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數學悖論和量子佯謬揭示科學危機和發展新方向 (ZT)
送交者: Viewer2 2011年05月22日07:39:0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數學悖論和量子佯謬揭示科學危機和發展新方向

伯安 發表於 2011-4-14


科學有很多明顯有悖常識的現象和結論,比如“奇點”、薛定諤的貓、無窮、羅素悖論和哥德爾定理等等,面對量子的不確定性,物理學家意識到需要運用整體論認識方法,但人是不可能真正用整體論來解釋觀察對象的,既然是解釋觀察對象,觀察者必然是與觀察對象分割開的,為解決這個矛盾,從組織的角度分析,就可以避免觀察者“忘記”了自己與觀察對象的整體關係。

所謂組織,總是一些關繫緊密的事物集群,但世間萬物相互的關係莫不千絲萬縷,事實上我們所在現實世界中,根本就找不到任何一件可以孤立存在而不與它物相關聯的事物,這說明至少人類所能看到的世界都是一個整體組織,我們通常所說的任何事物,都必然只是粗略地從整體世界中分割出來的一個“組織包”,比如一條游動的魚,河水貫穿魚的身體內外,哪是水、哪是魚?何謂魚?不可能把魚和水剝離開來,不僅魚如此,魚體內的細胞、魚身處的外部環境的也莫不如此,一切事物總是與其它組織交織一體,沒有清晰的邊界,宇宙有多大,整體聯繫着的組織就能有多大。而且任何被分割出來的事物,也不能與整體世界分割開,分割僅僅是改變或跨越了它原來的外部組織環境,而外部組織環境的改變,事物原有的性質必變。

比如把魚放在魚缸里,它就會積極改變習性,以適應新的環境;而把魚放到案板上,則無論它怎麼積極都不可能再適應新的環境,魚的性質很快就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不僅有生命體是如此,無生命物質也是如此,比如地下的煤,放在露天,會逐漸風化,放進火爐,則很快就變成了煤渣。由此可知:整體世界中人所觀察的任何一個“組織包”的意義和性質,都是由其外部環境或外部組織關係決定的。

由此可知:人分割所得到的所有“組織包”,都必然是被人改變了性質的、原自然組織的部分遺骸,因為它的外部環境已經改變。被切割的遺骸要恢復原有狀態,對外部環境改變不太大的有生命體而言還有可能,比如魚缸里的魚放歸河中可能還能恢復。

無生命體的組織變化則只是隨着它的外部環境被動地變化,而不能自行生長繁衍,一旦分割破壞則無法恢復,這就是不可再生性。整個自然組織都是按照自然的法則在不停地運轉變化的,但也有人認為一切都是由神主宰的,哪種說法更正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一切決不是人所能主宰的,人只能分割並改變自然組織原有的狀態,絕不可能創造。

雖然現代科技發達,人類發現了DNA,但那不過是分割出來的自然組織深層次的遺骸而已,從中只能找到這些遺骸上某些印記與生命體某些特徵之間大致的對應關係,對它們之間的組織關係人根本無法知道,更不可能用DNA來構築原生命體,至於克隆或轉基因克隆技術,僅僅是在細胞核或細胞囊等層次上進行的DNA片段的微觀種植和培養的各種結果,與所有農業種植、雜交和嫁接的道理一樣,人類只能通過試驗和經驗,得到關於自己對自然的作為與所得之間的因果關係,但對“作為”之後,自然物質生長或形成結果的過程中的組織關係變化,則完全是由自然主宰,並非人的創造。

可見因果關係決非自然所固有的關係,它只是人類對自然的索取行為的價值衡量工具,自然組織的每一處和每一時刻無不在相互轉化,不知何為因何為果,因果關係皆為人自己設置之因與所得之果間的關係,其因果關係根本不及自然組織關係之萬一,因果關係可以理解成是人的“種”與“得”的關係,即種得關係。

像黑洞那樣只進不出的世界,人在理論上種無所得,即不存在因果,所以所有物理學定理在那裡就都失效了,而成為一個“奇點”,但反過來看,世界本無所謂因果,即世界本來就是個“奇點”或“黑洞”,因果皆為人之種得,欲求自然之因,必然就

會遇到“奇點”或“黑洞”。執着因果分析,深入到量子力學,物理學的觀念就徹底陷入了崩潰,因為微觀粒子的波粒二重性攪擾出了“薛定諤的貓”,讓我們所見的現實世界也變得似乎很不確定,更有甚者的是,包括霍金(S. W. Hawking)在內的物理學家都認可宇宙是分岔的,說我們的宇宙還有無數個“平行”、但不相同的副本,聽起來科學更像是科幻。物理學家還以

為這是佯謬,其實是真正的荒謬,物理學早已把微觀粒子定義成了“波包”,相當於一個“組織包”,但卻單單忽略了外部組織環境對“波包”性質的決定意義,所謂波粒二重性,根本就是是“波包”分別在兩種不同的觀察組織中的兩具不同的遺骸意義,即人設定的兩種不同的“因”,而得到的兩種不同的“果”,“薛定諤的貓”的生死,是因兩種觀察組織的疊加而疊加的,世界完全是被人分割而“分岔”的。

