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談談劉華傑對我的批評和舉報
送交者: 八介 2002年01月21日18:50:4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談談劉華傑對我的批評和舉報

  馬宗晉
  2002年1月2日

  請允許我先作點說明:以下的網文是我在2002年1月2日寫成的,因急於準備
1月3日出差,未得及時發送上網,我1月18日返京,對下文略作整理、發出。--
1月21日。

  近日,好心的朋友們告訴我說,網上有人批評我為“黑科學”抬轎子和我
“主動伺候官員獲取500萬元”,我看了劉華傑所寫的這篇網文。首先我要謝謝
劉華傑關心院士的道德自律,並以我為例加以剖析,從而推動關於院士自律問題
不僅僅停留在口頭上。同時這也確是我自查的一次機會,因此想就劉華傑對我批
評的兩個問題談談我一個學地質的人的心裡話和對地球科學研究中的一些感受。
  先談第一個批評,關於我為雷元星的“黑科學抬轎子”的批評。 我與雷並
不認識,但他多次給我來信,述說他流浪的生活經歷和對一些科學問題的疑問,
我確為他的求索精神有所感動。他堅持請我為他的書作序,可說是三番五次,但
我對他書中提出的多數問題並不懂,所以拒絕為他作序,並指出他提出的問題有
不妥之處,建議他多做調查研究,同時寄了一首小詩希望與他共勉,詩中的含意
是表達我對於研究地學要有“指天問地”的求索精神。事先他也沒有告訴我要把
它登在他的書上。其實那是我對探索地學之謎的一些感受,無意肯定或否定他的
書。
  下面談談我為什麼對許多“離經叛道”的科學“狂想”有同情感的自我根源。
這些話我本來不想公開談論,但現在我不得不說說,希望得到有興趣的人幫我認
識對錯,這也是一個機會。在我幾十年對地球科學的思考中,的確留下了不少科
學難題和謎,特別是從1966年起我開始進入地震預報領域之後。邢臺、渤海等大
地震前後,確有許多不解的現象發生,為了找尋地震前後的信號或前兆,有眾多
學科門類的專家和大量民間的或“業餘的”觀察者觀察到地下水、生物、天氣等
等的變化。地震界也有很多人在艱苦的台站工作環境中一二十年離家職守,苦心
探索生物電、觀天、查史等等,為的是提出種種短期和臨震“預報方法”,其中
有些是粗糙的,有些是不夠科學的,也有不少奇談怪想,但有的也從大量現象之
中改進引伸成為世界上地震界非常關注的研究方向,如地電現象、電離層現象、
雲所反映的地熱現象等等。 生物電與大震前的鴿飛、狗吠、魚死、蛇群避逃的
民間所見,仍是生物界的不解之謎。記得有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工人,在唐山地震
之後,提着暖水壺,背着乾糧來到我們地震分析預報中心,苦心地等待要見我們,
談他們所見到的地震現象,他家裡人死了,他要把那些奇怪事告訴我們,要我們
搞好地震預報;還有一對年輕夫婦,從甘肅自費來京,背着他們十多年觀天察史、
找尋與地震關系所寫成的十幾萬字的報告,那全是非常工整的小楷,……,這類
的接待工作不下幾十次,此類的來信和文稿就更多了。其中確有許多苦心探索的
精神與行動令我感動,他們所提出的想法和謎之中我能夠說清的不夠科學的部分,
我都向他們一一做了解釋,勸導說服他們回去,我解釋不清的也介紹給我的朋友
們,不過其中也確有一些從民間的 、非地學的、業餘的人提出的現象和想法對
我的既有認識有所衝擊。例如關於地震前後的地光現象,一些人堅持它是客觀存
在的,一些人則認為是被震昏的人的錯覺。至於生物異常行為,更被許多國外國
內的專家認為是胡說,甚至以此輕視中國的地震預報。為了考證“地光”的真假,
