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軟件業不可照搬印度模式 |
送交者: dayang 2002年11月21日19:24:44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印度軟件產業近年來的崛起引起國人注意,中國軟件業出現“學習印度”的呼聲。但在日前召開的第二屆中國·合肥高新技術項目—資本對接會上,倪光南作出上述表態。 據中國經濟時報報道,倪光南指出,印度發展軟件業的經驗,如良好的產業環境、強大的軟件人才隊伍、先進的軟件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確值得中國學習。但同時必須看到印度僅僅在軟件的外包加工上稱雄,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軟件大國。一是印度在全球軟件產業所占的比重很低。去年印度在全球軟件產業總額中只占1.6%,與第一位的美國42%相差極大,也遠不及歐盟和日本。二是印度的“軟件出口”不是產品和知識產權的出口,而是軟件勞務出口。印度公司主要是為美國軟件公司進行加工,絕大多數軟件產品和知識產權仍屬於美國公司。 因此,倪光南認為“印度模式”存在明顯弱點:軟件產業人均產值很低,市場不穩定,利潤隨競爭加劇而大幅降低,很難建立自主完整的軟件體系。 他認為,中國軟件產業不能“克隆”印度模式,反而應在整體上趕超印度。倪光南對此充滿信心,中國在2000年IT產業產值已超過1萬億元,內需市場規模是印度的10倍。 倪光南說,中國除了鼓勵軟件加工外,更應關注國內市場,創造出“中國模式”:內需拉動、直接帶動。 根據賽迪顧問預測,未來三年中國電子政務軟件應用市場規模將以33.9%的年平均增長率遞增,到2004年將達到96億元。倪光南說,這將為中國軟件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後盾。 倪光南院士從事軟件研究開發達20多年,曾主持開發聯想漢字系統。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