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素質教育DIY(三續)——掠奪開發為哪般?
送交者: 徐大明白 2003年07月22日14:58:08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對於經濟上的掠奪性開發,我們已經吃了很多苦頭,人們也有一定的認識,可是,對於孩子教育上的掠奪性開發,大家還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前幾天,和妻子去大連旅行的時候與幾位網友一起吃了頓飯。由於最近在寫教育方面的文章,難免有一種強烈的和家長交流的願望,席間只有N是有孩子的人,於是他成了我最想與之傾訴的人。在和我們聚會前,他剛剛把學完英語的女兒送回家裡。N的女兒在上小學一年級,平時除了完成學校的學業,還要補習外語,學習長笛。    

我跟N說我最近在關注教育的時候,他並沒有表現出絲毫我期待中的熱情,顯然他對我的研究並不感興趣。不過,我並不死心,繼續尋找着突破口。我問到他女兒學長笛的情況,他告訴我,他為女兒請的第一個老師以前是教大人的,從來沒有教過孩子,所以孩子很不喜歡。後來N換了一位老師,孩子也有了些興趣,現在已經可以吹一些簡單的曲子了。他還告訴我,他的女兒是全市學習這種樂器的最小的孩子,由於孩子太小,買不到適合她的樂器,N還專門找人定做了一個。    

“其實,我覺得對孩子進行音樂素養的薰陶比掌握演奏一種樂器的技能更重要。”我希望以吹長笛這件事為突破口進行進一步的探討。N告訴我,他認同我的觀點,但是現在他們那裡孩子進重點中學必須掌握一種樂器,為了能進重點中學,他必須讓孩子學會一種樂器,因為學校是那麼要求的。緊接着,他又補充說:“為了孩子將來能夠快樂,現在就應該讓她多吃點苦,總比讓孩子現在快樂,將來受苦強。”    

此時,我忽然想起去年看的一個電視節目,由於是從一半看的,我不知道節目的名稱是什麼,只知道是個少兒節目。我看到的第一個鏡頭是幾個體育教練樣子的人在給一幫孩子壓腿,那幾個孩子一看就知道是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全都疼的呲哇亂叫,有好幾個還流下了眼淚。看了一會兒,終於明白了,這是一個夏令營在組織一幫孩子體會同齡的小足球運動員的訓練生活。    

在經受完了一陣身體的折磨後,到了踢球的時間,在球場上,我看到了孩子所特有的純真而燦爛的笑容。此時,女解說員的聲音也響了起來:“孩子們終於迎來了他們最開心的時刻……不過這一切教練員都看在眼裡。”    

隨着解說員語氣上的轉折,教練員叫了暫停,在對孩子們的踢球態度進行了一番批評教育之後,孩子們得以重新上場,不過,此時,他們臉上已經沒有了燦爛的笑容,取而代之的一臉的嚴肅,好像不是在做遊戲,而帶着階級仇民族恨和反動派做生死搏鬥。讓我哭笑不得的鏡頭出現在比賽結束之後,剛剛經歷了一場“戰鬥”的孩子們面對鏡頭一臉苦大仇深地說他們體會到了足球的樂趣,那感覺怎麼看怎麼像是一幫被填鴨教育折磨得身心俱疲的學生在談自己如何熱愛學習,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給自己帶來了多麼大的快樂。    

最後,鏡頭中出現了一個熟悉的面孔——中國著名足球教練徐根寶,原來,孩子們參觀的是徐根寶辦的足球學校。看了這個節目,我對中國足球為什麼落後有了更直觀的認識。踢球本來是件快樂的事情,非要弄的孩子們笑都不敢笑,這到底是培養興趣還是扼殺興趣,稍微有點頭腦的人都不難看出來。我們的球員從小就是這樣“感受足球的快樂”的,難怪他們對足球缺乏激情,缺乏熱愛。但願N的女兒不是像那些孩子感受足球的快樂一樣的去感受演奏的快樂。    

“我覺得,應該是讓孩子現在快樂,將來更快樂。”我一貫反對把孩子現在的快樂和將來的快樂對立起來,不過N顯然對我的提法很不以為然。“等你有了孩子也會這樣。”他以一副過來人的口吻對我說。    

“中國學生成績好是世界聞名的,可你說為什麼中國就出不了個諾貝爾獎呢?”我再度試圖把討論引到我的軌道上。其實,對這個問題我是有答案的——因為中國的教育扼殺了人求知和探索的興趣,所以我們的學生後勁不足,他們中間既出不了偉大的科學家,也出不了偉大的思想家。    

N並沒有順着我的思路走,而是把話題差到了別的地方,顯然,他並不願意和我探討教育孩子的問題,也許在他看來我的想法太過脫離現實,於是我放棄了最後一個問題——為了讓孩子上那樣的學校而做出這種付出值得嗎?    

