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彈大學排行 |
送交者: 紐黑文 2003年10月13日20:51:51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首先問一句,大家為什麼對大學排行那麼感興趣?無非是想仰仗整體優勢為自己壯聲勢,讓人高看你一眼--這就是虛榮。即使有第一的大學,也不可能保證其門下弟子個個精英,正如同名教授的子女很少有成才的,或超過父輩的一樣。 中國的大學,選材上本身就是應試教育為導向,舊科舉的孑遺。所以所謂高考狀元之類,甚至當年不少的“奧賽金牌”之類,不也有很大一部分流於平凡,成為仲永了嗎?論師資,中國的大學目前顯然還是舊的計劃經濟的產物,國家統調人才,往一個地方堆。而且還有舊時代封建師徒關係,近親繁殖,君不見各大學的年輕教師不都以留校為榮嗎?可是,看看美國英國的高校,除非有極其特殊的條件,否則一個系裡是絕對要避免聘用本系畢業生的。 論投資,還是計劃經濟的一套,初級階段確能收到立竿見影的功效,但長久下去,遲早要影響中國教育的發展。這也是中國教育好大喜功的表現。美國即使是國家的投資,也要由全國的研究室公平申請,能者多得。論生源,應試教育下出來的,能說明什麼?很大程度上,只是說明,很大一部分高考高分的學生,能夠適應考試選拔,並且在初中或高中有比較強的自制力。典型的例子,也是在美國眾所周知的例子就是,美國人常常非常疑惑:怎麼絕大多數中國來的學生,英語這麼差?可是他們明明都帶着一份極高的,甚至高過美國人的GRE/TOEFL成績。所以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美國高校,已經對中國大陸學生的考試成績大打折扣。這一事例說明,只是在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並不能代表這個人全面的水平。 美國雖然也有大學入學考試,但絕對不是作為錄取的唯一標準。可是在中國,卻不幸只看高考成績。 再論地緣環境,國外的最好的大學,大多不在中心城市,或商業發達的大城市。如果按中國的模式,美國頂尖大學,應該集中在政治中心華盛頓和經濟文化中心紐約市,可是這兩個城市加一塊兒,也就是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在美國雖算一流,但非頂尖。哈佛(Harvard)麻省(MIT)所在的波士頓,不是大城市;耶魯(Yale)在紐黑文--更小的城市;伊利諾(UIUC)康奈爾(Cornell)周圍都是鄉村;斯坦福(Stanford)伯克利(Berkeley)在舊金山外的灣區;牛津(Oxford)劍橋(Cambridge)更是城以校名了。所以,地緣不能作為評估學校的依據。還是中國封建的大一統思想在作怪。君不見區區昆明,也承載了最出人才的一段時期的西南聯大。 近現代意義上的大學,是雖與社會緊密聯繫,卻又獨立於社會,而有學術獨立性的特殊地位。地理位置不是決定因素。理想的大學應該在環境較好的經濟發達的大地區中的中小城市,或者是大城市的周邊或邊緣。君不見被鬧哄哄的中關村簇擁着的北大校園,還怎麼讓人能夠靜下心來潛心學術。即使是十幾年前,北大清華的周圍還是可以看到田園風光的。至於婆家,更是典型的家長制了。你屬教育部,我歸中科院,你在上海市,我歸浙江省,一人一個婆家,美國的好大學,都是獨立自主的,自謀經費。即使是州立的公立大學,想要錢也要每年向州政府申請爭取,干的好了多給,差了減糧。所以見到美國資本主義大學裡的教授們,大多比社會主義中國的大學教授們勤奮。中國尚沒有一所大學可以名副其實地躋身世界諸強。只是各級領導好大喜功,急於求成,不做實事,揠苗助長。才有中國特色的這工程那名校。真正能夠對國家有益的,不是諾大的中國,這麼多人口,只造就那兩三所,或什麼“十大”。應該仿效世界先進經驗,真正融入市場經濟。 中國需要的是各地都有一流的大學,沒有哪個或有數的哪幾個可以占據所有的資源。中國目前的高教做法,就如同國足衝擊世界盃一樣,不從基礎做起建立合理的金字塔型結構,也要弄幾個高校中的“健力寶”隊,雖然風光一時,到與世界諸強比真本事的時候,立刻漏了馬腳。中國目前應着重高教部放權,逐步將經濟發達地區的高校,轉為地方的“州立”,如南京大學歸江蘇;浙大歸浙江;原來的幾個“龍頭老大”,地方不可能都擔負的起,可以轉為“私立”或“准私立”如北大,清華。一定時期以內,國家只負責少數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校如蘭州大學。中國需要的是建設至少一百所各有特色的高校,在自由競爭中產生若干實力雄厚的名校。 