我於1973年上半年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查閱有關資料近兩個月,結果使我相信地
光是客觀存在的,由此推想它可能會是認識地震爆發之前地下熱、電、氣與低空
大氣中特殊的靜電場的綜合表現的重要線索。為此,1974年我在《地震戰線》刊
物上發表了一篇介紹地光的小文。巧得很,1975年在遼寧海城發生了7.3級地震,
震前、特別是震時有十分明顯奪目的地光現象,約80%以上被調查的人都看到了
地光,同時醫生給災民看“眼痛病”時,發現有百餘起眼底被灼傷的黑斑病例。
這件事加強了我要重視從大地震前後的宏觀異常現象中去認識地震的發生機理。
可惜地光的色譜、頻譜我們不知道,曾經請長春光機所設計一種廣譜的監測儀,
但問我架設在何處?這就難倒我了,因為我必須先要預報准在何地何時發生大地
震。這些由老百姓發現的,又是被大地震時大量民間的、業餘的、也有地震工作
者所觀測證實的現象,科學家本應追此線索,深入研究下去,但這類現象往往都
是一閃即逝,室內又很難做實驗,所以很易於被忽略在可實驗、可統計、可計算
的科學研究方式之外。觸動我的這類事情很多,所以就自覺地使我崇拜起李時珍
先生他從一位御醫變為一位“草醫”的道路;崇拜屈原夫子,那種精思大千、指
天問地的精神。特別是對於這個龐大的地球,我們真能認識的部分比起地球的真
實恐怕相距甚遠,所以我們必須要廣開思路,觀察大地的真實,要大膽發問,仔
細論證,目前地學的基礎理論多數是在某些假定前提之上建立起來的,但我們面
臨的地學問題和需求絕大數又是很具體的。這就是我那首小詩的心聲。1979年我
在《地震地質》上發表過一篇短文,標題是“取板塊之精華,列立論之疑點”,
這可以代表我對現代地學的基本態度,我提出“板條論”,就是這個研究路線的
一個初步結果。從1980年開始,我痴迷於論證地球的“雙重非對稱性和地球質心
的偏移”至今。我的這些想法,可以說都不是簡單的順應現今地學的主流,有一
半可以說是叛逆的想法。我決不認為這些非主流的想法都是對的,但我想哪怕有
十分之一是突破主流的,對於科學來說也是有益的,我認為基礎科學的本質就是
不斷地突破既有的認識。我深深體驗到這種逆流而動是艱苦的,甚至是痛苦的,
壓力重重,但也是探索中的苦中求樂。
  以上我闡述的一點心裡話,是對我的科學觀念的一點剖析,當然這只是一部
分與劉華傑對我評論有關的。說實在的,我無意為“黑科學”抬轎子,試想我為
什麼要給雷抬轎呢! 
  第二是關於劉華傑舉報我“主動伺候官吏而拿到500萬元”的事,如果真如
此,我可真是太令人“可憐”、“可恨”和“可恥”了。這可是個很嚴肅的公開
舉報,已涉及法律問題。看來劉並不了解真實情況,我不得不公開報告事實的實
況以正視聽,申張我們160餘人一年零9個月完成的一項有意義的科研成果不被詆
毀。 
  1、立項原由
  1999年8月,我受某石油公司的邀請去野外考察和講學。在學術交流中,我
看到含油氣盆地中油氣田的分布有些規律可循,可能與基底的深斷裂有關,而基
底構造情況以往勘探很少,此想法與該公司的領導談出後,他們提出為了找尋一
些新的勘探思路,希望我把這個“新思路”立個研究項目,以助他們考慮“十五”
勘探部署時參考。於是,我和我的同事們研究制定了一個“項目”,由該公司領
導和老總們組成立項評審小組,於1999年11月24日在現場進行了評審、通過立項,
項目名稱是《xx盆地構造格架綜合工程探測》;2000年初簽定了項目任務合同,
項目全面啟動,2001年4月26日至27日該項目8個主要專題通過了專家驗收評審,
2001年7月31日至8月1日總項目通過了專家評審驗收。之後又對個別圖件進行修
改,9月底將全部成果提供給該公司。項目歷時一年零九個月。
  特別告訴大家:該項目合同金額不只500萬,而是585.29萬元! 
