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英語翻譯漫談之一: 找不到對應的詞
Ming Cheng
有人曾經半開玩笑地說,科技英語翻譯的本事就是要翻的大家都懂, 藝術文學英語翻譯的本事就是要翻的大家都不懂。 這到也是,本來後現代藝術的一個標準就是不可以理解。翻的大家都懂了也就不是藝術了。不過,讓大家都懂真是科技英語翻譯的第一要素。
科技英語翻譯常碰到的一個困難就是完全了解原文是什麼意思,但是在中文中找不到現有的對應的詞,如果用一個新詞,那很可能大家都不懂什麼意思。
舉網上討論的一個例子來說明。 in-line products. 這是生產公司常用的一個名詞。 注意這裡 line 不是生產流水線的意思。更不是上網在線的 on line 的 line, 那樣翻就出笑話了。比如說,微軟有一系列產品, win95, win2000, win2003, win 2005, win7, 等等都在生產或維護。 這些產品形成一個系列。在演示中常排成一條線。 習慣上這些成為in-line products 。 不斷會有新產品投放,進入這條線,也不斷有舊產品退出市場, 就是退出這條線。 還在線中的產品就叫 in-line products。 具體這條線 cut 在那裡,各個公司有自己的定義。大體相差不遠
. in-line products 已經不是太好翻譯,但還勉強可以找一個對應的詞,但從in-line products 延伸出來的詞 in-line team, 某公司用來表示支持in-line products 的團隊, 意思很明白,但就更不好翻譯了。 中文沒有對應的詞,也許有人翻譯過,但沒有形成標準。 這時候翻譯者用一個新詞,往往會感到彆扭。
使用新詞,很難說選那個好一些, 其實是約定俗成。 習慣成自然。 習慣了就好。 台灣和大陸許多翻譯就不同。 比如著名的 laser 各翻譯為雷射和激光, 因為為政治原因有人吵來吵去,其實翻譯得各有千秋。 當我第一次看到面向對象這個 IT界 從英文 object orientation 翻譯過來的中文詞,就覺得很彆扭,覺得翻譯得不好。 但人家已經約定俗成了,只好跟着用,你再創造一個新詞學生會
聽不懂。也不會覺得你翻譯得更好。 用久了,面向對象 也朗朗上口,覺得就是這個意思。翻譯得也可以。 但跟着第一次從中文資料看到面向切面這個詞的時候, 很久從上下文才反應過來這是 Aspect orientation 的對應詞。 如果從中文翻譯回去,一定翻譯不成 Aspect orientation 。
科技英語翻譯,看上去簡單,做好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