不同的學校各有所長,推行按專業排名,而不是按學校排名。比如搞航天去國防科大或哈工大;搞重離子物理去蘭州大學;搞理論化學去吉林大學;搞物化的去中科大;研究考古的可以去南大;研究中文的去北大;建築的去同濟;電子工程的去清華。讓資金,師資,學生,按學科配置而不是按學校配置。 實力強的學校可以大而全,規模小的,可以有專攻。但是任何同一學科都要保證有至少三家以上實力相當的保持競爭。如同過去,生命科學以北大一枝獨秀,缺少競爭,近親繁殖。如今許多學校在某一領域都在奮起,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使中國的生命科學研究在近兩三年來迅速追趕世界潮流。如南大的生化和分子,清華的生物物理,北大的分子植物,復旦的遺傳與細胞,科大的結構生物和神經,武大微生物與病毒,吉大的生化,上海中科院生命科學中心的基因組和細胞生物等等。 在美國,各高校都是各有特色的。比如哈佛雖有名,但它的工科極弱,MIT文科不靈,耶魯就打醫科法律與政經牌。斯坦福,伯克利,處處與高科技及相應的經濟等緊密相連。加州理工,規模雖不大,基礎研究卻獨步世界。伊利諾,康奈爾則是理工科很強。卡耐基梅隆(CMU)計算機科學聲譽卓著,約翰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則著稱於生物醫學。西北大學(Northwestern),賓州大學(UPenn),MBA竟勝哈佛,斯坦福。如此種種。中國也應出現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一流大學。 中國人中教育水平最高的就是華東五省一市的人包括江浙滬皖魯閩,中科院院士中超過90%來自這一地區。近代現代中國學術科學界的名人絕大多數也來自於此。近幾百年來,文化名人也絕大多數來自於此。華裔諾貝爾獎得主,除一人外,也全部來自於此。目前中國各一流大學中的教授,華東地區的也占據至少半壁江山。這裡應該成為另一個好大學倍出的地區--南大,新浙大,中科大,復旦,交大,東南,同濟,山大等等。京津地區應該出現另一個大學密布的地區。上述兩個地區的學校應該全面發展,文理兼備華中,及四川,應該有一些各具自己特色的一流大學,如國防科大,武大,華中理工,四川聯大。華南地區應該湧現大批新興學校,並且在技術,經濟領域應有所建樹。西北則有一批基礎很好的大學,應偏向文史,以及某些高新技術如核,航天,航空等。東北有幾所工科較好的學校,應該在未來50年,將東北第二次建設為基礎工業基地而做出更重要的貢獻。經濟強省應該多出名校,內陸各省,量力而行,要麼特色辦學,要麼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省立”。 所有高校打破鐵飯碗,採取聘任制,除了少數已有卓越貢獻的“終身教授”外,全部採取聘任制。相應的風險以大幅提高的薪水(足夠一家人的較高標準的生活)補足。大學不再負責諸如住房,親屬安排工作等福利,推行社會醫療保險。國家或其他渠道研究基金跟着人走,人到哪裡,錢跟到哪裡。 取消指令性的統一高考,和統一招生。至少可以在條件具備的地區實行高校自主招生。取消必須是應屆生的限制。高中畢業後可以工作一段時間,或服兵役,然後再上大學。高考改為服務性機構主辦,作為錄取參考依據之一。大學可以根據自己的標準招收學生。學生將有更多的選擇餘地。可以同時申請多所大學,大學可以以不同的條件爭取考生,如允諾獎學金。貧家子弟可以高中畢業後工作掙學費,或半工半讀,相應延長畢業年限。優秀者可以比較學費和獎學金做出自己的選擇。 高教的目的是讓每一個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更多的水平相當的一流大學,將會使競爭加劇,利於成果產出。而且可以將研究型大學與應用型大學的資源合理配置。 中國的高教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有大量工作待做。但隨着經濟的發展,國家綜合實力提升,高教的改革是歷史的必然,也是刻不容緩的。衷心希望,中國大地上,不在是一說起好大學,就那麼可憐的幾所。而應是,出現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高水平學校,提起哪一所,大家都會說出此校什麼什麼專業特厲害;高中畢業生們,也不必拼死拼活往一個地方扎堆。大學本科也應視為基礎教育,不應該有太大的差異,本科生應該有更多的空間仔細考慮自己的理想,靈活做出選擇,專業的分化應推遲到研究生教育。研究型的研究生教育,才應該進行細緻的選拔。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