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不敵碩士 博士遭遇"貶值" |
送交者: SS 2003年09月02日19:05:20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人們對此莫衷一是, 有人說是知識再度貶值,有人稱是商業社會更趨務實的表現,還有人認為是博士教育的缺陷在實踐中遭遇挫折導致的後果。千龍網記者在調查採訪中了解到,關於資薪狀況,目前沒有權威統計,而且可以肯定地說,即使目前薪金收入不及碩士,博士仍將成為最後的贏家。 博士腰包遭遇碩士“貽笑” 國內知名人才招聘網站日前公布了對今年上半年全國薪資情況的一份最新調查報告,這是該網站自2000年以來進行的第七次薪資在線調查,“旨在為廣大企業及網民提供薪資參考”。 通過用電子郵件,對不同城市、不同企業、不同學歷、不同工作經驗、不同外語水平等各項指標的統計分析,該網站在調查報告中整體上得出了諸如“總體薪資情況普遍上漲,市場回暖趨勢明顯”、“電信行業薪資水平依舊位居榜首,金融、投資、保險行業成為新亮點”、“經營管理職位薪資最高,證券、投資、分析和法律工作者的薪資增長迅猛”等結論。 與此同時,“31歲到45歲掙錢最多”、“上海薪資水平全國最高”、“北京年薪位居全國第三”、“國內城市平均年薪4.1萬元”、“本科學歷與研究生的薪資差距越來越大”、“外企年薪平均5.3萬元”、“MBA平均年薪7.6萬元”、“不同外語水平者收入差距拉大”等調查結果。不僅揭開了國人一向傾於“保密”的個人收入的“內幕”,並且一時也吸引了眾多媒體關注的眼球。 記者注意到,在該網站公布的調查結果中,一項“博士年薪首次不敵碩士”的結論十分耐人尋味。該網站指出,特別是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的高學歷人群中,碩士與博士的年薪差距正在逐漸拉大——碩士的年薪均值高於博士,並且,碩士的年薪中位數高於博士的年薪中位數達4000元之多。 這份調查中披露的具體數字是這樣的:碩士的年薪平均數為66078元,比博士高出1465元;年薪中位數為60000元,比博士高出4000元。此外,碩士對薪資的滿意程度相對較高,比例達到了24%。 該網站在報告中發表評論認為,博士薪酬不如碩士,這是今年出現的一種新趨勢,說明社會經濟、特別是以商業經濟為主的經濟,對於學術性高級專門人才的需求有所下降。同時,這一現象的出現也說明企業在用人機制上越來越注重效益,不盲目追求高學歷,對人才的認識和管理正邁入一個成熟的時期。 博士緣何“職場失意” 一段時期以來,在國內某些地方出現的“博士比碩士難就業”的局面令人們為博士這種高級研究型人才在市場上的命運有了些許憂慮。 在一家國有企業工作三年後,因為想要更滿意的收入以及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碩士谷小姐成功地跳槽進入國內一家知名電腦公司,如願以償地成為一名月收入近萬元的“高級白領”。而她的一名校友李先生則在碩士畢業之際順利與民航系統一家效益不錯的公司簽約,成為該公司一名待遇優厚的高級行政秘書。 而博士生的情形似乎不如碩士樂觀。中科院一名在讀的博士生王先生在接受千龍網記者採訪時,言語中卻掩飾不住對未來前景和事業選擇的迷茫。當初碩士畢業被分配到江蘇省質監局一個檢測中心時,因為不甘心一輩子做一名普通的分析員、化驗員,王先生選擇了進京讀博。如今,因為自己所學的專業局限,加之越來越激烈的就業競爭,即將畢業的王先生沒敢指望能有知名的大型企業能接收他,象他的許多同學一樣,他也將希望寄託於高校、科研機構及政府部門。 “對自己將來的薪水有什麼樣的期望嗎?”記者問他。王先生苦笑:“我前面的許多已經就業的師兄師姐,目前月收入也就是幾千元。我和他們不會有太大差別。對我而言,能找到一個穩定的工作單位,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已經很不錯。” 記者了解到,在一些高校里,從碩士走向工作崗位是許多大學生最為“理想”的一種就業模式,“因為碩士學歷高、實用性強,處於本科生和博士生的中間狀態,最符合用人單位需要”,也正因為如此,碩士報考的火爆場面和競爭的激烈程度遠超過了碩士,而許多本來有條件可以上博士的大學生也寧願自動放棄,迫不及待地加入了求職就業的大軍之中。 “就博士的知識結構、專業特長來看,他們其實更加適合於從事科學研究方面工作。”某高校一位博士生指出,一般來說,高校、科研單位、國家部委、專業機構可能是他們最能學有所用的地方。而這些單位的薪酬與民營企業、高科技企業自然無法同日而語。這一點,在很多人選擇讀博的時候應該明白。 “此外,博士在擇業的時候普遍存在心理誤區。”某傳媒公司一位人力資源專員說,對自己和對收入的期望值過高,不屑於從事與碩士或本科生同樣的工作,加之工作經驗不足,不僅常常使博士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而且無形中反倒降低了自己的身價。 實用與能力檢驗人才優劣 “決定博士還是碩士薪水更高的關鍵因素不在於他們的學歷差異, 而在於他們誰能夠更好地勝任企業所提供的職位。”武漢某大學碩士陳芳說,誰幹得出色、為企業創造的價值和利潤大、符合企業的用人標準,企業當然就會選擇誰,給誰更優厚的薪水。從這一點上看,碩士生、博士生與本科生其實並沒有本質上的差別。 