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影響IT歷史的十大人物(轉載)
送交者: PKUer 2002年01月28日16:48:29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影響IT歷史的十大人物


  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1903~1957)二十世紀最有創造性的天才科
學家之一,作為化學工程師從事研究,後改行數學及理論物理,成為橫跨數、
理、化等學科的超級全才。當然其最大的貢獻就是建立了現代計算機設計的一般
邏輯理論。1994年參與“ENIAC”計算機研究工作。1945年3月其領導的小組發表
了全新的存儲程序式通用電子計算機方案——電子離散變量自動計算機(EDVAC)。
1946年與人合作提出更完善的計算機設計報告,是以仙農提倡的二進制、程序內
存以及指令和數據統一存儲為基礎,奠定了現代計算機體繫結構的根基。直至今
日,一代又一代的計算機仍沿用這一結構,因此可統稱“諾伊曼機”。

   阿蘭圖靈(Alan Mathison Turing,1912~1954)諾伊曼認為“計算機之
父”的桂冠應戴在圖靈頭上,這不只是出于謙遜。圖靈是又一位天才人物,22歲
就被選為皇家學院的研究員。1937年發表著名的《論應用於決定問題的可計算數
學》,提出思考實驗原理計算機——圖靈機的概念,這種“萬能計算機”就是現
代通用計算機的模型。1945年,在英國國家物理研究所開始設計自動計算機。
1950年,發表題為《計算機能思考嗎》的論文,設計了著名的圖靈測驗,通過問
答來測試計算機是否具有同人相等的智力。這一思考至今仍是計算機界探討的核
心問題之一。他在智能計算機理論上的貢獻為他博得了另一項桂冠——“人工智
能之父”。為紀念他對計算機科學的貢獻,美國計算機協會設立圖靈獎,每年授
予在計算機科學方面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堪稱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

   小托馬斯沃森(Thomas Waston Jr 1915~1994)有人說計算機歷史,就
是IBM的歷史,此話並不虛誇。公司創始人老沃森,使穿孔卡制表機系統發揚光
大。但帶領IBM進入電子計算機時代的則是其兒子小沃森。1950年5月,在他領導
下,IBM網羅近4千餘名年輕工程師,跨越傳統,研製全用途的科學計算機——
IBM 701,並於1953年隆重發布,在市場上颳起IBM旋風,迅速動搖了蘭德公司的
霸主地位。1959年推出以晶體管為主要器件的IBM 7090,成為第二代計算機的典
型代表,1964年4月7日,以集成電路為核心的第三代電腦IBM 360問世,更是創
造了計算機銷售的奇蹟。1971年,56歲的小沃森正式退休,“藍色巨人”已是如
日中天。

   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 1955~)繼科學家、企業家先後成為計算機業
的主角之後,新的時代開始了,它的英雄不再是專家或企業家,而是一些神經質
的年經人,這就是喬布斯、比爾蓋茨等人開創的PC時代。1976年,具有劃時代意
義的“Apple Ⅱ”問世,象一場森林大火似的促成了PC的興盛,喬布斯也成為億
萬富翁和時代偶像。
由於個性缺陷及公司策略失誤,1985年喬布斯被迫離開了狀況不佳的蘋果公司。
但1997年,喬布斯重歸故里,至今仍在以個人魅力拯救蘋果。但是,他不得不面
對一個殘酷的事實:他和蘋果的時代已經結束。

   比爾蓋茨(Bill Gates 1955~)計算機神童、大學綴學生、全球首富、商
業奇才、風流浪子、軟件狂人……比爾蓋茨集多重角色於一身,使其無可爭議地
成為計算機業最具影響的傳奇式人物,16歲時以幾百美元創辦微軟公司,自1987
年從蓮花(Louts)手中奪回最大軟件公司的地位後,在他的指引下,微軟已完全忽
略地球引力的作用,在市場和財富上不斷創造新的記錄。如今,在Windows 98的
新浪潮中,這位野心勃勃的軟件奇才在進一步鞏固PC軟件霸主地位後,又向因特
網、企業、家庭等新領域攻擊,以創造一個不斷膨脹的微軟宇宙。不知司法部的
反托拉斯法能否減緩他的鬥志和衝動。