在我看來,這樣的學校根本就不值得去上,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懂得什麼叫因材施教。不同的學生特點是不一樣的,難道只有掌握了一種樂器才算是好學生?這種一刀切的方法本質上跟唯分數論沒有任何區別,完全抹殺了個性,把學生當作流水線上的零件一樣進行加工。我在內心裡非常希望N的孩子能夠感受到學習樂器的樂趣,甚至不小心成個音樂家什麼的。不過,按照N先苦後甜的理論,恐怕她感受演奏快樂的方式會越來越接近那些去少年足球隊體驗生活的孩子感受足球的快樂的方式。    

限制孩子發展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剝奪孩子的快樂,讓孩子失去興趣。美國一位心理學家說過,“任何人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經過10年的訓練,都可以成為天才。”但是,中國“苦”字當先的教育理念首先摧毀的就是孩子的興趣。雖然,這樣的“教育”可以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好像一下子收穫很多,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教育”種下的惡果就會逐漸顯現出來,等到家長發現的時候,往往一切已經晚了。這就好像不顧環境的保護,一味追求眼前經濟效益一樣,是種掠奪性的開發。對於經濟上的掠奪性開發,我們已經吃了很多苦頭,人們也有一定的認識,可是,對於孩子教育上的掠奪性開發,大家還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經濟上的掠奪性開發原因有很多種,其中最主要的是政績考核不合理,片面追求單一的指標。遠的如大煉鋼鐵,中央頭腦一發熱,覺得鋼產量上去了就標誌着我國的國力上去了,結果全國上下到處都在土法煉鋼,造成了國民經濟、自然環境的巨大破壞。後來又興圍湖造田,把好好的湖泊、濕地填了,改造成了“良田”,缺乏湖泊、濕地的天然調控,雨水稍微多一點就鬧水災,稍微少一點就鬧旱災,增產的那一點點糧食和水旱災害造成的損失相比,不過是九牛一毛。    

改革開放之後,由於缺乏經驗,我們也付出了昂貴的學費。一會兒覺得外匯重要,出口創匯成了考核的重要指標,結果很多地方為了創匯不惜以遠遠低於成本的價格出口商品,匯是創了不少,可是創匯的同時帶來的是嚴重的虧損。一會兒覺得撈錢重要,提出什麼開發礦業油水快流的敗家子政策,結果國家、集體、個人一起採礦,由於組織鬆散,技術落後,在造成很大環境污染的同時,也破壞了大量寶貴的礦藏。一會兒又覺得引進外資重要,各地爭相給外資以優惠政策,而對國內投資卻另眼相看,百般限制。結果出現了很多假合資,和撈一把就走的外國投機者,白白便宜了老外。    

在沒有這種萬能的考核指標的時候,一些好大喜功之徒就不顧實際情況,竭盡全力、巧立名目的建設一些政績工程,盲目的上些開發區、商業區、某某園區、某某產業什麼的。在我看來,大連某些重點中學的“樂器一票否決制”也多少類似於這種情況,為了辦出特色,辦出成績,又不願意或者說沒有能力進行真正的素質教育和人性化教育的改革,只好用這種一刀切的方式來展現教育成果。這種粉飾成素質教育的政績教育恐怕比單純的應試教育對孩子更加有害,後者僅僅讓學生成為分數的奴隸,前者並沒有讓學生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反而又給學生憑空加了一項演奏樂器的負擔。而N不辭辛勞地對女兒進行教育投資,為的就是進這樣一所學校,我感到很難理解。    

對於官員來說,為了升官,為了得到重用,必須要出政績,有時不得不迎合某些東西。作為教師,面對學校和家長的壓力,不得不重視每一次考試、每一次測驗,有時犧牲學生的長遠利益,對學生進行掠奪性的開發也是不得已的。作為學校,面對無法改變的僵化的教材,僵化的考核方式,和社會以及上級素質化教育的呼聲,在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做些表面文章也是能夠理解的。可是,作為家長呢?沒有人對家長進行考核,暫時沒別的孩子學得多,某些方面沒比不過別的孩子不會被上級批評,不會少拿錢,更不會被剝奪做監護人的資格,何必要迎合一些不合理的東西呢?孩子才剛剛上小學一年級,今後的路還很長,正是塑造個性,健全人格,培養興趣的時期。此時需要一個長遠規劃,而不是亦步亦趨地“緊跟潮流”。其實,只要方法得當,用不了等很久,只要兩、三年,孩子就可以表現出出類拔萃的素質,難道這點時間都等不了嗎?    

其實,像N這樣的家長並不少,尤其是在城市裡,應該說是很有代表性的。他們的做法除了觀念上的落後,恐怕最主要的還是出於一種習慣——在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裡,人們已經習慣了只看眼前的東西。經濟的掠奪性開發造成的破壞可以通過幾代人的努力慢慢改變,而教育上的掠奪性開發造成的後果往往是無可挽回的,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不能重來。    

N的一句話很有代表性,他對我說:“每個家長都希望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實現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你也一樣。”是的,我承認我也一樣。我沒有實現的理想就是按照符合自己天性的方式成長,所以,如果我有孩子的話,我希望提供給他(她)更多的選擇機會,讓他(她)選擇自己喜歡的道路,並引導他(她)少走彎路。如果您也有孩子,也把自己的沒有實現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我想把我的這個理想推薦給您。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反駁陳琳答中國青年報的“再質疑”
2002: 美國名校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