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能談文化大革命的暴行和大躍進時代的饑荒,為什麼就不能談六四
送交者: xpt 2009年06月05日07:10:4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能談文化大革命的暴行和大躍進時代的饑荒,為什麼就不能談六四 德國之聲  " 直到今天,'六四'仍然是中國閉口不談的歷史事件,20年來,共產黨開動新聞審查機器,消除公眾對這一事件的回憶。沒有一家報社做有關報道,沒有歷史學家進行研究,沒有一家圖書館收集整理當時的外國雜誌。公開談論這一話題的人要承擔受到嚴厲懲罰的風險,罪名是出賣國家秘密。"《每日鏡報》在這段話後,筆鋒一轉寫道: "但歷史已不能象過去那樣受到歪曲。過去幾百年,中國的皇帝可以隨意改寫其統治的歷史,而今天共產黨的鎮壓機器只能寄希望於時間。它可以控制自己的媒體,有各種審查機制,但它早已不能全面壓制中國互聯網中的信息,更不用說控制國外。在國外,天安門大屠殺成了現代中國的關鍵事件。 通過博客和悄悄帶入的書籍,對事件的回憶又滲透回歸到中國。即使民眾對此一無所知,但大學生、知識分子和具有批評精神的人士在私下討論得十分熱烈。一名很有影響的中國博客問道,今天可以相對公開地談論文化大革命的暴行和大躍進時代的饑荒,為什麼就不能談'六四'呢?'這只能表明,天安門這個話題中隱藏着共產黨最骯髒的秘密。'" 《法蘭克福評論報》的文章認為,"今天提到中國,人們就自然會想到那位隻身阻擋坦克的年輕人。""外部常把中國的發展歸結為沒有政治改革的經濟改革,但現實情況要複雜得多": "經濟進步使中國人變得更有要求,他們對自己的政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過去中國是一個以赤貧農民為主的國家,黨很容易以諾言安撫人民。現在隨着生活的富足和知識的增長,期望和批評能力也在增加。 根據官方統計,中國每年發生數萬起示威,促使中國人示威的並非嚮往某種令人崇敬的新政治制度,而是他們自己的具體生活經驗。這樣的發展態勢使人產生了希望,希望民主將成為文明的重力,有朝一日使有關西方民主能否值根於中國文化土壤的一切爭論在實踐中得到解決。 這條道路還很長。共產黨不想尋找捷徑,相反,它在努力走另一條路線,發明一種結構,使它能長期保護自己、不要象前東歐兄弟政權那樣被人民意志唾棄。中國的這個單一政黨從東歐政權的崩潰和'六四'悲劇中吸取了教訓,其中的一條是,用軍事武力可以收復一個滿是示威者的廣場,但不能收復整個國家。 所以,黨試圖把過去害怕的'民主'一詞賦予新的意義,使其不與一黨體制相矛盾,'黨內民主'就是這種半心半意改革政策的口號。"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報應 (Karma) - 5.12 雜感
2008: 宣昶瑋: 中國人不關心別人只關心自己卻
2006: 田剛和傅新元的異同
2006: 客觀評論:傅新元的貢獻夠諾貝爾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