   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 1936~)出生於匈牙利的猶太人,歷經二戰,家
庭遭受納粹迫害。1968年與摩爾諾伊斯創辦英特爾公司時,其貌不揚的葛洛夫似
乎不像是公司的主角。自1987年擔任CEO後,以自已管理才能和戰略眼光,在386、
486、Pentium、Pentium Ⅱ等系列芯片的開發與市場化方面開闢了世界計算機產
業的嶄新時代,也與微軟共同締造了神奇的Wintel聯盟,1998年逐步淡出管理層,
這位1997年度《時代》風雲人物,在他領導的十年間,公司年增長始終在40%左
右,年投資回報率高達44%,其“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的人生哲學與企業法則
一樣,影響至深。

   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正是他發明的瀏覽器以及與人合創的
Netscape,將當代計算機業帶入了一個最扣人心弦的情景之中,這就是全新的
Internet時代。以一個小小的軟件,點燃了一個巨大的網絡,撼動了微軟的霸主
地位,也為時代寫下新的創富神話。安德森無疑是點火人,當時年僅21歲的他,
設計了第一個WWW瀏覽器Mosaic,促成了Internet數據傳輸的瘋狂急增。

   弗雷德里克埃蒙斯特曼(Frederick Emmons Terman 1900~1982)前斯坦
福大學電子工程學院院長特曼教授於1982年逝世,生前他從未以硅谷創始人自居。
然而,全世界的人都明白,正是他第一個看到了硅谷的錦繡前程,正是他親手締
造了硅谷的基石。
   40年代,硅谷地帶還只是一個瘋長酸李子和野杏子的“水果之鄉”,特
曼教授通過幫助他的優秀學生創建電子公司改變了硅谷的命運。特曼教授親手創
建了“斯坦福工業園區”,開創了大學與企業共同創業的“高技術產業”模式。
   HP公司的創始人體利特特和帕卡德是特曼思想的播種者,在特曼教授的
鼓勵和影響下,斯坦福大學工業園區最終發展成為舉世聞名的硅谷。
   “硅谷之父”特曼,沒有什麼含糊的。

   肖克利(Willan Skockely,1910~1989)
   肖克利博士因將其一生獻給其鍾愛的晶體管事業而名垂計算機史。
   1947年,任職於貝爾實驗室的肖克利博士和另兩位物理學家共同發明了
晶體管。晶體管的發明被認為是半導體業乃至信息產業的一大進步,因為它取代
此前廣泛應用的電子管。晶體管的發明是“本世界最重要的發明。”肖克利也因
此於1956年榮獲諾貝爾獎。
   50年代,為讓晶體管走出實驗室的溫床,制出穩定性更高、應用更廣泛
的晶體管,肖克利在硅谷創辦了一有名為“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並從美國東
部掃幕了八位優秀的年輕人,這就是硅谷招幕著名的八人幫。儘管由於管理和產
品發展方向上的分歧,“八大邦”最終離開了肖克利,離開了肖克利半導體實驗
室,但他們卻先後創立了仙童半導體公司、國民半導體公司、Intel公司和AMD公
司等至今仍影響世界半導體和信息產業的大公司。

   蒂姆貝納斯李Tim Berers-Lee) 蒂姆貝納斯李的最大貢獻當屬發明了
WWW(Word Wide Web,萬維網)。他也因此而以“Web之父”及大多數瀏覽器標準的
監護人而聞名於世。沒有這一發明,Internet也許還不會像今天這樣被全世界的
人所津津樂道。他提出的HTTP、URL、HTML等概念現在已是深入人心。這位牛津大
學皇家學院的畢業生,當時正在設在瑞士的CERN(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工作。他
為自己這個值得自豪的發明編寫出了第一個客戶機和服務器之間的通信軟件。他
還是圖形計算機系統的奠基者。現在他是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WWW
協會)的管理者和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實驗室的主要負責人。
  W3C是貝納斯李在1994年創建的,儘管許多用戶可能聽說過W3C,卻很少人知
道它在做些什麼——或者它掌握着多大權力。W3C提出的目標是制定所有Web開發
人員均可遵循的 標準(如HTML語言)。它的成員包括電腦領域內的一些頂尖大
公司:惠普、網景、SUN、微軟等。但是該組織嚴格保密,並對任何向局外人透露
正處於制定過程中的標準的成員 保留開除的權力。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