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楊振寧暮年回首
送交者: 方寒星 2002年12月18日16:01:59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北京清華園中的理學院大樓,是物理、數學兩系的所在,站在大廳中往二樓望去,會看到廊面壁上刻着幾位大科學家的姓名和生卒年。你會發現,伽利略死於一六四二年,牛頓生於這一年。愛因斯坦生於一八七九年,同一年馬克斯威爾去世。這四位大師所建構的物理理論也恰有某種銜接和傳承,他們生卒年的巧合也成為科學史話。

  今年,英國物理學家霍金主編出版了《站在巨人的肩上》,書中介紹了物理和天文學的一些歷史性突破以及幾部經典著作如:伽利略的《新科學對話》、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是巧合,霍金的生日恰是伽利略的三百周年忌日。

  台灣新竹清華大學在二○○一年頒世紀傑出校友獎給楊振寧,表揚他是二十世紀校友中最有學術成就者。北京清華在九十周年紀念藏書票上,用「龍的傳人,零的突破」彰顯楊振寧和李政道,推翻了物理中的「左右對稱律」,為中國人打破了諾貝爾獎的零紀錄。事實上,二十世紀物理學界的精英彼北間有着綿密的師友關係。身為大師,楊振寧對自己的幾位老師:王淦昌、吳大猷、費米……一向是推崇有加。

  物理界在二○○一年舉辦了費米的百年誕辰紀念會,楊振寧受邀發表演講和紀念文章。他在紀念文一開頭引用了一段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

  有權力但不屑用之以害人,  最能表現有所為有所不為,  能影響他人自己卻如盤石,  堅毅冷靜不隨世俗而轉移。

  來形容費米是一有為有守的人,有領導組織的長才,在團體中有影響力,可是絕不會濫用權力去害人,有所堅持也不譁眾取寵。

  他也說,費米做為一位物理學家和做為一個人,都是廣受敬仰的,其魅力來自於正直的人格。文章的結語,引用費米當年堅持離開原子能顧問委員會時對歐本海默說:「你知道,對於這些政治方面的問題,我並不認為自己的見解一定正確。」這或許也是楊振寧的夫子自道吧。

  二○○二年十月,為慶祝楊振寧八十歲生日,海峽兩岸同步出版了江才健的《規範和對稱之美----楊振寧傳》,首章〈來去中國情〉回顧他介入大陸發展高能物理的往事,透露了他的故鄉情思。

  在七○、八○年代,大陸官方曾組織大量人力經費積極推動建造高能加速器,也廣邀海外學者支持,楊振寧對此則不以為然。一方面他以為,就大陸的民生和財政狀況,學術研究宜急所當急,高能加速器所需經費太大,對於中國非屬必要。再者,他認為高能物理本身的發展已有限制,科研「攻關」項目應另有選擇。雖一再受請託,他仍拒絕在連署書上簽名,並發表公開信說:

  「我不能夠無愧於心的去簽署這一個文件,因為我認為真正需要的不是我的簽名,而是中國人民的簽名。」

  在北京清華大學為他辦的八十壽辰慶會致詞中,楊振寧引用小布什總統今年初訪中時登上長城的感言:「一樣的長城,不一樣的中國。」應該說,楊振寧是理解中國存在着許多問題,他晚年葉落歸根回到清華園,願再以餘生協助科學事業,其它方面所能期盼於中國社會發展的無非是「與時俱進」,不走回頭路。

  從楊振寧談費米和大陸發展高能物理的故事。可以說,他認知到,沒有人是全知者,在中國有許多事情是應該得到中國人民的認可後才去做的,而非一人、一黨就可決定。其它對國家社會負重責大任或可能發生影響的人士,在做一些自以為是的決定時,是否也有此認知呢?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1: 轉型代價、人口危機與教育問題
2001: “最佳專業”都分布在全國哪些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