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有理性的信仰:信仰和理性
送交者: Viewer 2009年10月26日13:56:5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世俗主義(secularism)<12> 和相對主義(relativism)<13> 深深的影響了西方社會。當前世俗主義被政府、學術界和公共教育機構所採用。我們經常聽到“政教分離”(separation of church and state)這個說法。這個說法貌似推崇“國家資助的機構的宗教中立”(政府資助的機構不偏袒某種宗教),而實際上它明顯的反對宗教。這個所謂的“政教分 離”政策總是被用來防止宗教信仰影響任何國家資金資助的機構。宗教活動只被允許在個人-私人(personal-private)範圍內,結果我們看到, 很多公立機構限制宗教活動以便於把宗教排除在公共生活之外。

為什麼世俗主義如此反宗教?很多世俗主義者爭辯說,限制一切宗教 教義是為了防止個人的宗教信仰對其他不同信仰的人產生負面影響,這導致了公共機構需要宗教中立。為了保障對每個人都公平,從而不再允許宗教信仰影響公共機 構和政策,這種看法被作為保障公民自由的前提條件而廣泛接受。

世俗主義者對宗教有這種看法,背後的原因通常是他們堅信,宗教 信仰實際上不符合我們的日常經驗和理性證明。世俗知識分子經常視當代宗教為迷信,許多鼓吹世俗主義的人提出,不是上帝創造了人,而是人發明了上帝這個概 念。在他們的眼裡,只有超越那些古老的宗教“神話”(myths),擁抱文明的思索和現代科學,人類文明才能進步。他們主張,真正的知識來自於理性主義和 經驗主義的方法。

西方流行文化熱愛相對主義。相對主義的前提是,沒有絕對真理,除了絕對沒有絕對真理。這種否認絕對真理存在 的企圖導致人們相信:人們沒有權力質疑或評價其他人的個人信仰。由於假設宗教信仰無法驗證,所以任何人的信仰都必須被認為是等同的。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 的宗教信仰,而不需通過理性的檢驗。

某種程度上,世俗主義和相對主義的產生就是對“信仰-理性”(faith-reason)之間的關係誤解的結果。信仰和理性經常被錯誤的界定,以至於宗教觀點似乎和邏輯思考毫無關係。網絡哲學百科詞典是這樣定義信仰和理性的關係的:

理性一般是指方法論上的調查原則。首先確立一些假設,一旦這些假設得到證實,相應的命題或陳述通常被認為是正確的或者權威的。而信仰則無法用理性來證實,因而信仰屬於一種信任或贊成的態度。<14>

這 個定義把信仰包裝成一種人們希望去認同的主觀態度,一些世俗的懷疑論者甚至界定信仰屬於迷信,根本不需要理性或者科學。他們認為人們堅持某種信仰是因為沒 有充足的理性思考,甚至完全沒有理性思考。這些關於信仰和理性的說法都是錯誤的,因為一切分析最終也是建立在某種基於世界觀的假設的基礎上的。信仰和理性是緊密相關的。任何一種價值體系本質上都是信仰體系,因為這種價值體系得以成立的前提要求信仰投入。非宗教的價值觀有它們自己的一套以信仰為基礎的假設。理性和信仰不是分離的;理性恰恰是建立在信仰之上的

如果所有的分析都是建立在對現實的假設的基礎上的,那麼理想和信仰就是緊密相關的。這與大多數人的認識完全相反。大家沒有意識到,信仰實際上先於理想,理性本身並不排斥信仰,信仰也不是我們扔掉理性的結果。信仰不是沒有理性的“跳躍”(leap)<15> ,而是理想的基石。

信 仰先於我們對任何觀點的分析。我們的理性都是從已經建立的世界觀開始的,我們先確立基於信仰的假設,然後運用這些假設來分析原因。沒有什麼領域,我們得出 的結論不需要基於信仰的假設。事實是我們都以前提假設為基礎觀察現實世界,這意味着我們都有信仰。假設是世界觀的核心,無論是宗教世界觀還是世俗世界觀。

建議說邏輯不適用於宗教價值觀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以這個說法為理由來證明信仰不需要理性,這不夠誠實。一切觀點,包括宗教觀點,都是建立在假設上的,這些假設不但應該被明確指出,同時還應該被仔細檢驗。質疑這些對現實世界的假設是完全合理的。