北京一家著名網絡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在接受千龍網記者採訪時指出,相比於過去市場只青睞大學本科畢業生、早些年青睞大學專科生、再早些年企業喜歡用職高生的現象來看,現在青睞研究生這種高級專業人才,是社會的很大進步,說明知識的價值越來越被市場接受和重視,人力資源在市場中的資本地位顯見提升,對人才使用與尊重的不斷升級,可以看出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正在不斷進步。 “如果高等教育的功用在碩士與博士身上已沒有質的差別,那麼,將知識轉化為技能的能力對於從業人員而言,就會顯得尤為重要。”方桐認為,畢竟商家招徠人才是“用”的而不是“看”的。這些年來,MBA的教學非常注重學以致用,因此頗受市場歡迎。 實際上,這份全國性的薪資調查也同時顯示出了另外一個耐人尋味的信息,那就是在各種學歷者收入的排行榜中,MBA(工商行政管理碩士)年薪始終牢牢盤踞於排行榜首席,達到7萬多元,比排在第二位的碩士高出近1萬元。有資料表明,首屆北大國際MBA班畢業的學員,已就業者的平均年薪為23萬元(只是基本工資),而最高年薪高達83萬元。 “事實上,在這個講求員工實際操作能力及為企業創造效益多少的時代,學歷很難與薪酬掛上必然的聯繫。”微軟(中國)公司一位從事研發工作的人士說。當初,南方一所大學本科畢業的他前來微軟應聘,在經過層層嚴格考試,過五關斬六將之後,終於脫穎而出,得到了這份月薪上萬元的工作,“當時招考人員甚至沒提出要看我的學歷證書。”他說。 “真論實際操作能力,博士生還真的很難說比碩士生水平高出多少,如今企業已經不需要靠學歷撐門面,我們還是看實力。”北京一家IT企業的人力資源主管說。他認為,高學歷人才的“稀缺性”在下降,人才消費“虛熱”已開始降溫。 “從商家和企業對人才的薪資提供上能夠看得出來,市場機制這隻‘無形的大手’在起作用。”方桐說,市場是理性、客觀的,它會自動對人才高低、好壞、優劣進行甄別,實際上,雇主們信奉的無一都是“按需論價”的原則。 博士仍是最後“贏家” 對這家網站推出的這項調查的權威性、科學性、準確性,也有專家提出了質疑:“我國至今尚無一家專門的機構來發布全面權威的薪資行情,因此,由人才網站、地方人才市場或其他機構組織的薪資調查層出不窮。這些調查結果由於受規模、地域、行業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具有完全的準確性和代表性。” 而至於決定薪資高低的因素,專家指出,除了學歷之外,還應將多種因素融合在一起來分析。 某財經雜誌的一項調查表明,人才的薪酬與經驗成正比,經驗多、工作時間長可獲薪酬也多。一般來說,本科以上學歷是普遍要求,除此之外,高級管理人才需要有12年以上的相關工作經驗,管理人才需要8年以上,而非管理人才則需要5年左右時間。 此外,由地域差異帶來的薪資差異顯而易見。以碩士生為例,在沿海地區,特別在北京、上海等地的薪資會比西北地區的薪資高出一倍以上,本科生也平均高出50%以上。 行業差異也是重要的一個方面。一般而言,軟件、電信、通訊、醫藥等行業的薪資普遍要高些,而紡織、煤炭等行業的薪資普遍要低些。事實上,各行業的收入水平也隨着行業興衰而發生着劇烈變遷。1990年,中國收入最高的三個行業為採掘、科研技術和地質水利,到了1999年,新興的房地產業、金融保險業與科研技術成為前三甲,採掘、地質等傳統產業的位次大幅下落。薪酬標準也隨着行業的起落而出現較大的變化。 所有制差異也很明顯。一些著名外商在華機構的薪資普遍偏高,其次是股份制的大型高新技術企業集團,信息產業中的中小型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的薪資也比較高。 供需狀況。如今,畢業生就業的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市場的供需情況會立即反映到薪資差異上來。計算機、軟件開發、通訊工程等專業由於供不應求,薪資水平相應提高;但國際貿易、文秘、財會等專業由於市場需求量小,薪資會普遍偏低。 在國外,受教育程度高低將直接影響到薪酬的多少。加拿大統計局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具較高教育程度、較高讀寫能力的人通常能獲得較優厚薪酬的工作。專家在報告中指出,讀寫程度對收入的影響極大,大約等於教育回報的1/3。而每多接受一年教育,平均年薪將增加8.3個百分點。 “知識並沒有‘貶值’,也不可能貶值,只會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學習型社會、知識經濟時代及信息時代,這是必然的趨勢。”某著名高校一位在讀博士生表示。 “也許有一天,博士在人才市場上還會身價最高。”某網絡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說,但市場是理性的,在現階段,市場用人的能力儘管比以前有大幅提升,但向高處發展的空間還很大,“當有一天市場有能力隨意支配一個博士勞動力後,也許接下來的會是向僱傭專家方向發展,目前國外有專門為企業需缺崗位作專家派遣類服務的。”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