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留學理論:留在國外就是失敗 |
送交者: 徐小平 2002年10月10日08:55:20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留在國外就是失敗,而不管你工資多少地位多高 喬麥三十歲從哈佛大學讀完MBA,立即回到北京,加入一家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擔任高級職務,年薪十萬美元。多乎哉?"不多"也,他覺得他還可以拿到更多,尤其是假如他選擇留在美國工作的話。不過,和他的那些依然在國內國外苦苦奮鬥的同學朋友相比,以及和他這個年齡的任何人相比,他都是非常成功的。他的成功,主要取決於他選擇的留學模式。這個模式,可以成為無數期待出國、渴望通過留學改變命運的同學朋友們參考、學習的藍圖。 喬麥的成功模式是一個簡單的三部曲:第一曲,大學畢業後在國內工作四五年;第二曲,出國留學兩三年;第三曲,畢業後回國。 喬麥告訴我,在國內那五年的工作,決定了他能夠進入世界第一的哈佛大學讀工商管理,決定了他畢業後能夠在無數競爭者之中,成為惟一被這家公司錄取的應屆MBA。國內工作五年的經驗,相當於第二個學歷,而且是決定性的學歷。 外企經驗的價值 喬麥讀的是理論物理,這個學科,如果不去讀博士、搞學術的話,是沒有出路的。但屬於新新人類的喬麥,決心投身商業經濟,不走學術之路。他並沒有把沒有直接實用價值的物理學士學位當作扛在肩膀上的包袱,而是當作攀登更高台階的腳下基石。畢業後,他有意識選擇進入外企工作。中國高端人才市場,最缺少的不是高學位的人,而是理解和適應外企文化的人。喬麥屬於這種人。畢業後,他直接進了家著名的外企工作,從事最基本的助理工作。敬業,是外企文化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因為胸懷遠大目標,喬麥在工作上非常敬業,結果他一路順暢,第五年的時候,已經是一個跨國公司的部門負責人。一個作為沒有出過國的中國人,能夠在外企成功擔任某個部門的負責工作,無論從哪個角度,都是喬麥傑出和成功的證明。 外企在中國,對於有留學大志的奮鬥朋友們而言,有一個特點需要注意:它的企業文化,管理體系和經驗價值,是世界通用的。外企工作背景的價值和美國總公司或分公司也基本一樣。經常有外企工作人員,通過內部的"Transfer",從中國轉到美國工作。這意味着,無論你是在紐約的可口可樂還是在北京的可口可樂工作,對於哈佛大學或是斯坦福大學錄取官員來說,都是沒有區別的。甚至對於中國學生來說,由於他們來自世界上發展最迅速、最能喚起投資者激情和幻想的中國市場,這個背景就顯得更加吸引人、更具競爭力。這就是喬麥第二個學歷--中國工作經驗的價值所在!他的成功,始於畢業後通過在外企工作的方式,贏得了寶貴的工作經驗,獲得了豐富的物質收穫,還得到了這個"第二學歷"。 當然,沒有外企經驗,對於留學申請,未必意味着劣勢。這是一個留學申請的藝術和觀念問題,容我在另外的地方闡述。 留學美國的平台 在外企工作的幾年中,喬麥使用的工作語言是英語,打交道的人士很多是美國人,身邊還有許多新加坡、香港等地來的不會說普通話只能用英語溝通的華人。這使得喬麥的語言能力飛速提高。周末,他在新東方上英語課,在第三年的時候,考出了不錯的托福和GMAT的成績。留學申請是一個非常艱巨和耗時耗錢的過程。尤其對於已經工作的人來說,在某種意義上,壓力不亞於高考最後兩年。但由於喬麥在外企,接觸的留學生和高級專業人士較多,使得他對美國著名工商管理學院的錄取程序和選才文化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這為喬麥進入哈佛、斯坦福這樣的學校,提供了充分的信息和紮實的自信。由於信心和信息的優勢,使得喬麥在這個過程中的壓力大大緩解。北大--可口可樂--哈佛--通用電器,這樣一種精彩之路,就變得順理成章。 人們以為美國人並不講究穿着,其實這是一個誤解:美國社會對於服飾語言dressing code,其實有嚴格的規矩。在什麼場合穿什麼衣服,見什麼人着什麼裝,反映了一個人的教養和地位,絕對馬虎不得。所謂"不講究穿着",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美國人着裝的個性化選擇自由化風格。 與着裝相關的問題是:美國人是否講究名牌大學?