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學美國人的窮 |
送交者: 薛涌 2002年08月23日16:03:29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大多數中國人來美國,即使不是為了致富,也是為了學美國的致富之道的。人們常常忽視的,是如何學學美國人的窮。 剛來美國的中國人總會發現,美國人的手頭之緊,往往超出中國人。要看花錢的作派,似乎美國人比中國人還窮不少。我的一位美國朋友,父親是一個頂尖名校的校長,年薪50多萬美元,和其他幾位掙得最多的大學校長的年薪一起寫在報紙上。她姐妹二人,都是常青藤的教育,自己剛剛拿到博士學位,夫君(一位著名物理學家之子)也開始在一所常青藤名校教書了。可是她的“窮相”,卻常常令我吃驚。 有一次,我正需要一台計算機,向她諮詢應該買什麼樣的好。她馬上告訴我她丈夫正好有一台舊的想出手,只要700美元。她丈夫經常開國際會議,急需一個“筆記本”,但這台舊的不賣掉,就捨不得買新的。我覺得她是開玩笑,根本沒有當真,但他們出的價格,確實便宜,況且是熟人,可靠性強,所以就把那台舊計算機買下來。後來發現,在我付錢的第二天,她丈夫就滿心歡喜地把夢寐以求的筆記本買到了手。看來還真是迫不及待。 另有一次,為送我妻子去日本研修,她和她丈夫開車帶我們出去吃晚飯。回來的路上,她突然問我們是否介意繞一下,去給她即將出生的孩子買幾件衣服。她此時懷的是第一個孩子,什麼衣服還都沒有。我們當然滿口答應。但令人吃驚的是,她竟開到一家舊貨店,買了幾件人家用剩下的嬰兒衣服回來,路上還一個勁兒地說,小孩的衣服太貴了,實在買不起,等等。我妻子聽了心裡直搖頭,覺得她太虧待自己的第一個孩子了,於是到日本後,趕緊買了一套上好的嬰兒新裝,航空寄給她。 我們的這位朋友不是個小氣人。相反,她接人待物中規中矩,是我們在美國多年最好的朋友之一。其實在我們所在的耶魯大學,象她這樣的節儉也不是個極端的例子。耶魯之富,在美國是出名的,乃至能把一個學生餐廳修得象個宮殿。一位藝術史系的前輩一次對筆者開玩笑說,把耶魯藝術畫廊的名畫賣幾張,就夠在中國建個大學了。無怪耶魯能成為美國傳統的貴族學校。最近一位社會學教授作的研究表明,雖然經過多年平民化的改革,如給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提供獎學金等等,富裕家庭對耶魯這種精英學校的壟斷,比布什他們上學時還要嚴重。不過,在耶魯周圍的街頭,你還是常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景:一個舊床墊已經被扔到垃圾箱那裡,但兩個學生模樣的人對之審視一通後,高高興興地抬回家去。學生買舊東西的習慣,更不用說了。 美國是個優遇富人的社會。但在美國社會最受人尊重的、最出風頭的,還是所謂白手起家的富人,即英文中的所謂self-made man。即使是富貴家庭,也非常注意讓孩子吃苦、自立。甚至有些富人會有這樣的意識:讓自己的孩子從小養尊處優,等於剝奪了他們成為自己這種self-made man的機會,真正的人生領略不到,風頭也出不成了,這對孩子不公平。因此,孩子從小為掙零花錢而打工,是最正常不過的事。年輕人哭起窮來,也從不象許多中國人那樣遮掩。我那位朋友作為大學校長的女兒,生了孩子,全家靠丈夫一個助理教授的工資,擠在頂層的一居室里,過得緊緊巴巴、連滾帶爬。雙方父母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每周都來興高采烈地看自己的第一個孫子。但看完無例外地一拍屁股就走,經濟上誰也不伸手接濟一把。唯一的經濟支持,是她父母把自己用舊了的一輛車,以優惠的價格賣給她。我看了看那倆車,就是不優惠,滿打滿算也就幾千塊錢。大學校長還開這種破車,多少叫我有些吃驚。 但是,這一不可思議的“窮相”,正是美國精神的體現,也是美國長期繁榮的根基。筆者不否認,美國照樣有許多富貴的敗家子。但主流社會的價值卻是:不管你是誰,要想拿到錢,你必需證明自己的能力!美國的富家子弟時有“窮相”,但他們的富貴卻能常盛不衰。作為一個國家而言,又何嘗不是如此?!