  2、專題設置、人員組成、工作量及經費管理
  為了對該盆地的構造格架取得一些新認識,必須進行地球物理勘探並加強多
學科、多手段的綜合研究,為此,經與有關領導、專家們商定該項目共設立了以
下 15個專題,其專題名稱和經費數量如下:
  專題1:XX盆地天然地震轉換波法測深(183萬元);
  專題2:XX盆地人工地震寬角反射/折射工程探測(147萬元);
  專題3:XX盆地重磁聯合反演(20萬元);
  專題4:XX盆地及其周緣造山帶地震層析成像(11萬元);
  專題5:XX盆地構造分析(26萬元);
  專題6:XX盆地西北緣盆山構造耦合關係研究(專題6、7、8、9合計經費
55萬元);
  專題7:XX盆地南緣西段盆山構造耦合關係研究;
  專題8:XX盆地東和東北緣盆山構造耦合關係研究;
  專題9:XX盆地盆山構造耦合關係綜合研究;
  專題10:XX盆地綜合地球物理解釋(10萬元);
  專題11:XX盆地構造物理模擬(10萬元);
  專題12:XX盆地區域構造與成盆演化史(4萬元);
  專題13:XX盆地構造格架綜合分析三維可視化及其編圖(15萬元);
  專題14:XX盆地構造格架地質地球物理綜合研究(50萬元);
  專題15:項目成果三維數據處理及多媒體製作(12萬元);
  項目辦公室經費(會議費及評審驗收費等等):23萬元
  甲方上交稅收:19.29萬元;
  天然地震轉換波專題組由25位專家和工作人員組成,包括哈薩克斯坦專家15
人,於2000年的5月至8月在酷熱的沙漠中奮戰100餘天!完成了4條穿越盆地腹部
的轉換波探測剖面。在總長度1600公里的測線上布設測點250個,在大量的地震
記錄中共選出有用遠震55個,取得了十分寶貴的有用三分量遠震記錄3949張。
  人工地震探測專題組勘測距離共910公里,進行了9次爆破觀測,2噸炸藥一
個炮點。獲得了非常重要的1970張地震觀測記錄和15個分支的記錄截面。在野外
現場作業的高、中、初級工作人員多達118人。投入的數字地震儀239台,使用的
各類車輛33部。
  開展盆山耦合關係研究的幾個專題組共15人,包括3位法國地質學家。他們
爬山越嶺,沿着18條地質剖面進行了認真的野外地質調查,野外地質觀察路線近
2000公里,觀測點415個,采標本近200件。
  “盆地構造分析”專題組在現場調研累計570個工作日,對研究區的有關資
料和圖件進行了廣泛的檢索,閱讀國內外公開文獻近300份,內部報告近百份,
認真分析了各種剖面47條。
  重磁聯合反演和地震層析成像兩個專題收集了大量地質、地震、重力、航磁、
測井等多方面的資料和數據,其中盆地和周邊地區的地震數據7845個。地球物理
綜合研究專題編制了五條GGT剖面。
  其它專題按着各自的任務,分別進行了典型構造模擬實驗、成盆演化史研究、
成果三維數字化、多媒體製作等等。
  為管理好本項目,除了所科技發展部對項目實施領導與管理外,項目組還專
門成立了項目辦公室,項目辦公室編寫印發了10期《工作簡訊》,定期向雙方領
導和管理部門匯報有關項目施工、管理與進展情況。
  本項目的經費管理辦法是專題負責制,即按項目組與各專題簽定的任務合同
書中所規定的經費數量,由項目辦公室負責分批劃撥到各專題經費本上,由專題
負責人掌握使用(而不是項目負責人掌握)。
  3、項目取得的主要成果
  在項目負責人馬宗晉直接指導和參與下,通過項目組160多人一年零9個月的
辛勤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提交的主要成果有:
