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與面子工程 |
送交者: 王義遒 2002年12月18日16:01:59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隨着近年來日本接二連三地獲得諾貝爾獎,隨着香港邵逸夫先生的“東方諾貝爾獎”的出台,頻頻見諸媒體的問題:“中國本土何時能得諾貝爾獎?”又火爆地熱鬧起來。這是一種熱切的期盼:多年經濟持續增長而富裕起來,在體育上取得申辦奧運成功,在商貿上得到申辦世博勝利而揚眉吐氣的中國人,現在要在科學上出人頭地了。 是的,這是我們民族精神張揚的表現。我們民族依靠這種熱烈的向上精神團結起來,凝聚起來;我們民族依靠這種執拗的好強精神奮發起來,昂揚起來。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得以立足於天下的法寶。 但是,細想起來,這裡面似乎也隱隱地含着另一方面的問題.且不說我們何時能得諾貝爾獎(有人認為中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難以得到諾貝爾獎,如見《南方周末》2002年10月17日C21版文,我大體同意這種觀點),要問:我們為什麼要得諾貝爾獎?是想以諾貝爾獎來激勵中國人的科學精神和科學創造麼?是為了用諾貝爾獎來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麼?似乎未必。因為,一、現在報考大學理科專業學生的踴躍程度並沒有恢復到20年以前(當然,那種情況也不一定都是正常和合理的),更不要說一般老百姓對科學的態度了,科普書難以暢銷;二、這些年得到諾貝爾獎的研究項目在我們這裡能得到支持麼?別的學科不說,至少在物理學科里,恐怕能得到支持的是少數。為什麼?因為在多數人看來,它們似乎是“無用”的,即對發展中國的經濟,對解決中國的國計民生問題補益不大,或眼前見不到功效。 那我們為什麼又急於要諾貝爾獎呢?說穿了,是為了面子,國家的面子,民族的面子,為了我們中國人臉上有光。 我們這個民族一百六十多年來受人欺侮、蹂躪慣了,總是被人看不起,憋夠了氣。現在好起來了,就想揚眉吐氣,光宗耀祖。於是,我們有世界最大的廣場,最高的高樓,最長的大橋,最……,一個個世界之“最”。於是,我們有了那麼多的“面子工程”。 這確實讓人胸懷激盪!但是我們為什麼一定要處處和人家比個高低,爭個“面子”呢?是實際需要嗎?這裡有沒有一點點媚態和卑態?因為,你以人家對你的看法、說法作為自己價值判斷的準繩,這多少有點唯馬首是瞻。這是一種長期受屈辱的民族的心理反映:總怕人家看不起,總想得到人家的稱道。而一個成熟了的、健全的民族應當根據自己事務的需要,循着自己的軌道走路的,不管人家怎麼看,怎麼說。 看來,“任別人怎麼說吧,走自己的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還真難。這裡需要一種獨立精神,而這是長期受壓抑的民族所缺少的。我們現在要弘揚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就是樹立一種自信、自立、自主的獨立精神:一切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做自己該做的實事。 因此,可不可以這樣來對待諾貝爾獎?當前我國最重要的任務是趕緊奔向全面小康,實現國家現代化。因此我們的科技目標主要是發展生產力,維持社會持續發展。基礎研究是重要的,但普遍開花不是國力所能承受,只能“有所為,有所不為”,優選少數領域取得突破。諾貝爾獎不是我們科學研究的直接目標。這樣,我們就能心平氣和地去對待諾貝爾獎了。 這樣做是不是我們就一定不能得諾貝爾獎?否。在“少數領域”有可能,我相信,如果我們能在明確的理論指導下解決近九億農民的富裕問題,我們就起碼會得一個諾貝爾經濟獎!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