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發展看專業選擇 |
送交者: 桐葉 2003年06月10日19:13:4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如果說高考是人生命運中的重要一步,那麼,填志願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這一步邁出的方向。亦正如此,考生、家中、中學老師都十分重視志願的選擇,而且經過這些年的實踐,不少中學師生和家長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很多大學也為他們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和指導。在此,我不準備再羅列各種報章反覆強調推介的各種技巧方法,只想談談如何以戰略的眼光從長遠的發展來選擇人生的道路。 我們知道,人都是社會的人,是時代的產物,所以,人生的道路和選擇也應該與社會和時代聯繫起來,順應社會的發展,才能做時代的弄潮兒,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以此指導填報志願,就是要看所選的大學是否順應社會的發展,與時俱進,所報的學科是否是國家和人類發展的未來所需,前途無限。 那麼,應該怎樣選擇學校呢? 縱觀高等教育發展史,大學始終處在變革中。中世紀的大學是一個純粹的教學機構。但在工業革命和科學革命的影響下,研究成為大學的新職能。隨着19世紀的發展,自然科學的研究日益成為大學的重心。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大學在吸收了歐洲大學特別是德國大學傳統的基礎上,在大學中大力開展科學技術研究,並將科技成果服務於社會,二戰和冷戰中,美國大學全身心地投入到為國家和社會服務的科技競爭中,美國的經濟、軍事因此成為世界霸權,而美國大學也在20世紀領導着世界大學的發展的潮流。 而在每一次巨大的社會和教育變革中,大學的地位也在變化着,當科研進入大學後,柏林大學等一批德國新興大學就成為高等教育的中心,而舊式的牛津、巴黎則沒落了。單是為了生存,牛津就不得不變革,雖然紐曼在19世紀中期還想恢復中世紀大學的理想,但牛津的變革卻是擋不住的。當社會服務成為大學的職能後,美國大學在20世紀占據世界一流大學的絕大多數。而德國大學和歐洲大學在這方面長期裹足不前,結果它們就被美國大學甩在後面。現在的牛津經常感嘆,就是跟在美國大學的後面都感到困難了。不變革,毋寧死。一所大學要是故步自封,保守僵化,就會被時代所拋棄。 21世紀的大學將是什麼樣的呢?考察美國大學的發展,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超過老牌的哈佛和耶魯而崛起,憑藉的是科學研究,芝加哥、哥倫比亞、康乃爾等也因此興起;威斯康星作為州立大學能夠躋身一流,憑藉的是技術推廣。二戰和冷戰中崛起的斯坦福、MIT、加州理工等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為國防服務的科學技術研究。而20世紀80和90年代,斯坦福、MIT等大學在國家撥款減少的情況下,又憑藉新技術的開發服務美國經濟而居一流大學前列。今天,美國和世界的大學若沒有強大的科學技術研究和服務的能力,想成為一流大學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如此,是因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國家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的基本,是國際競爭的關鍵。在知識經濟的社會中,科技自然成為大學的根本所在。 我們也因此可以理解,在發達的美國,斯坦福、MIT、普林斯頓、加州理工等是學生選擇最競爭的學校,在發展中的印度,印度理工學院等是最熱門的大學,而在中國,清華的理工科依然是最熱門的。 其次,怎樣選擇學科呢? 在大學發展變革的過程中,其學科也在不斷的淘汰更新,中世紀的大學不過是神學、醫學、法學、文學四科,神學具最高的地位,但隨後,哲學就取代神學的位置,而到今天,除了宗教大學,大學中已看不到神學的蹤影了。在18、19世紀,數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逐步進入大學中,社會學、經濟學等社會科學在大學中也已出現,並因此有了系的產生和分化。總的說來,這一時期,自然科學的地位在學術和大學中日益上升,甚至到19世紀人文學科的研究也被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所取代。如果說在18世紀以前,人文學科的成果是人類理智和大學學術的皇冠,那麼,19世紀以來,人類理智和大學學術的皇冠就是自然科學的成果。 19世紀後期,技術性大學和學院在歐洲和美國都有長足的發展。但在歐洲模式下,科學是與技術分離的,而科學的地位要高於技術。但隨着科學和技術的發展,科學與技術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在美國,德國模式又與贈地學院的模式結合起來,工程技術進入大學中。