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前一陣網上有一篇“盤古王表讀”的文章,我相信這代表了很多傳統文人的心理。李濟對只重古文推理輕視考古證據的作法持批評的態度。文字的研究和民族的驕傲是一回事;科學和證據又是另一回事。作為一個受過現代高等教育的科學家,李濟在“中國古器物學的新基礎”一文中寫道:“科學的田野考古工作。。。決不是一種業餘的工作,可以由玩票式的方法所能辦到的。”他認為,錯誤的觀察或不精心的記錄一旦深入報告,“嚴重的後果就是謬種流傳,無形中構成這學業前進的一大障礙”。李濟一生的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獻給了建立科學的中國考古學。為了科學的標準,他得罪過很多人,甚至一些名人。有人認為他過於刻板執拗,不夠隨和,但中國的考古學要感激他的嚴謹作風。
中研院史語所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大約在一九二八年左右,參加過處理“孫殿英盜掘清陵”的善後工作的學術前輩徐森玉向李濟講述他撫摸乾隆頭骨時的感受時說,乾隆的一口牙還保存得相當好。李濟好奇地問:“乾隆還剩多少只牙?”“四十隻,一隻沒少”。李濟脫口而出:“不可能吧!”老先生誤會了,一再聲明絕對不會錯,他親自數過。老專家既然如此認真,一般人就算了,但李濟卻耐心地向他解釋說:“世界上的人,包括過去的化石人,現在的野蠻人在內,沒有一個人會有四十枚牙的。”李濟又很仔細地告訴他,不需要爭辯,因為靈長目各科屬的動物的牙數,已是一件科學事實。正常人的牙,自有生人以來,沒有超過三十二枚的。。。等等。最後,老先生很不好意思。
董作賓是一位天分極高,自學成材的近代甲骨學大師,人稱“甲骨四堂”之一(觀堂王國維,雪堂羅振玉,彥堂董作賓,鼎堂郭沫若四位甲骨金石學名家)。一九二八年十月十三日,董作賓帶領中央研究院的安陽殷墟發掘團,開始了安陽試掘。由於缺乏科學考古的知識,將一些珍貴的商代人頭骨及陶片扔回坑裡重新埋了起來。十一月李濟主掌考古組,十二月一日立即奔赴開封會晤董作賓,得知這些失誤,馬上停止試掘並和董一起制定了第二次正式發掘計劃。次年三月李濟開始領導了第二次發掘。從此以後,李濟就擔任了安陽曆次發掘的主要負責人。董作賓並沒有因為李指正了此次失誤而有任何不快。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這隻“海龜”能有丁文江,董作賓這樣的兄長,真是他的福氣。現在的“海龜”怕要被整死了吧?:-)(也許“小鞋”已穿壞好幾雙了)
曾聽張光直講過幾件事,其中之一大意是:當年傅斯年在物色考古組主任和安陽殷墟發掘主持者時,最後的兩個候選人是年僅三十二歲的李濟和著名金石學家馬衡。當時四十八歲的馬衡是北大國學門考古學研究室主任和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是中國傳統金石學的尖子。在這兩個人中,蔡元培院長最後選定了治學嚴謹,代表現代科學考古的李濟;李濟的學生夏鼐一九七九年談蔡老的這個決定時寫道,“後來證明這個選擇是明智的”,因為後來李濟把殷墟發掘領導到了一個新方向,把中國的考古學帶到了一個新的領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