
難怪著名數學家丘成桐發出感慨,對基礎研究的重視程度猶如一個國家對科技的長
線和短線投資。短線無非就是利用已經成熟的技術,大量生產,使經濟起飛。但是如果
長期只注重這種建立在依賴國外科技基礎上的投資,那麼經濟的起飛只能是短期的,對
一個國家來說也頂多只能維持小康的局面。他嚴肅指出,今天的中國面臨着數學人才嚴
重匱乏的局面,本土人才更是青黃不接。這樣的困擾不僅存在於數學學科中,包括物理
、化學在內的許多基礎科學學科均是如此。“長此以往,這將最終導致中國經濟發展後
勁的嚴重不足。”

更多的“成功要素”
曾經靠應用科學起家的日本近年幡然醒悟,在基礎研究領域加大了投入,日本本土
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就達7人,菲爾茨獎得主也有3人;美國之所以能夠創造連續10多年的
經濟奇蹟,擺脫經濟周期的困擾,和他們的“高瞻遠矚”不無關係。
專家指出,我國基礎科學要發展和突破,重要的並不在於學科本身,而需要藉助“
三昧真火”。

勇氣是第一把火。
基因領域由來已久的一個爭議,就是到底要不要搞基因測序。雖然這一爭議至今沒
有停止,但是幾位海外歸來的科學家已經在不到5年的時間裡,以常人難以想像的勇氣和
韌勁堅持了下來。堅持就是勝利,如今他們已經建起了一個世界級的生物信息學平台,
不僅自己發展,也同時促進了高性能計算機的發展,帶動了一批學科甚至產業雛形。我
國數學家進攻世界數學難題,儘管這一消息傳出後,也存在不同的反應,但是僅僅中國
科學家的這一分勇氣,就值得我們鼓掌喝彩。
“勇氣誠可貴,合作價更高。”合作精神是第二把火。有權威專家曾透露,我國基
礎研究領域並非沒有問鼎自然科學一等獎的成果,比如說古生物領域的遼西化石群和雲
南澄江化石群,但是這兩大領域的人們“競爭”多於合作。“如果這些人聯合起來,哪
怕聯合起來申報自然科學一等獎,也不是沒有可能獲獎。”這位國家自然科學獎評委說
,基礎研究領域的科學家需要團結,需要合作。內部缺乏合作的結果,往往是形成一個
怪圈:各自為政,各自尋找“國際合作夥伴”,國寶級的研究成果從此為全世界所共享
,沒有必要“國際合作”的知識產權也從此旁落甚至流失。
基礎科學要取得突破,所需要考驗的往往不是科學家的水平,而是決策者的決心和
毅力。這是最具威力的一把“真火”。有沒有膽量和決心在他人已經占據上風的基礎研
究領域撕開一個突破口,尋找自己的位置,從而實現跨越和自我超越?雖然這種跨越或
者超越的難度極大,但並非沒有可能。印度人、日本人都已經作出了回答,最新的回答
來自韓國:韓國人在短短幾年間,已經在信息技術領域占據了一席之地,用愛立信中國
公司執行副總裁張醒生的話評價:“就連日本人,現在都無法忽視韓國。”正如一位科
技發展戰略專家所說,現代科技如此紛繁複雜,發達國家不可能占領所有的“山頭”,
我們仍有機會。基礎研究不能再走20多年技術“放棄”的道路,要像當年“兩彈一星”
那樣體現出國家的戰略意志,敢為人先,敢於爭先。
8月19日,數學家大會開幕前的霍金公眾演講上,這位大師在報告結束後的幾句話充
滿祝福,也滿懷期望:希望中國政府更加重視基礎科學,重視扶持青年科學家。這話,
不僅是說給現場2000多名聽眾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