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與北京——南大與北大 |
送交者: 佚名 2003年03月17日00:37:54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儘管皇朝的珍貴已經黯然隱淡,但它卻並未完整褪去,它瀰漫在空氣中,散步於兩個京都的方方面面。一不留神,它就會映入你的眼帘。這是南京與北京共通的全部寫照。 都市與大學的關係,就似汽車與引擎。豪華汽車不配性能卓越的引擎就不可以冠以高貴。同樣大學和都市,也是如此。北京最有代表性的大學雖有清華的強力挑戰,但北大遠比清華可能引起的非議要小。同樣,東南大學也缺乏剝奪南大的象徵意義取代南大在南京的地位的充分說服力。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在名稱上就有着完全對應的結構,由此,無法逃避與南京北京榮辱與共的連在一起的宿命也是必然。南京與北京的爭奪和勝敗深深地烙印於南大和北大的關係史上。兩個京都的孿生使兩所大學擁有相近的血緣,從而不可能沒有相同的基因。儘管存在着諸多阻礙,但稱它們為中國高校近百年來最有政治象徵意義的雙子星座絕不該非法。而這不僅僅是歷史遺留的結果,還有曖昧的過程和現實。 翻開中國近代的大學史,真正可以稱為太學延續的只有北大和南大。但無論北大還是南大,都沒能一路高歌的向前踱步。他們有時高亢,有時低沉。高亢時,眼中可以無物;低沉時,甚至連保持自己原先的名稱都會困難重重最終無奈更改。大學本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故紙堆和實驗場。可在救亡圖存爭取富強的中國,大學與政治扯上了說不清的關係。學問一方面要遠離政治,而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又不甘無視危機的政治。畢竟實踐的政治對社會的改造遠比創新的學術來得快速和直接。在一個專制國家向民主社會轉型的過程中,大學成為解放的堡壘和改革的起源。得吮兩地的天然靈氣,無論是否大學的合法領袖,南大和北大都發揮好了歷史賦予的號手角色。當北大成為五四運動的搖籃,南大也是四五運動的先驅;當北大充當了一二九中的主力,南大也敢爭做五二0的先鋒。不論是救亡圖存還是撥亂反正,不管是新文化運動抑或改革開放,沒寫北大或不提南大都是串改的歷史。今天能回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軌道上進而取得斐然成就無法不感謝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的一聲驚雷。與這場大討論一同彪炳史冊的胡福明同樣與南大和北大有割不斷的淵源。南大與北大的歷史就是這樣,任何將它們完全分開的試圖都是徒勞,從羅家倫、湯用彤到朱德生、胡福明再到田剛、周憲,兩個學校總會曖昧地交互並行在一起。而這個過程更進一步,中國的現代化就會更深一層。這樣的影響與關聯,是中國任何其他學校無法比擬的。清華的色調過於單調。解放前的清華模式過度貼緊於西方的科研而脫離了那時鬥爭的現實,解放後的清華學生過分緊密於從政的務實而遠離了當代中國的啟蒙。復旦的圖譜過於蕪雜。早年的復旦過於平淡,後來的復旦太過得寵,今日的復旦上空又總會洋溢着與大學本性並不相稱的喧囂與浮躁。不缺驕人業績的交大、浙大雖在穩健的進步,血統卻有先天的不足。光有北大或僅有南大都難以說清一百年來歷史的全部輪廓。北大與南大的相互競爭和提攜是北京、南京彼此爭奪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京師”大學堂的獨一無二,“中央”大學的惟我獨尊,霸道不名而現。南大與北大,順承着南京與北京,有着太多的相似和恩怨。早年北大的沙灘紅樓讀書生早已無存,原先南大的六朝松卻已易主。矗立未名湖畔的博雅塔原本不屬北大,高聳鼓樓崗上的北大樓先前也與南大無關。當下北大的地盤曾是司徒雷登的燕京,今日南大的校址原是賽珍珠的金陵。推翻了國民政府,趕走了美國教會,即便受益頗豐也有陣痛,即便飽受折磨也有新生。在那場仿效蘇俄的修補中,與剛剛過去的二十年恰恰完全相反,遠比當年南大幸運,北大是最大的受益者。吉星高照的北大從不適合學問的鬧市完完整整地搬到了一個校園更加寬廣愈加美麗的郊外,與先前在此的清華大學相映成輝。