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影響文明? |
送交者: 趙里昱 2002年01月11日17:30:2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曹哲之 ●二○○一年十月十七日紐約世界日報《上下古今》版夏鎮華先生大作「首創中國拼音文字的盧戇章」,介紹盧先生生平與致力創改中文的緣起與經過,甚為詳盡。讀後不禁想起不久前在一場演講中聽到的問答,也是談論語言文字與文明創新之間的關係。 那是由中華民國駐美辦事處所辦的有關高科技投資創業與台灣對美招商的座談會。會中請到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學院前院長索羅教授做專題演講。演講內容以科技創新及商業社會之發展為主,其間亦引歷史經驗以為輔證。索羅曾多次訪台,被台灣經濟部及企業界奉為上賓,並建議台灣經濟升級應由目前的投資導向轉型為創新導向。演講後答問時,有位華人女士問索羅:中國人科技創新能力較差,是否與中國語言文字的特性有關?索氏回答,關於語言文字與文明創新之間的關係,他並無研究。不過,他反問:中國在十六世紀以前也是非常有創造力的國家,發明了造紙、活字印刷、指南針及火藥,擁有進步的遠洋航海術遠洋艦隊,以及煤鐵工業等;想必十六世紀以前的中國人還是說中文吧? 可見自盧戇章以來至今百年,仍有國人認為中國近世貧弱與語言文字有關。這恐怕是因為羨慕近代英美富強以及日本維新成功,只看見他們使用拼音文字的表象,未經仔細全面分析,就下了武斷而又草率結論。 其實國勢盛衰,因素甚多,有時間上的歷史機緣,也有空間上的世界形勢,互為複雜難測之影響。又各民族對文明的價值觀與道德的差異,更是檢討文化接觸歷史時不可忽視的主要因素。要說一個民族千百年來習用的語文系統會影響其文化創新或國勢強弱,就算有影響也必是眾多因素中最不重要的。索羅氏之問答,可謂一針見血。 試再舉一例。世界日報二○○一年九月二十二日報導,英國一項語文研究,比較了歐洲十五個國家的兒童識字樂隊能力,結果發現拉丁語系(如意大利文與法文)的兒童程度優於學英語的兒童。主要是因為英語含有許多輔音,發音困難;又英文字母發音沒有定律,須視字的拼法而定。因此比起其他歐洲語文,英語算是難學的。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是英語國家中有閱讀困難的人比較多的原因。照這個研究的結果來看,近代英美富強與英語易學的程度可說是毫不相幹了。 更有趣的是,這項研究發現芬蘭語是歐洲最容易學的語文,因為芬蘭語每個字母都有特定的讀音。我想芬蘭在近代史上與歐洲列強想必,應該算不上個強盛的國家吧。 英科學家稱英語是最難學的歐洲語言 新華網9月11日電英語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語言之一,但英國科學家最近提出,在所有歐洲語言中,英語是最難學的一種。一般的歐洲兒童只要一年不到就能掌握基本的識字能力,但英國兒童卻要兩年半才能達到同等水平。 據8日出版的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道,英國鄧迪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最近舉行的英國科學促進會2001年科學節上報告說,他們對15個歐洲國家的兒童的早期閱讀能力進行對比研究,發現德語、英語等日耳曼語系的語言比意大利語、法語等拉丁語系語言更難學,而英語學起來尤其困難。 研究人員說,英語單詞裡面輔音字母太多,字母與發音的對應關係又很複雜,一些單詞的發音根本沒有任何規律可循,使得兒童不容易將單詞的語音與拼寫一一對應。 他們認為,這可能是英語國家裡誦讀困難症患者格外多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拼寫與發音的對應規律簡單的語言中,誦讀困難症的某些症狀根本不會出現。(完)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