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岳飛娘 |
送交者: ma_lie 2002年11月29日16:52:28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也不知道是因為大家太投入於愚忠不愚忠的問題,還是我們的社會 仍然以男性為主,大家在討論“精忠報國”的故事時,把焦點都放 在岳飛身上。其實,“精忠報國”的故事中不應該被忽略的,是當 中一個重要的女性——岳飛他娘。 小時候閱讀岳飛的故事之外,還看教育電視上播出的黑白片,隱 約記得片子裡岳飛家發生大水災,結果他的母親抱着他坐在一個木桶 里漂流逃命。把命撿回來後,他娘自己教他讀書識字之外,還讓他跟 着一個老師周同習武。 當然,整個畫面在我小小的心靈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做娘的在 兒子身上刺上“精忠報國”那一幕。那時候我心裡一連串的問題是: 她為什麼要這麼做?這還不疼死岳飛那小兒!一個母親呀,怎麼下得 了手?下手的心情有多複雜?難道沒有別的方法來教導岳飛,非得在 背上刺上那四個字不可? 不過,也就是這個非凡的岳母這麼一刺,留下了戲劇性的效果, “精忠報國”四個字不僅刺在岳飛的背上,不僅刺在岳飛的思想意識 中,也使它在中國歷史故事中流傳下來,刺在成語詞典中,也烙印在 後人的心板上。 關於岳飛的故事,最能夠被形象化、製作成雕塑的,不是任何一 場戰役,而是他童年時母親在跪着的兒子背上刺字的這一幕。 今天,社會上展開對岳飛是忠君還是愛國的辯論,不管各方所持 論點為何,那都是有意義的,甚至如果在學校里,學生也同樣質疑或 者捍衛岳飛,為此而有辯論,那不正能夠讓華文課更有趣味,更引發 學生思考,更有現代感嗎? 然而,考究歷史不應占據這場辯論的舞台中心。岳飛和十二道金 牌的故事在我們的社會中提出,是期望在學校灌輸學生“精忠報國” 的精神,但我們往往忽視了“精忠報國”的故事的另一層教育意義, 恰恰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我們需要怎樣的忠君或者愛國的岳飛是第二 步才去討論的,我們首先需要的是岳飛的娘。 現在,學校里倚重華文來承擔灌輸傳統價值觀的任務,但是學生 們的家裡,到底有多少大義凜然的“岳母”,去跟單薄無力的學校課 文配合?再往下發展,我們有多少父母知道“精忠報國”的故事,並 且肯定它的價值和意義?還是不僅沒有多少媽媽會這麼做,我們還要 憂慮現代父母身體力行,教孩子相反的一套?現在的父母當然不會忍 心去給孩子背上刺字。但是假設真是要刺,他們會刺上什麼? 責任似乎又落在父母身上了,但說穿了,新加坡社會,有什麼條 件塑造岳飛的娘來培養“精忠報國”的兒子?這似乎是個雞蛋和雞的 問題。或許,與新加坡所需要應付的許多安全、經濟挑戰比較起來, 這“雞蛋和雞”的問題也不是什麼迫切的“問題”了。 然而,也就是在一天一天流逝時,我們先是不以為意地一點一滴 失去本來口口相傳的故事,然後讓一些值得保存的價值觀漸漸漸漸地 起變化。我們社會的中流砥柱——領導層強調的所謂支撐這個國家的 價值觀,正在一天天被侵蝕。等到我們發現時,也只能慨嘆大勢所趨 ,不可逆轉,“空悲切”了。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