答案是非常講究,雖然和中國講究的角度和程度不一樣,但進入美國名牌大學,對於某些專業某些學位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假如你僅僅是想去美國讀一個電腦碩士,哈佛大學的電腦碩士和普通大學的電腦碩士畢業後的收入不會相距太大。從技術的角度,普通大學傳授的內容肯定不會比名牌大學的少一個芯片。企業在僱傭你的時候,意義也不是很大。但是,假如你的志向是要做微軟研究院負責人,研究五年十年後電腦如何改變人類生活,名牌大學的高學位,就比較重要。越是著名的大學,前瞻性研究、理論性研究就越超前。 但是,如果去美國讀MBA,像喬麥這樣,最好你能夠立志去一個就你本人的實際能力和潛在水平而言最好的學校。因為社會聯繫、同學網絡、社會地位、學校背景,對於MBA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比如,我的一個朋友說:能夠得到沃頓的錄取,等於能夠得到世界任何投資者的青睞。因為沃頓對你進行的篩選和甑別,已經向他們展示了你的優秀。華爾街的銀行家有百分之六十是沃頓的校友,畢業後你可以以校友身份,尋求並得到這些校友們的支持。哈佛大學也有類似的傳奇說法。讀MBA,當然是越有名的學校越好。 簡單說,喬麥在外企埋頭積累五年,具備了哈佛所需要的經驗,擁有了做一個哈佛MBA所必須的素質,為他的起飛建造了平台。 回國工作的決策 喬麥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和激發了我的興趣,是因為他畢業後立即回國工作的選擇。前面講過,在中國的外企和西方企業沒有什麼區別。尤其是在工資上,對中國人越來越按照國際慣例來給。當然,特別是那些先獲得美國MBA和其他學位的人,外企更是率先對他們採取了國際工資標準。這使得阻止中國留學生回國的一個重要因素日益失去了作用。 如果喬麥不回國,他可能在華爾街過得很好。但是,根據我的留學理論:留在國外就是失敗,而不管你工資多少地位多高。通用電器、通用汽車和微軟這樣的公司,已經把中國當作他們未來前途的戰略要地重點發展,而中國人自己卻要放棄自己的家園,只是為了美國那點工資和"清新的空氣",實在有點越來越脫離中國實際。這個思維,已經落後到了"反動"的程度,成為80年代的"冷戰思維"。誰說"中國威脅論"誰就是我們的敵人,誰固守"回國不好論"誰就是他自己的冤家。回到中國,對於一個中國男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選擇。即使楊振寧這樣在美國度過了半個世紀的老人,退休時也選擇把退休後三分之二的時間各放在香港和清華大學。中華民族的基本特性,永遠無法躲避。 我尊重人們選擇自己居住和發展地點的自由。我是一個自由主義者,而絕不是一個狹隘民族主義者。我並不認為不回國就不能為中國貢獻,也不認為回國就一定能為中國做更大的貢獻。中國政府在2001年年底提出的留學政策,體現的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人才戰略:對於留學生"只求有用,不求擁有",非常前衛地反映了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人才特點。我不會比政府決策者更保守!但就一個人事業發展、理想追求、社會地位、人生成就感和靈魂歸宿感而言,毫無疑問,中國是我們無可選擇的最佳平台和惟一根基。 最重要的是,從人才競爭的角度,回到中國的留學生,真的馬上就凸顯了自己對於中國社會特別的價值,迅速擁有了無限寬廣的天地和機會。假如把人才比作汽車的話,華爾街上的寶馬奔馳,誰也不會多看一眼,但在中國你哪怕開一輛桑塔納,也是人們羨慕的汽車階層。我的意思是:留學生回到國內,對於急需現代化和國際化人才的中國,是稀缺的資源,依然是中國市場上的寵兒。顯然留學生的這個優勢正在越來越迅速地貶值,因此就更加需要海外的朋友們迅速回歸,抓住個人價值依然強勁的時候趕快出貨啊! 這就是喬麥使我激動的原因。他畢業後的每一步都走在人才競爭最優勢的選擇上,成功地攀上了他的事業平台。喬麥的人生,不會再有什麼戲劇性大跳:因為他已經登上了他的事業平台。他要做的,只是在這個平台上搭建不同的積木和拼圖。無論是在這個公司工作一輩子,還是在其他什麼領域創造新奇蹟,喬麥已經屬於最優秀人才隊伍里的成員。喬麥的未來,任何人都已無法阻擋,他將在中國的商業戰場上,寫下一個時代豪傑攻城掠地、捷報頻傳的歷史篇章。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