命運不濟的被調整後的南大不僅校園更加狹窄更近鬧市,而且還搬遷地拖泥帶水。把原址留給獨立出去的工學院的善舉卻引化成若干年一場曠日持久的爭執,使南大不可以象今日北大一樣獨一無二地繼承重組前的輝煌遺產。 遙想當年,民國中央從北京回到南京後,北大不僅失去了獨尊的氣勢,而且變得朝不保夕,直接面臨清華、武大的追壓。北大隻得把囂張讓給了中央大學,而將收斂不自在地扣寫在自己的臉上。風水輪流轉確可應驗。僅僅二十年後,收起跋扈、忍氣吞聲便又成了南京大學唯一的選擇。先前並不顯赫的復旦被迅速扶植戴上了江南第一學府的桂冠,成為壓服南大的先鋒和直接受益者。整整四十年,有着更多重點學科,有着更多學部委員,有着更多歷史成就的南大只能夾着尾巴變得默默無聞。這種狀況以至到了今天,在江蘇的很多地方,還會重演把南大誤為南師的讓人啼笑不得的經典笑話,更勿提南大的簡稱在全國與南開大學、南昌大學間可能存在的更大混淆。 厚積薄發、十年磨一劍,曲校長得法的戰術,經過四十年的臥薪嘗膽,進入1990年以後,南大在SCI、大專辯論會、英語國際演講會、重點學科數量、院士數量等各個方面齊放異彩,重新靠着實力得到了國人的承認返回到高校的第一陣營,名至而實歸,的確是一個難得的奇蹟。可經過荊棘叢生的艱難跋涉,縮小與北大、清華的差距卻得不到外界足夠的鼓勵和幫助,南大處處顯示出一種疲態,顯現出一種下坡的趨向。如何遏止住它,成為南大與南京一同面臨的難題。 與北大一元錢的學生澡票,兩分錢可全天灌裝的開水票相比,南大的學生受到的生活服務質量有着太大的差距。與北大方正、青鳥、資源集團等校辦企業相比,南大的蘇富特、後勤集團有着太多的慚愧。與北大兩毛錢打印,七分錢複印,無數個跨國集團和國內知名企業的基金資助,本、專、碩、博集聚在一個校區互動氛圍相比,南大給學生提供的學習環境有着說不完的自嘆不如。北大擁有着太多便利會讓南大汗顏。追究南大後勁不足,儘管存在着校方的態度方面的欠缺,但身處城市的差異更為根本,不是用同為無錫才俊的許校長和蔣校長的個人差異可以解釋。 南京或許有人很張揚,但南京的高校絕不會如此。在這個備受壓抑的城市,再外向的人也該學會收斂。於是,臥薪嘗膽成為南京高校的共同特徵。這是南京高校的自豪之本。儘管各自為政,但在這個過程中你追我趕,還是養成了一個良好的高校成長氛圍。東大、南理工、南農、南師等受惠於此而在全國同類高校中名列前茅。北京的高校或許成果更多,但其投入也一定會更大。沒有驕人的硬件,卻有奪目的業績,是南京高校科研工作的整體特色。這也是南京特色一以貫之的延續。 美中不足的是,南京高校為了爭奪中央大學的歷史遺產,為了各自的集團利益,不惜忽視整體利益,不高明的窩裡搶。結果不但傷了同胞學校,反過來更毀了自己。全國最有理由合併的高校不僅因此躲得最遠,還在慌忙中鑄就了最不般配的高校聯姻,貽笑大方。去爭奪一個自身說服力並不強的中央大學的正統地位,不僅因改變曾經認定的校史而丟掉了寶貴的誠信,而且也讓自己焦灼不安。結果好不容易忍辱負重取得了那麼誘人的高校排名卻在與中專院校的一次喪失校格的合併中前功盡棄,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期待着東南大學穩健謙虛地恢復元氣。期待着南京大學與東南大學真正的成熟並相敬如賓,在南京演繹出不亞於北大與清華的和諧進步的傳奇。 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並列於一起的比較提供了回憶中國歷史的一種視角。南京與北京不再平等,同樣,南京大學也不會不自量力地把北京大學當作超越的現實目標。北大的確是今日南大學習的楷模,但如同北大離不開北京,南大奮進的真實陣地也更不應離開南京。在一個學風上進的集體中進步遠比一個人孤軍奮戰來得容易。學校同樣如此。因為北京離政治實在太近,所以只要南京學校間彼此克制、謙讓,南京高校成長氛圍的優越和發展慣例的健全在全國就會獨一無二。這是高貴的古都血統為現今南京留下的又一筆得天獨厚的珍貴遺產。 只要有勤懇謙虛的互動,任何看似遙遠的計劃都不是難以實現的夢想。與北京一樣,南京期待着地處其中的高校用不辜負它厚望的行動延續着南京該有的自豪和驕傲。 有幸生活在南京與有幸生活於北京一樣,都是值得珍惜的福氣。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