到20世紀中期後,科學與技術之間的界線已模糊不清,技術更成為軍事、經濟、社會以及科學發展推動力。沒有信息技術的發展,就不會有今天斯坦福大學,更不會有硅谷、加州乃至全世界的IT產業;沒有林肯實驗室、阿拉莫斯實驗室、勞倫斯實驗室等,就不會有美國的軍事霸權;沒有空間和電子技術的發展,就不會理論物理的進展。像MIT、加州理工、普林斯頓、康乃爾等大學的成長之路,我們就可以理解技術學科對一流大學的主要意義。 在美國的一流大學中,純粹理論的學科自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就很難吸引一流學生,在這些學科中都是憑藉各種獎學金招徠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學生。但在中國的80年代,雖然一些最優秀的學生去學純粹理論了,但從事理論研究工作的人卻非常少。即使部分同學到了美國,也轉到別的學科。而國際科技發展最前沿的、也是中國現代化建設所近期和遠期都急需的電子科技、生物科技、空間技術等學科沒有獲得最優秀的人才。今天,我國國家綜合實力的發展需要從事基礎理論研究的優秀人才,更需要大量的優秀工程技術人才投身於國家的經濟建設中。投身於國家發展最活躍的領域將為年輕人個人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相信,有理智和思考力的人你作出正確抉擇的。 那麼,具體到中國的大學和學科,該怎樣選擇呢? 中國在20世紀50年代因應國家經濟建設和意識形態的需要,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院校調整。調整後的學校按學科分為綜合大學、理工院校、農林院校、醫藥院校、師範院校、外語院校、財經院校、政法院校、體育院校和藝術院校;按性質分為重點院校、普通院校;按管理分為全國院校、地方院校。這次院校調整是全國性的全面學蘇,而蘇式高等教育的精髓就是專業性,不單理、工、農、醫、師範、財經、政法、藝術等院校是單科性的,就是所謂的綜合大學也是單科性質的,其稍稍顯得不太“單”,不過是文、理兩科而已。可以說,從50年代到90年代,真正的綜合性大學在中國是不存在的。 90年代後,政府和高等教育界根據國際高等教育發展的經驗,認識到單科性大學的不足,乃進行高等教育體制改革,通過“共建、調整、合作、合併”,初步建立了一批綜合性和多科性大學。清華大學因為有傳統的優勢,在80年代就迅速發展了人文學科、社會科學、醫學、藝術等。一些歷史上僅有文、理兩科的院校近年來也開始發展工科、醫學。而50年代的高等學校分類方法明顯已不適用,政府和高等教育界普遍不再使用了。新的分類將根據學校的學術水平和功能來界定,這也是國際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和通行的方法。 美國大學非常多樣化,但長期以來在職能和性質上基本形成研究型和教學型兩類,1971年卡內基教育促進基金會根據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對美國進行分類,其後,該分類標準和分類結果廣為接受和採用。2000年卡內教育促進基金會依據授予博士、碩士、本科學位的數量、水平及學科領域的範圍,接受聯邦經費的數量等標準,將美國高等學校分為:Doctoral/Research Universities、Master’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accalaureate Colleges、Associate’s Colleges、Specialized Institutions和Trib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六類,其中,Doctoral/Research Universities又分為Doctoral/Research Universities-Extensive與Doctoral/Research Universities-Intensive兩類。這種分類更本質地反映大學的質量和水平,因為它抓住了大學最核心的科研能力。實際上,中國大學的發展在科研和教學上也正有所區分,中國政府和高等教育界也日益採用研究型大學、教學/研究型大學、教學型大學的分類。 這些對填報志願有什麼意義呢?首先,研究型大學是最頂尖的大學,科研水平尤其突出,學生報考自然應該選擇研究型大學。其次,中國有一批研究型大學,要在其中挑選就要看這所大學是否具有創新精神,是否能與時俱進,是否在中國科技、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有重大的影響。第三,要看大學的學科是否代表了科技發展的方向,是否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眾多的發展機會。 總之,填報志願要把握住時代的脈搏,面向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未來幾十年的發展方向,這樣,個人的人生、學業、事業就與國家和人類的前途融為一體,自然就順暢通達,燦爛輝煌!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