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隊”劍橋 |
送交者: realy? 2002年09月08日17:16:2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插隊”劍橋
“‘洋插隊’開始了!” 一踏進“51號兵站”(中國駐英使館教育處招待所,位於倫敦市德頓格林街51號)的大門,就有前輩告訴我。 初聞此言,頗覺疑惑。雖說不上百思不得其解,卻也琢磨再三,怎麼可能?在一片“人家的月亮比自家的圓”的囂聲中,留洋好比上天堂,怎麼能與當年的下鄉插隊扯在一塊,相提並論,戲謔之言罷了!再說了,6月的北京已經“蒸”得像籠子,人人都跟吃了槍子似的,哪能跟這兒相比!落定希斯羅,一出機艙門,你就看人家的天,掛的是凝重的英國雲;你再看人家的地,鋪的是碧綠的英格蘭草;大街上洋人嘴裡“sorry ”、“thanks”不絕於耳,謙謙君子風。天堂也不過如此吧?! 然而步入“天堂”的幻覺,隨着揮別“兵站”,嘎然而止。真正有了“插隊”的感覺,似乎也只在剎那間。 初到劍橋,頭件事兒就是找個安身落腳地。我聽說找到的房東也曾是個中國人,還開了一間小藥店,不禁滿心歡喜。當我在朋友的引導下,背扛行囊,邁進房東家門檻,一心想着“兩眼淚汪汪”地見“老鄉”時,房東卻一臉正色地給我上了第一課:英國是個法制國家,凡事講法律。入住前必須先交押金,付房租,否則只能睡大街。此外,平時走路要輕,說話要輕,更不得三天兩頭招人來,否則,會影響她掙英國錢的。天哪,除了她的滿口京腔和換不掉的黑髮黑眼黃皮膚,我已看不出她還像個故鄉人!莫非是我進錯了廟門走錯了路?從此後,每日出入高抬腿來輕落步,講起話來大氣不出細語輕訴,宛如小偷摸進了屋。度日如年地苦熬幾周,眼看着每況愈下,只得收拾行裝,另謀“生路”。 好歹折騰着搬了住處,換了個洋房東。住定之後,便琢磨着如何能讓洋人從自己身上體會到我泱泱華夏民族的諸如“尊老愛幼、勤勞勇敢”之美德。恰好,隔壁有位洋太太,七十好幾了,還害了“橡皮腿”,要拄上好幾根拐棍方能蹣跚走路,十天半個月也不見有親戚朋友來看看她,怪可憐的。於是自己便主動上前搭訕,時常幫老太太開關個儲藏室的門,倒個垃圾,揀個東西什麼的。老太太倒是特有氣質,每次說那特有風度的“thanks ”時,都不帶正眼看我的。當然,作為回報,她也給我講了不少英國的洋法律,諸如什麼樣的垃圾該扔在什麼樣的垃圾桶里,什麼樣的玻璃瓶該扔在什麼地方等等,不可違規。否則“垃圾人”不給收垃圾,還有可能沒收你的垃圾桶!一來二去地還真跟老太太學了不少洋規矩,自己時常心懷感激,暗自慶幸,否則別說我的垃圾桶早已不保,說不定惹出什麼禍來也未可知。直到有一天,我的一位不太懂洋規矩的中國朋友開一輛小車來找我,將車停在了老太太家門前的馬路邊,前後不到5分鐘,待我們出來時,只見老太太拄了好幾根拐棍,拖着“橡皮腿”,顫悠着走過來,指着我的鼻子,晃動着巨大的身軀,義憤填膺地衝着我吼叫到:“Please DON’T STOP your car in front of MY house ! Please STOP your car in front of YOUR house !”天哪!我頭皮發麻,冷汗直冒。這要是把老太太氣出個三長兩短來,我等常以“仁義”標榜之輩,如何擔待得起?這可是土生土長,純正的英格蘭大媽呀! 在劍橋,多數學生學者的標準配置是一個雙肩背包外加一輛自行車。但我輩“插隊”之人是不敢問津新車的,只能花上二三十鎊錢買輛二手車。問題是,二手車的車胎跟紙一樣薄,再加上這裡的石子小路好像是用玻璃茬子鋪的一樣,弄得車胎三天兩頭就撒氣。有一天突然想起若“腳蹬二手車,身背打氣筒”,不就萬事無憂了嗎?老天也真有眼,讓我揀了一個破打氣筒,只可惜氣筒前面的打氣嘴沒了,還得去配一個。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舊車行,一看價錢,2鎊一個打氣嘴,太黑了吧!這玩意兒最多就值幾十個P。我想跟店主還價,就問如果買兩個能不能便宜一點(這裡的氣門芯五花八門,打氣嘴也各式各樣,我的二手車前後胎的氣嘴就不是一個型號)。可誰想那店主一聽,原本燦如春花的笑臉幡然變色,原本優雅熱情的語氣蕩然無存。他氣急敗壞地說:“It’s FINISHED. I had a bad day. ”他的“finished”已十分粗魯,相當於中國的國罵了。 從此以後,我真的開始懷疑大街上隨處可見的優雅與風度了,那些曾讓我倍感溫馨的陌生人的微笑,倍感親切的路人的問候透出了它們背後深藏的虛偽與勢利,冷漠與輕視。數百年來,劍橋小城縱然以它美倫美奐的建築奇觀和風物景致迷醉了八方遊客,劍橋大學也以它傳承不衰的文化魅力和教育傳統吸引着四海學子,但莫非真的像一些教授和居民告訴我的那樣,它800年的文化積澱不僅造就了無數精英名流,曠世奇才,也養成了文明面紗下的勢利、 虛偽和冷漠? 一年訪問學者經歷,伎我在學術上的交流與收穫不可謂不豐。流連街巷,我對劍河橋畔的美景不可謂不動容。然而“天堂”雖好,終究不是自己的家園。屈指一數,“洋插隊”行將期滿。興奮也好,沮喪也好,一種離家太久的感覺油然而生。劍橋“插隊”一年可說是一種全新的“再教育”,也是對自我信念的一次考驗。從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文化氛圍來審視、來體會自家的文化、自家的傳統,帶給自己的是一種全新的感受,一種能讓自己受用一輩子的情感。 家還是自己的好,月亮永遠是自家的圓。 真的,該回家了。(選自《全英通訊》2001年第2期)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