美國最高法院也承認信仰存在於任何價值觀,無論世俗的,還是宗教的。最高法院在1961年寫下:“在這個國家,我們通常認為以下宗教(religions)不承認上帝的存在:佛教,道教,倫理文化(Ethical Culture),世俗人文主義(Secular Humanism),等等”。<16> 幾年以後在美國的V.Seeger,法庭重新界定宗教詞彙“‘上帝’(Supreme Being)包括宇宙(cosmos)這個概念”。<17> “根據這個定義,宗教包括無神論和不可知論”。<18> 最高法院一方面承認一切世界觀的信仰特製,另一方面又強調公共機構必須排除“宗教”影響,這明顯的是前後矛盾。

假 設是一切分析的基礎。分析需要假設一些邏輯規則以判斷正確還是錯誤。這些邏輯規則必須是非物質的,普遍適用的,不變的。一些哲學家認為實質上根本不存在邏 輯“規則”(laws),他們建議說邏輯僅僅是對已經存在的語言規則或者社會規則的一套術語性的描述。不過這個說法沒有解釋邏輯到底是什麼。“離開邏輯我 們幾乎無法進行日常交流……甚至使用詞彙,這已經假設了邏輯的重要地位。那就是邏輯是語言所必須的。”<19>

對 信仰和理性之間的關係的錯誤理解已經導致人們認為,不該對宗教信仰進行驗證。要想評判別人的信仰,參與宗教辯論,或者投入任何傳教活動,現在都會被認為是 帶有頑固或者不寬容的意味。當然批評某些此類活動的進行方式是完全合理的,然而,信仰是否可以被檢驗和辯論從來就不該是個問題。

當 討論個人信仰的時候,需要理解我們雖然有堅持非理性的觀點的政治自由,但是我們沒有隨便相信任何觀念的智力上的權力(intellictual right)。對聖誕老人(Santa Claus)的看法就是一個例子,以前很多人相信聖誕老人真的存在,我們可以接受兒童相信聖誕老人,但是假如他們到了青春期還繼續相信聖誕老人,他們的家 長就會有點擔心。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的理性思維也應該相應的增長。可惜當涉及到某些宗教或世俗觀念的時候,這個規則就不被尊重了。

很 多人傾向於把他們的信仰當成不能碰的“禁忌”(sacred cows),進化論就是個典型的例子。進化論者有辦法讓這個理論不被檢驗,那就是通過拒絕討論最初的起源。對進化論的批評被以“不要混淆宗教和科學”為借 口而置之不理,對進化論的合理的挑戰被當作“創造論”(宗教攻擊 religious attacks)而加以迴避。

世俗價 值觀和宗教價值觀都有自己獨特的信仰。達爾文主義(Darwinism)相信,非創造的、隨機的物質和能量通過無組織的、無監督的相互作用,形成今天的宇 宙,包括人類。物質主義無神論先假設沒有上帝,因為只有物質和能量的存在能夠被感知。原教旨印度教認為不存在物質世界,因為物質都是幻覺。

每 個人都有自己認為正確的價值觀。信仰系統闡述的真理應該是客觀的,因為它們提供了某種對現實存在的解釋。因此真理不該依賴於個人喜好。相對主義說不存在絕 對真理是錯的,這個觀點自相矛盾。它斷言沒有絕對真理,同時又認定這個判斷(沒有絕對真理)絕對正確。相對主義者要想使他們的信仰前後一致,他們就不得不 承認相對主義的信仰本身也是相對的,那就會完全摧毀相對主義自身。

既然所有世界觀都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那麼問題就變成了,“如何判斷一種信仰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基督徒相信聖經記載的是真實的。“信徒和非信徒的區別在於世界觀——那個假設的網,在此基礎上我們解讀經驗和展開分析。”<20>

信仰是一切世界觀的核。有神論和無神論激烈爭奪每個人的頭腦。這兩個競爭的世界觀對個人和整個文化都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正確的理解信仰和理性如何互動是我們需要理解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華人在美國政治地位低下的2大根本原因
2008: 無為而治是當今世界的管理主導
2007: 多數中國大學學報是學術垃圾生產地
2007: 中國研究生很少有一流成果的可能原因
2006: 說說中醫藥的中國標準
2006: 聞方舟子好太極之隨感
2005: 中國科學界的SCI怪圈
2005: 吃人的教育
2004: 南京師大女生停課陪舞事件調查
2004: “文學大師”沈從文聲譽沉浮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