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萬名網警?太少了! |
送交者: 老幺 2003年05月28日20:40:3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3萬名網警?太少了! 作者:老幺 (一)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說中國有3萬名網絡警察監控着互聯網。老幺的第一感覺是,太少了! 大家想一想,中國號稱6千萬網民,每人每周貼一份貼子,或者寫一份email,那就是6千萬條信息。這麼算來,3萬名網警每人每周看2000條信息,每天400條(以一周五個工作日計算),每小時50條,每分鐘大約看1條信息。 這好象並不很多。但是互聯網上絕大多數信息並不是網民的貼子,而是由媒體、機構發布的。更糟糕的是,絕大多數網警希望過濾的信息都是在海外發布的,有的是通過主頁的更新,有的是新聞郵件(Newsletter)的發放,這就給廣大網警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眾所周知,中國的網控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有“互聯網上的中國長城”之美稱。一般的敏感詞彙,比如這個功、那個法之類的,通常是過不了“中國長城”的。問題是,規避其實也是非常容易的,比如許多人在敏感單詞之間加入空格符、休止符,或者使用英文、縮寫或者代寫,這就使得“自動過濾技術”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實際意義,大部分網警依然依賴傳統的繁瑣的“人工檢索”。 (二) 然而,廣大“網警指戰員”在網控工作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其中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封網。封網主要有三種形式,分別是封網址、封IP、封貼子。 三者操作起來都非常簡單。其中又以第三種封貼形式,在論壇、聊天室進行“清潔”工作(俗稱“刪貼”),使用最為普遍。 一般意義上的刪貼並非完全意義上的“封網”,頂多只能算是“淨網”。畢竟貼子在被網管刪除之前,在互聯網上或多或少存在了N秒,正面的也罷,負面的也罷,都就有了其存在價值。 比較純粹意義上的“封貼”是由網管控製發貼的內容,就象新浪、BBC等網站,網民提交的貼子要經過N分鐘才能顯示,而且不能保證你提交的每一份貼子都能夠顯示。這中間的N分鐘就是網管在檢察你的貼子,如果不對胃口,那就“咔嚓”一下,世上沒有人能夠再見到它了。 “封貼”固然非常有效,其工作量卻是無比繁重的(因此也創造了最多的“就業機會”)。所以許多網管更傾向於封IP,一了百了,將111.111.1111永遠拒絕在論壇之外,當然是很有誘惑力的想法。 然而最原始也是最根本的封網手段卻是“封網址”。就象控制SARS,最有效的是釜底抽薪,控制傳染源;如果控制不住,就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網警們對國內的“敏感網站”,如果還有的話,當然是毫不猶豫地關、轉、停、並,對有關網站負責人進行引導、教育、懲罰、改造。對國外的呢,打不着、摸不着、抓不着、罰不着,那就一個字---“封”! (三) 然而老幺以為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中國的主要競爭對手在於西方,而西方多數國家是不封網的,或者至少,沒有中國封的那麼厲害。也就是說,西方的學者、專家、智囊、平民既可以看到其本國網站上的信息,也可以看到中國網站上的信息。 換句話說,西方人士,尤其是“反華人士”,如果有興趣的話,既可以看到xinhuanet.com,也可以檢索cnn.com;既可以上《強國論壇》,也可以上《天下論壇》;既可以閱讀呼籲統一的文章,也可以了解鼓吹獨立的主張……總而言之,海外人士,如果願意的話,基本上可以同時做到“知己知彼”。 國內的網民就不一樣了。由於網警網關的存在,多數中國網民“知己”而不“知彼”,能夠看到中國的光明面卻看不到中國的陰暗面;知道中國的優點而不明晰中國的缺點;聽得見阿諛奉承之詞,而聽不進當頭棒喝之聲……這種現象如果發生在動物身上,我們稱之為“鴕鳥現象”;如果發生在個人身上,我們稱之為“掩耳盜鈴”;如果表現在整個民族身上,就不知道該如何解釋了。 老幺以為,封網,尤其是政治意義上的封網,往輕的說,是一個國家不自信的表現;往重的說,是信息上的“閉關鎖國”,老幺是舉雙手反對的。 (四) 另一方面,對“反動信息”的鑑別過濾是有必要的。但3萬名網警是遠遠不夠的! 中國如果有6千萬網民,那就應該有6千萬網警!中國這麼大,中國敵人這麼多,我們不能指望區區3萬名網警就可以抵擋“反華勢力”的“瘋狂進攻”。 中國必須使用“人民戰爭”!讓每一位網民都成為網警,讓每一位網民都有鑑別過濾、判斷是非曲折的能力!只有這樣,我們的民族才能夠“知己知彼”;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方能夠“百戰不殆”! Laoyao2008@yahoo.com.cn 後記:文中有關中國網控的信息來自於老幺N個月前對中國信息部、中國科學院、中國軍事科學院等部門的採訪,基本上屬於常識性內容,不涉及任何國家機密。特此聲明。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