  ①“XX盆地構造格架綜合工程探測”項目總報告
  本報告共分8章、34 節,全文約15萬字;
  ②“XX盆地構造格架綜合工程探測”項目總報告附圖集
  本附圖集共有各類圖件171張;
  ③“XX盆地構造格架綜合工程探測”8個專題報告
  8份專題報告累計80餘萬字;
  ④“XX盆地構造格架綜合工程探測”8個專題報告附圖集;
  共有各類圖件200餘張;
  ⑤ 1:20萬和1:50萬大比例尺掛圖90餘張;
  ⑥ 項目探測工作與多媒體演示系統(長40分鐘);
  ⑦ 項目研究成果圖件WEB管理系統
  收錄了項目各專題成果圖件、綜合研究成果圖件和三維圖件; 
  4、專家組的驗收評審意見
  2001年7月30日-8月1日,該項目所屬的公司對該項目組織進行了最終驗收,
驗收評審專家組由22位專家組成。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驗收,其驗收意見主要內
容如下:
  ①項目實施中技術路線正確,使用方法先進,野外工作量超額完成,資料處
理分析有突破創新,專家組認為本項目的完成是成功的。
  ②採取天然地震轉換波法、人工地震反射/折射法、P波CT成像法和震中點
線法處理結果,並結合磁場中的多種分析結果,獲取了5條探測剖面及莫霍面之
上M.C.G1.G.B各殼層的確認,從而定量具體地證明了XXX盆地所具有的結晶
基底與雙層結構。
  ③採用盆山耦合新理論對盆地周邊進行研究,提出了六種盆山耦合樣式和六
段劃分方案,客觀地講這是周邊複雜構造研究的新進展。
  ④根據對基底斷裂的研究和盆地中各沉積層構造演化圖示,編制了全新的
XXX盆地現今油氣構造分區及構造單元劃分圖,這將成為今後生產研究一線人員
的參考坐標。
  ⑤在構造格局與油氣關係研究中,提出了“基坑角效應”和“構造複合與聯
合”控制油氣聚集的新理論。
  試問劉華傑,也請網友們想一想:用580餘萬元的經費,完成上述的工作量,
取得如前所述的一批成果,並得到了專家們以上這樣的評價,是不是一項按嚴格
工作程序完成的科研項目?所用經費是否合理?值不值得?這是不是某人為了伺
候官吏而取個人私財的“可憐”之舉?
  劉華傑不仔細了解實況,以痛恨“狗官”的心情,輕率地罪告我本人和甲方
組織項目的負責人,是極其不負責的行為,尤其是最後還指出“據說馬院士在院
士中屬於較好的,人品與學術都不錯,也有思想”。如果我這樣“可憐”的院士
還是院士中較好的,那麼試問在劉華傑的心目中一般的或不夠好的院士還有多
少?!我奉勸劉華傑一句,你關心院士的道德自律,體現了群眾監督之功,但情
況要仔細調查調查。
  我歡迎你來找我當面質問,我可以向你介紹情況,你也可以向中科院院士道
德委員會投訴或狀告我追查我。
  真誠歡迎你的到來,也歡迎關心此問題的朋友們來了解情況。該項目辦公室
可提供以下資料供大家查閱和評論:
  ①反映項目全過程的《工作簡訊》共十期;
  ②野外工作紀實攝像帶300餘分鐘(原帶);
  ③野外地質現象照片600餘張;
  ④野外工作報告3本;
  ⑤總報告和專題報告9本;
  ⑥總報告和專題報告附圖集9冊;
  ⑦反映項目工作和成果的多媒體演示系統光盤1張(40分鐘);
  ⑧包含項目所有研究成果圖件WEB管理系統光盤1張。
  時逢歲末年初,大家都很忙,此項目概況在網上介紹只此一次。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