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加教授研究15年 分析布什“聰明的笨蛋”成因
送交者: 章無計 2009年12月22日23:59:17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執政期間被政客和媒體冠以“聰明的笨蛋”稱號,他智商約在120以上屬於金字塔最頂尖的10%,但是智商並沒有投射在他的思考和決策上。加拿大多倫多應用心理學教授,用15年的時間研究出為什麼一個聰明人,做出那麼多愚蠢的決定。

  喬治・布什是笨蛋嗎?這是在小布什任美國總統的八年間政客們最關注的問題。嚴格來說,不是的。布什的IQ估計在120以上,這個分數是世界人口智商金字塔最頂尖的10%。然而,高智商並不能代表一切。即使布什的支持者也承認布什的智商並不體現在思考和做決策上,他的演講稿撰寫人甚至把他稱為一個沒腦子、見識淺薄的傢伙。很多政治評論家都覺得他是一個沒有思想深度的人,無法跟其他才智過人的美國總統相提並論。小布什年少時是一個“喜歡按照自己一套去做”的人,連他自己都說,他“並不那麼善於分析”。

  為什麼一個高智商的人同時會有某個程度的智力缺陷呢?換個角度來說,一個聰明的人為何做出那麼多愚蠢的行為?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應用心理學教授凱斯・斯坦諾維奇對這種明顯的反差進行了十五年的研究。

  他說,IQ測試是評估智力不錯的方法,這並無不妥。IQ的範圍很廣,包括邏輯學、抽象思維,學習接受能力和工作記憶能力。

  然而,我們每天都必須進行理性思考,包括吃哪一種食物,把錢投資在什麼地方,或者如何應付客戶的刁難等越來越多現實生活中的棘手問題。

  IQ測試並不能測試出所有能力,尤其是現實生活中做正確決定的能力。這是因為IQ並不代表這個人的分析能力,也很難保證他不會憑直覺去判斷或片面地去看待事物導致產生認知上的誤差,最後使自己誤入歧途。

  IQ就像籃球運動員的身高

  “高智商好比一個籃球運動員的身高,”哈佛教育學研究院研究思考和推理技巧的大衛・帕金斯說:“但是技術好比僅僅只有身高更重要,同樣道理,善於分析思考比高智商更重要。”

  很多企業都會把IQ測試的題目作為招聘考試的一部分,斯坦諾維奇在他的書中提出了質疑,他認為這些測試只能測出非常有限的一部分能力。英國普利茅斯大學認知心理學家喬納森・埃文斯說道:“IQ測試被高估了,我相信大部分心理學家都會認同這個觀點。”

  事實上,IQ分數被批評家一致認為是個人能力的片面反映,它並不能反映一個人在職位上有多大的潛質。哈佛教育學研究院的霍華德・加德納認為,思維能力應該理解成各種理解能力的總和,包括數學、語言、空間智能、體育、自我認知、社交和音樂的才能。

  斯坦諾維奇及其他研究人員並沒有給智商定義出新的概念,他們更擅長通過智商測試去評估心理承受能力,並把研究重點放在認知能力的超越上----這就是他們所說的理性思維的基本要素。他們認為,認知能力跟智商同樣重要,是衡量一個人判斷和決策能力的基本尺度。“智商只是聰明的其中一部分”。埃文斯說。

  讓我們通過這個例子看一下理性思維和智商的區別:5台機器5分鐘可以製造5個零件,那麼100台機器製造100個零件需要用多長時間?相信大多數人出於本能的“感覺”會選擇錯誤的答案----100。耶魯管理學院的尚恩・弗里德里克做過一個研究,他用以上問題和另外兩條類似的“反直覺”問題對多所美國大學(包括哈佛和普林斯頓)的3400名學生進行提問,結果只有17%的人三題全部答對,而三分之一的人答案全錯。

  我們每天都會遇到類似的狡猾問題。如果我們沒有通過仔細思考的話肯定出錯。原因在於我們的大腦擁有兩個不同的“信息處理系統”:一個過程直觀自發,另一個則經過推理思考。直觀思維在一些領域對我們有利,比如選擇伴侶時,或者你經歷多次的情況發生時,然而這種直覺也會讓我們吃虧,特別是我們高估自己主觀想法的時候,從而使我們做出錯誤的決定。因此,深思熟慮是解決意識問題的關鍵,如果主觀和直覺把我們引入歧途,那麼理性的思考可以幫助我們擺正思考角度。

  IQ測試存在的最大問題,它只局限於思維技能(包括合理化思維和工作記憶力)的測試,但卻無法反映我們處理問題的傾向性。這是一個很大的區別,正如諾獎得主行為經濟學研究者丹尼爾・卡納曼所說,智力反映大腦能力,而理性思考則涉及控制能力。一些高智商的人並不喜歡分析思考,而是習慣依賴自己的直覺。埃文斯解釋:“其他人會按照自己的內心想法進行理性分析,以確保他們正在進行的事情的合理性”。IQ測試無法預測被測者選擇以上何種方式解決問題,因此,就會出現布什這樣的情況----高IQ但行為不相符的低級。