美國雖然生活水平較高,但一般美國民泄兆踴故牆詡笄笫擔⒉混挪瓶涓弧M嘉攔桃擋殼耙惶鹺芏痰納桃到幀?多維社記者錢江攝) 查諸歷史,發達的文明總是被富裕所腐化。結果豐衣足食變成了驕奢淫佚,慷慨大方變成了揮霍無度。富貴子弟常常盪盡家產,一個個輝煌的大帝國崛起又衰落。哲學家羅素說文明的最精彩之處出現在其將熟未熟之時,因為文明一旦成熟,就難免被自己的成熟所腐化,走上衰落之途。古代希臘、羅馬都是如此。大英帝國,據說也因為其統治階層的“紳士化”而衰敗。日本的漢學大師宮崎市定,40年曾寫了一本“東洋的樸素主義精神與文明主義社會”,稱中國的文明不斷因“過熟”而衰敗,又不斷得益於“野蠻民族”的入侵、藉助新鮮血液去掉爛熟的傳統、找回文明的動力,進而一再復興。這當然有為日本當年征服中國的侵略行為立言之意,但16、17世紀東來的歐洲傳教士已經注意到:中國人沉溺於富裕的生活,無力打仗,容易征服,而日本人卻是天生的戰士,等等。從世界文明史的立場看,美國人雖富而似窮,在一個生活舒適的社會中能夠保持艱苦卓絕的本色,因而使這一史無前例的大帝國能夠保持樸素主義的文明動力。 也正是從這個立場上,筆者要給近來瀰漫在中國人之間的“中國崛起論”潑一瓢冷水。筆者不否認中國近年來的巨大進步,也不否認中國令人生畏的經濟競爭力。但中國的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就在於中國的窮:中國的勞動力價格只是美日的四十分之一!中國人願意為了更小的報酬,付出更大的勞動。但是,真正的世界經濟強國,最終無一不是富裕的社會。中國能否維持一個富足而不流於腐敗奢靡的社會呢?現在還一點也看不出來。 不久前《南方周末》報導,中國的一個小學生,上完廁所發現沒有帶衛生紙,於是掏出一張一百元的人民幣,堂而皇之地把屁股擦乾。當時周圍的同學已經表景炎約旱奈郎礁茫潛瘓芫O肜慈嗣癖也療ü剎皇羌娣隆2戀哪康模彩且敝詘詘諂錐?上В庵職諂錐姆絞劍質親盍釗絲扌Σ壞玫摹T諶魏我桓齜⒋錒遙愫苣延謎庵址絞澆徐乓韻選H思夷搶鍥矯癜儺沼玫墓膊匏彩怯忻諾模宜膊換崛萌思銥醋約翰療ü傘>烤故侵泄牟匏揮忻拍兀故欽饢恍」笞宀歡米鋈俗罨鏡囊桓觥捌錐保褪遣荒莧萌絲醇約翰療ü贍兀坎還蓯悄囊恢智榭觶妓得髦泄謖夥矯嫻奈拿骰勾τ誚謝ㄗ擁乃健H歡謝ㄗ尤匆蛑琢吵澠腫櫻筆輩煌誒陡弧K欽嬉鵠詞歉鍪裁吹灤校蠹銥上攵? 當然,這類例子非常極端,不能用來概括整個中國社會。但你問問國內混得好的親友,看看他們那些上中學的孩子,哪個不是兜里裝著手機,一雙鞋上千塊錢?美國的孩子當然不是生活得水深火熱。但他們的消費,不會超過父母;想要多點零花錢,要自己打工。中國的孩子,買父母捨不得買的東西絕不眨眼,要父母的錢從不虧心,只知道喊“不夠”。也怪不得中國有“富不過三代”的古訓。中國人剛擺脫赤貧就巴不得學富人的消費。但這種消費所體現的,卻是地道的窮文化。中國根本就沒有真正的貴族。 由於多年沒有回去,對國內的許多事情不甚了了。不過從一些在海外也能看得見的現象,也能看到這種擺闊的“窮文化”的走向。