任何對象的外部環境都可以分割出無數重組織關係,每一重關係都可視為一個分岔的“平行宇宙”,如果用類似的分割方法去研究《蒙娜麗莎》,她也會分岔,但科學絕不可能因此找到達芬奇(Da.Vinci)畫她的原因,顯然物理學家試圖通過對微觀粒子的研究,去找到宇宙創生的原因,就更不可能了。愛因斯坦(A.Einstein)說“上帝不玩骰子”,說的沒錯(但他沒意識到他自己就在“玩骰子”),宇宙是一個整體,必然是連續的,“骰子”都是人自己玩出來的,它是分割論(Reductionism)認識的必然結果,人對自然的分割不可能是連續的,把各種分割片段聯繫在一起,必然就會像“骰子”一樣充滿偶然性。

列寧(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Ле́нин)在他的《哲學筆記》對分割論有段精闢的剖析:“如果不把不間斷的東西割斷,不使活生生的東西簡單化、粗糙化,不加以割碎,不使之僵化,那末我們就不能想象、表達、測量、描述運動。思維對運動的描述,總是粗糙化、僵化。不僅思維如此,而且感覺也是這樣;不僅對運動是這樣,而且對任何概念也都是這樣”。

這顯示人類的認識必然都是壟斷的,壟斷就是粗略地判斷或粗暴地截取之意,壟斷是人的認識本能,本身沒錯,因果關係就是對自然組織關係的壟斷,在農業生產中自然組織關係都交由自然主宰,壟斷認識並無大礙,只當人對認識對象分割的越精細、層次越深或推演範圍越廣,壟斷認識的粗略性和間斷性的缺陷就會變得越來越荒謬,這是分割論認識方法的不可避免的怪圈,它不僅會造成宇宙“分岔”,更會讓科學的基礎崩潰。

世界本是獨一無二的整體,因分割才產生了數目,把從整體中分割出來的數目與獨一無二的整體相提並論,這就必然會導致羅素悖論,這是從集合論角度看,從“理髮師悖論”的邏輯角度看,是因為分割者(即理髮師)沒把自己與被分割者看成是一個整體,人為地製造了與被分割者間的等級級差所致,世界的整體性意味着任何被分割之物都必然是獨一無二的,不存在級差,人創造的數目和等級序列不知代表何物,比如說人有兩條腿,左腿右腿何謂兩條腿?兩條什麼腿?哪條算第一條?若說雞有兩條腿,管它左腿右腿,先切下來的算第一條腿,這數目和等級序列倒還不至讓人緊張,可見數目和等級序列都是針對被分割對象的壟斷認識,其中包含着不同的、強烈的、甚至可怕的價值觀,且數目和序列可以無限增大,壟斷的內容就更加莫名其妙,可見微積分的無窮概念也是無稽之談,根本化解不了無理數危機,自然之物一旦用數字表達,就消滅了它們的一切個性,這才是數字的純潔性的由來,這哪還有“公理”?簡直就是豈有此理。

所以當有人試圖用“公理集”來迴避羅素悖論時,必然就會遭遇到哥德爾(K.Godel)不完備定理,因為每種“公理”包含的分割意義必然各不相同,價值觀必然愈加混亂,最關鍵的是分割者不僅沒消滅,還增加了,而且製造“公理集”的分割者,與

“公理集”內的分割者又出現了級差,獨一無二的整體世界,人為製造出級差,就必然是悖論。所以無論是羅素悖論、還是哥德爾定理的意義,都不局限於數學,它證明的是整個分割論認識系統的不完備,因為凡分割就必然產生級差,這意味着人類根本就沒有聰明過。

人類最早的壟斷認識是結繩記事,一根繩上系幾個繩結是很粗糙,但無矛盾,後來文字和數字代替了繩結,就系出了無數的“繩結”,這就是概念,而每一個概念都是一種壟斷地分割,且層次不一、相互糾結,這必然會亂套,比如血與肉是幾個概念?

沒有血的肉算何物?如此,概念糾結的越多就越亂套,就像無數“繩結”糾結一團,這顯示人類的認識系統也是遵守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這定律說:熵(Entropy即無序)總是隨時間增長的。其引申意義是,如果創造負熵(有序),就必然要以更大的熵為代價,相對於人的認識而言,就等於說人要變聰明,就必須要以更大的愚蠢為代價,或者說人的道理越有道理,必然就越沒道理,因為人的道理不能挑戰自然的道理。這說明熱力學第二定律與羅素悖論、哥德爾定理都是等效的,它們都印證了毛澤東憑敏銳的政治直覺得出的結論:“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這句話被科學證明為是科學的定律和真理。


但是這又面臨着一個悖論:我說的這一切,如果有道理的話,恰恰就應該是最沒道理的,即我自己也陷進了“理髮師悖論”。

這意味着我自己就是一個“理髮師”,那麼我又怎麼能批評別人呢?幸好毛澤東有解套“理髮師悖論”的科學辦法,那就是批評別人一定要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就是說按照“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的科學定律,我必須承認:我的道理

無論聽起來多有道理,但相對於“卑賤者”而言還是沒道理。可見逃出悖論不在智力,並非誰比誰聰明,而在於面對事實的勇氣,這叫:“實事求是”。不過,這並不意味着我真能做到“實事求是”,因為我與人類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不可能單獨做到“實事求是”,需要全社會的人都能共同面對事實,人類才能一起逃脫悖論發展。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誰知道嘁里喀嚓是誰?跑到哪裡去了?
2010: 信是獨一的路
2009: 自然界“非物理運動變化規律”猜想(2)
2009: 自然界“非物理運動變化規律”猜想
2008: 廖祖笙:唱罷“深切哀悼”的大戲怎麼唱
2007: 從培養諾獎得主角度看美國大學排名(定
2007: 漢字不差於拼音文字-讀看圖識字文章有
2006: 上海光機所強場物理研究進展的實質
2006: 搞“漢芯”是被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