  布什只是這麼多愚蠢的聰明人裡面的其中一個,斯坦諾維奇通過一份去年發表的研究報告發現,智力和常見的陷阱直觀性思維之間並不存在任何聯繫。

  通過對函數、概率、推理,還有經驗等一系列思維測試中,斯坦諾維奇等研究人員發現,聰明的人表現更為優秀。如果這個正確答案是基於邏輯性或抽象推理(通過IQ測試的能力),那麼差異更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大多數研究者都發現,智商和成功決策的相關性不高。當然也有例外:當人們得到警告,可能會被某種思維傾向影響時,智商高的人往往做得更好。埃文斯說,這是因為聰明人往往比一般人需要推理的時候少,不過一旦推理,他們做得更好。

  舉例說:傑克在看安妮,安妮在看喬治。傑克已婚,喬治未婚。這能否說,一個已婚人士在看一個未婚的人?可供選擇的答案有:是、不是、或無法確定。相信絕大多數人會去選第三個----無法確定。如果對所給選項都能列出恰當理由,智商高的人則更容易選擇到接近的答案(是:我們不知道安妮的婚姻狀況,但無論如何,已婚人士肯定會關注未婚的那一個)。這意味着斯坦諾維奇所說的“聰明人”的定義是,你只需要引導他們要做什麼,他們就能做到。

  帕金斯對此也做出了解釋:“智商指的是對新問題的一種複雜的認知能力,但我們該如何利用這種能力呢?如果我們的頭腦是探照燈,那麼IQ代表的好比這個探照燈的亮度,當然,探照燈照射的地方也非常重要,很多人,可能由於根深蒂固的觀念,或者由於想避免麻煩而不會把他們的‘探照燈’照向問題的另一面。一個高功率的探照燈並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去對抗一些負面因素,同樣道理,高超的智力也不能避免遭受這種影響。”

  在成立於20世紀80年代的加拿大門薩(高智商協會)的調查發現,他們之中有44%的人相信占星術,51%的人相信生物節律,還有56%的人相信外星人的存在。

  RQ越高的年輕人,越少喝酒吸毒

  有評論家認為,智商測試對理性思維不具有可評估性。然而,在美國拉雷多A&M國際大學遺傳學專業及研究人類行為相關的環境因素的克里斯托弗・弗格森說,智商高的人群大多長壽,並且能賺取更多的財富,我們應該假定聰明的人更理性。“他們往往有更多的學識資本去做出更好的決策。”他說。

  賓夕法尼亞州的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布尼指出,智商並不能作為衡量一個人在決策方面思維能力的標準。他的研究小組對匹茲堡的360個年齡從18至88歲的人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無論智力差異有多大,擁有較好理性思維能力的人受到負面事件影響會更少。最近,一個類似青少年協會的組織調查發現,決策考驗能力中得分越高的人喝酒越少,他們之中很少有人碰觸毒品,並且都從事低風險的行業。這一切表明,理性思維在正面的人生經歷裡面比智力更重要。

  斯坦諾維奇認為,理性思維測試(RQ)可以和IQ測試一併使用。“理性思維測試並不完全合理,我們必須提出其他更有效的理性思維測試方式。”卡納曼說。

  RQ測試有效嗎?“初步研究是有的。因為這將涉及與工作直接相關的技能。”布尼說,“我將會更為認真地研究一套作為選擇經營者或領導人的智商測試方法,因為我們要的是一個對各方面都能考慮周到的真真正正的領導人,而不是只憑一時衝動去做事的。”

  這項研究的一個不足體現在:它所衡量的僅僅是人們在工作中會傾向於使用何種能力及其程度,只能反映人們在RQ測試中有相對良好的表現而已。埃文斯說:可能這並不是正常的思維方式,但人們依然可以在訓練中學習忽視直覺而把重點放在推理能力上面。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改善他們的理性思維和決策能力。密歇根大學的尼斯貝特等研究人員發現,僅僅半小時的統計推理訓練就可以提高一個人的能力,並使其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使用理性思考。“我們有很多自學的小技巧,並不需要正式的培訓。”帕金斯說。

  拿布什的繼任者來說吧,奧巴馬是一個真正的聰明人,他有靈活多變的認知能力,對問題有一定的信念及多角度的思考能力,對反事實及矛盾的事物更為敏感。“他們的理性思維再懸殊不過,”斯坦諾維奇說:“順便說一句,奧巴馬的IQ,高於平均線,和布什一樣。”

  測試你的思維

  研究人員向美國的3400名學生們提出了3個問題,其中只有17%能全部答對,你能答對嗎?

  1、一個球拍加一個球總共需要1.1元,球拍比球貴1元,球要多少錢?

  2、5個機器在5分鐘內可以生產5個零件,那麼100個機器生產100個零件需要用多長時間?

  3、在湖中央,有一小塊睡蓮葉子,每一天它都會長大一倍,如果48天之後,睡蓮的面積可以覆蓋這個湖,那麼覆蓋半個湖需要多長時間?

  答案:1)5分 2)5分鐘 3)47天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漢學大師們請解讀"民可使由之不可
2008: 看看拼音文字是如何“通狗屁”的
2007: 近親繁殖在北大,清華,復旦,科大,上
2006: 也談如何培養大師人才
2006: 當年胰島素人工合成的秘聞
2005: 院士——榮譽與權力
2005: 誰讓美國的M.D.吃香啊
2004: 我為何不指責楊振寧祖孫配中的翁帆
2004: 罵翁小姐的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