美國不少全國性報刊紛紛刊登文章,祝賀美國足球隊戰勝墨西哥隊進軍八強,稱讚這是美國隊72年來首次取得如此驕人戰績。圖為在街頭報箱中展示的美國報紙頭版刊登的美國隊進入八強的新聞。新華社記者王岩攝(數碼傳真照片) 不久前世界盃上中國隊和美國隊的表現,就是一個很好的對比。兩國都是剛剛開始職業化的足球“發展中”國家。美國那些在國內踢球的運動員,收入大多幾萬美元,最高一位不過20萬。這基本上與美國一般中產階級的收入相差無幾。世界盃後,兩支歐洲俱樂部訪美,包括齊達內、菲戈在內的世界級球星都上場獻藝。“紐約時報”及時指出,齊達內一個人的收入,基本就夠給美國所有的職業足球選手開工錢了。要知道,美國的體育明星收入一直是世界之最。齊達內是世界最貴的足球明星,但收入比起喬丹來還是差遠了。乃至美國目前有收入兩千萬的棒球明星要鬧罷工的事。但美國的足球運動員卻安貧樂道。他們認為職業足球剛起步,還沒開始賺錢,大家應該勤儉起家、少拿多干。甚至美國足協強制性地給運動員的最高收入封頂,誰也不能掙過27萬。這種兢兢業業的精神,在世界盃上得到了報償。美國隊不僅打入8強,而且在國際足聯的排名中並列第9,幾個隊員已經成為世界級球星。 再看看中國隊呢?水平之差令人髮指,但個個幾乎都是百萬富翁。中國的人均收入僅是美國的四十分之一,中國運動員的水平又不知是人家的幾分之幾,但收入的絕對額,卻超過了美國同行。中國運動員的驕奢淫佚是有名的,抽煙、喝酒、泡妞、罵教練、甚至犯罪,幾乎無所不為。筆者當時寫了一篇“中國農民足球俱樂部”的文章,稱中國隊員掙得太高,已經被金錢給腐蝕,中國足球應該向農村發展,讓那些吃不飽飯、願意為很少的錢而拼命的農民踢球,給中國足壇帶來點樸素主義精神,順便也扶貧積德。不想一下子惹怒球迷,大家對筆者口誅筆伐。筆者讓編輯把代表性的反對意見傳過來,才知道目前中國球迷醉心的是歐洲的足球貴族,對貝利那樣的苦孩子成為世界最偉大球星的故事已經沒有興趣。一位球迷甚至挖苦筆者不懂國情,稱“中國已經不是個窮國,沒有遍地的窮人”。老天爺!中國不窮誰窮?英國《金融時報》最近撰文,誇讚近20年來中國政府以最快的速度使大量的人口脫貧,創造了現代史上的奇蹟,無任何國家可比。但是即使如此,由於中國的起點太低,如今仍有一億多(即農村人口的11.5%)農民生活在一天收入不到一美元的水平上。世界上除了印度外,哪幾個國家有這麼多窮人?一天收入不到一美元,那幾乎是蘇丹、索馬里的水平。蘇丹、索馬里人苦成什麼樣,大家電視上看見了吧。我們有一億多這樣的同胞,居然還不算窮!這不是痴人說夢嗎? 如今的年輕球迷,多是八、九十年代長大的獨生子,從小當“小皇帝”當慣了,一張口就是這樣地不知天高地厚。讓他們最難以理解的是:足球對中國人而言,就象一個舞會和party,大家當然應該去盡興。但是政府和企業如果資助足球,就如同拿著扶貧的錢去辦豪華舞會,就是腐敗!在中國,誰為足球花錢大家都鼓掌。貪官污吏們於是乎紛紛拿著民旨民膏投入足球,搞他們的政績工程,餵得中國的運動員“肥”得跑不動。你能指望對一個被慣壞了的孩子講“父母有困難,你別用手機了”嗎?他們是不會懂的。他們會和你爭辯說:“別人都用!”如今,“小皇帝”們長大了,該主宰社會了。他們將把中國社會帶到何處?你對此能樂觀嗎? 筆者慶幸的是,自己的孩子生長在美國,從小的衣服,也象我那位朋友那樣,90%全是舊貨。在美國養孩子有許多事情要擔心,但“小皇帝”式的惡習,卻不用太操心。以筆者的觀察,許多中國留學生在美國苦讀幾年就變“土”了,比起國內的人來“窮相”畢露;他們自己的孩子,也大多比國內親友同齡的孩子節儉自立。我們不知瘓醯卦諮懊攔說那睢? 什麼時候,國內的人也知道學學這些呢? (作者簡介:薛涌,北大中文系畢業,曾就職於《北京晚報》、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現為耶魯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