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擊手事件有感:中美到底差在哪裡? |
送交者: 老幺 2002年10月26日18:15:2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阻擊手事件有感:中美到底差在哪裡? 作者:老幺 沸沸揚揚的阻擊手事件終於告一段落,華府附近的親朋好友總算可以回到較為正常的生活。然而讀到今日的《紐約時報》,看到今晚的專題報道,老幺心中還是有些感慨。 與以往不同,這一次令老幺唏噓的既非美國的新聞自由,也非所謂的人性關懷,雖然這也是顯而易見的。從第一起槍殺案到嫌疑人被捕,整個事件處於媒體的全面跟蹤之下,任何蛛絲馬跡、案情進展都在大眾眼前一一報道。其關注程度不僅超過朝鮮核武事件,甚至高於反伊戰爭,更不用說江布烤肉峰會了。 這一次令老幺驚訝的是美國媒體的“專業性”。嫌疑人是昨天拘留的,今天的新聞已經用上萬字的篇幅為嫌疑人寫下了傳記,回顧了其成長的幾乎所有重要經歷。由於美國法律是禁止刑訊逼供的,所有的文字,都來自於第三者的描述,而不是嫌疑人的口供。要寫下這麼一篇新聞稿,編輯這麼一次“焦點訪談”,至少需要在不同的城市進行數十次的採訪。這麼複雜的一項工作,美國的新聞工作者(估計是AP)竟然不到一天就完成了,其中甚至還包括對17歲嫌疑人的牙買加生父和兄弟的採訪。 這種高效率、高產出在英語中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professionalism (職業化、敬業精神)。老幺以為這是中美之間的主要差距。 很大程度上,職業化是現代化的孿生兄弟,或者反過來,現代化是職業化的孿生兄弟。老幺曾有機會接觸不同國籍的人。總的說來,美國人、德國人、日本人的敬業精神最高,英國人、法國人、意大利人其次,再後面是拉美、非洲等國的人。這基本上與各國的經濟發展程度成正比。 就國內而言,上海人的職業精神是全國聞名的,而上海是國內最現代化的城市。台灣同胞、香港同胞與許多大陸同胞相比,通常更富有職業精神;城市與農村相比,總體上更有紀律、更有效率,這應該都是事實,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就本質上,職業化是工業文明的產物。而中國要實現現代化,首先中國人要實現職業化。老幺曾經說過,只要中國還有1億以上的農民,中國的強國夢想就只能是夢想。另一方面,老幺也敢於預言,如果50%以上的中國人都具備滬、港、台的職業素養,中國也就初步實現了現代化;而如果滬、港、台的年輕人能夠達到美國人、德國人、日本人的敬業程度,上述地區也就可以更上一層樓。 也許很多人不服氣,就象當年的老幺。其實我們可以舉很多簡單的例子:中美之間職業化的差距,就象CBA與NBA之間的差距,又象中國法律與美國法律之間的差距,也象國產驅逐艦與尼米茲航空母艦之間的差距… 有差距並不可怕,只要我們能縮短差距。 Laoyao2008@yahoo.com.cn 後記:拋開意識形態,中國的崛起仍然有賴於中國的現代化。很多人把現代化單純理解為現代科學技術,這是不全面的。“現代化”包括現代的職業精神。比方說,準備同樣一個案例,一名中國律師也許調查幾位證人、起草十幾頁報告;而美國律師也許調查幾十位證人,起草幾百頁報告。前者比後者當然更加經濟,但後者更加全面,更加徹底,產生更多的GDP,也是不爭的事實。隨着中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粗放式發展向專業化過渡或許是必然的趨勢。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