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了解,在美國,教授更代表了成果和經費的積累,並不代表學術水平,所以教授可以靠經費和多年的文章數量積累而"熬"上去,但年輕人跟本不可能有那麼多 文章。中國人裡面在美國凡是混的快的,大多是那些偏理偏生物容易發文章的,畢竟多發文章有助於從政府那拿經費,是中國人混的一個捷徑。這也反證了美國給偏 理偏生物人才的一個出口,因為偏理偏生物的東西到企業找工作不太容易拿高薪。 在美國,教授更是個職稱,而不代表學術水平。但美國教授制度比當今中國教授制度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儘管在話語權上經費權上美國教授比助理教授什麼的霸道, 但在招收研究生申請國家經費方面,副教授助理教授還是可以帶自己的學生的,也可以把經費歸到自己的研究名下,這就給年輕有天才的人一個希望和出路,也給年 輕人有自尊不必給老學霸做奴隸的途徑,也使新科技的想法能夠實現,能夠創新。 而中國呢,連教授還分非博導和博導教授,也就是說,帶博士生的資格和權力被博導教授完全壟斷,美其名曰"保證質量",這使年輕的講師等根本沒有帶博士的自 主權,只能順着學霸的路子"幫帶",還要感激涕泠,而自己呢,未來的理想就是自己做學霸。這就使中國的學者們很容易出賣人格,壓抑自己的天才,甚至面目萎 瑣。看看那些混的滋潤的很多中國學者的面相,很萎瑣,沒有清高之氣。 中國的職稱制度,主要是利益分配,缺乏年輕人的出口,甚至是對年輕人卡和壓。而年輕人恰好又是科研的主力軍。如果年輕人的天才和銳氣被職稱制度給閹割了並 且連個出口都不給,中國的科技是不可能有出路的。中國高校壓迫年輕人在NATURE 或SCIENCE 上發文章的目的,只是為了讓雞生蛋然後炒着吃或讓洋人證明自己而已,根本沒有尊重年輕學者的半點含義在。 能打破這種制度的,是毛澤東的"造反有理",否則中國的學術科研是沒有出頭之日的。而反對造反有理的主力軍,也恰好是學霸。我這麼說,又要挨磚。不過,只 要你對比一下這三十年和毛澤東的三十年,就會發現,毛澤東時代中國科研人才輩出,連一個草根袁隆平都能成為大器,實在是奇蹟。再看看那些反毛的成名右派, 他們的學術高峰期也恰好是在毛的時代,毛死了以後他們什麼也沒有,最多就是寫自己當年如何在學術上超過了那些毛派。可毛一死,他們就沒人超了--實際上就 是沒有人才了。 有人說,毛時代的很多人才是蔣培養的,我姑且不論這個論調是否正確,僅質疑這些蔣時代的人才為何給老蔣連個P都做不出來,就知道問題出在哪。就如同蔣的士兵在國軍那邊被日軍趕鴨子,而到了共軍這邊,卻把美軍給推回38線。那些兵也是老蔣培養的,這麼說也很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