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國人在鄧小平打開國門之後到西方國家去留學。走得越早的人,心理上的衝擊越大。看到眼前西方國家發達、富足、自由的社會現實,很多人發自內心地認同原先囿於國內的自己是地地道道的“井底之蛙”,由此而激發出對西方文明由衷的嚮往是再正常不過的結果。 這些看到了外面世界的中國人,我稱之為“井上之蛙”,因為當年他們從閉鎖的國門後面走出來,看見了一片全新的天空。能夠成為井上之蛙,甚至於在今天仍然是很多中國人非常嚮往的人生軌跡。 陸陸續續出國的人們雖然都不得不去經歷文化和生活形態變化的衝擊,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反差逐漸開始沒有三十年前那麼震撼了。他們在西方國家念書、就業、跳槽、升遷,一步一個腳印地朝着中產階級的夢想走去。日常生活的潛移默化,幾輪大選的民主薰陶,再加上形形色色的牧師志願者不斷地教化,很多人雖然不能算非常成功地融入了主流社會,至少應該說已經諳熟西方的人文精神,適應了井上之蛙的生活。 忽然有一天,井上之蛙們開始躁動,原因是回國探親時居然發現當年一班老同學中論考試成績根本排不上號的,現在居然開着比自己還好的SUV。有幾個人悄悄地海龜了,雖然被晾在海灘上很受傷不得不倉惶撤回的也不少,但不久就傳來某某某在國內創業成功的消息。 於是,傳言開始了:國內就是一大妓院,成功男人沒有不包二奶的,富婆寂寞了就整隻小鴨。國內人際關係複雜,就是一厚黑醬缸,適應了西方“簡單”人際關係的,根本沒法生存。共產黨專制,壓榨老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Blah,Blah,... 誠然,回國並不是所有海外華人最好的選擇,但多年做井上之蛙的優越感,正在成為一些海外華人敢於、能夠正視中國現實的高高的屏障。他們在揣度別人回國的動機和前提時,總是不忘“有綠卡嗎”、“是公民嗎”、“exit plan準備好了嗎”,似乎那一紙綠卡或者一本護照才是有一天被共產黨迫害時可以保命的救生圈。而事實上很多人對放棄當年夢寐以求的“身份”已經沒有多少掙扎,反倒是那本紫紅色的中國護照,卻越來越有些“值得期待”的意味。 原先看到了外面世界的中國人,在外面的世界裡呆久了,喪失了感知新鮮事物的敏感度,用深厚的偏見把自己包裹起來,圍成一座深深的井壁,而自己坐在井底仍渾然不知。這個奇妙的圈子大概也是錢鍾書先生圍城的寓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