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我所知道的中科院
送交者: zzZZ 2003年10月15日19:17:19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本不想發言,但又覺得有必要說出來。以下是我在北京中科院工作的一位朋友透露的。

中科院名義上有幾百名掛名科技工作者,然而真正能出力的只有掛名人數一半!另一半全部是已退休人員! 國家每年要給中科院上千萬元的研究經費。 若在國外,研究經費是一分一元都要說明用途,而且必須花在項目研究上。而在中科院,這些經費先是被單位(就是中科院)抽掉一筆變成它的‘項目管理費’,剩下的分給各個研究所,所里再抽掉一筆也作為所謂管理費組織費,餘下的一大部份給科技人員發工資,再省下的一小部份成為真正的科研經費。 科研人員沒有固定工資,必須把國家撥給的項目的經費作為自己年工資的來源。

科研人員的工資還和所謂的‘表現’有關,就是A如果今年發表了一定數量的文章,就拿高一點的工資。本身聽起來不錯,但是等等。 如果A在下一年又從事了一個大項目研究,或許花費時間較長,或許因投稿的科學雜誌未能及時在當年出版A的論文,那麼中科院會以當年未能發表規定數量文章而唰的一下把A的工資砍半。。! 我這位朋友的一位朋友,很有才華的年青博士,就是因此受到打擊退出了中科院。

中科院裡有些尚屬中年本應給科研機構帶個好頭的‘領導層’卻給院內帶來壞風氣。 一位研究所的副所長,很善長的是與人交際。 在企業里,這類人作銷售產品的推銷部經理不錯。只可惜的是,這位副所長在中科院不僅要作‘推銷’經理,更要作學術代理。 也就是即便他一竅不通的領域由別人做出的科研文章,也都要冠上他的名字才能發表。 在此人名後的發表文章有一大串,只可惜中科院沒有文章發表審查制度,若有那麼問此人任何一篇他署名的文章,他將是一無所知。 此位正屬中壯年領導層的副所長所開始的風氣是另人深惡痛絕的賣辦式學術,此歪風掛在中科院,各位能想對中國的科研有什麼影響!

另外在中科院裡缺少團隊合作,科學研究以論資派輩為主。 一個年青科學家的研究,往往是新領域並非其導師所熟悉的。 然而中科院與外交流這個新領域時,通常是派所謂的導師而不是派正直搞研究的年青博士。 甚至發展到當國外交流機構指明點姓要和搞這方面研究的年青科研者交流的時候,中科院竟然通知對方來和他們交流的是其導師。結果對方機構(實事)負責人嘲笑說 ‘what does he know about this area?’,當然不會請那位導師來。 許多年青人即便很想待在中國,待在中科院搞研究發展,但是他們似乎在學術交流中被中科院當作異類。 總生怕他們跑了。 其實當一個人要離開家的時候,最好聽的溫暖一句就是‘我們希望你回來’。 出去的人,當想到自己的家還有股暖流的時候還是會回來的。 然而中科院裡是,想出去搞學術交流?先辭職你。

中科院裡人比人,看物質的風氣極其不正。 曾有位有很高聲望的海外華人(好像是美國計量學會的FELLOW)真的捨去了美國的一切(房子都賣了)返回中國加入中科院。此君歸國是因為中國希望有相同影響的人加入已對抗台灣中科院的李XX。中國給他的待遇是和中科院學術領導的平均工資相當(20萬元人民幣),雖與在美國有天壤之別但此君並無報怨,並積極想做出一些貢獻。 此君對前文提到的學術賣辦作風極其反感,亦曾當面指前面那位‘經理’問到“誇誇其談,但你屬名的科研項目你真懂麼”。 對此的反應是,那些已經在中科院的學術‘領導’眼裡,‘你不過值20萬元,跟我一樣而已’。

也不知如何能寫出這麼多。 對於科研,現在是兩頭熱中間冷。 一頭是指我們意義上的國家,每年開始投入大量資金。另一頭是知那些真正在低級崗位上踏踏實實作科研的人。而中間,就是這些本應當抗起科研脊梁中層領導。 對於一個應該代表中國最高科研的學術機構,國人和政府怕都給予了極高的希望。 然而一些作學術的起碼道德觀,似乎只在新加入中科院的年青一代中才找得到。

對於上面提出的好多問題,我都想如果國家能設立監督機制必然就能很好解決。 像這種學術買辦現像和科研經費浪費的問題,如果國家能統籌監督資金的使用,並審查學術領導人的真實水平是不難發現問題的。 當我們每天聽到台海對面的中科院又研製出了什麼雄風,擎天,高速魚雷等新式武器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我們的中科院在幹什麼呢?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時代驕子:田中耕一先生
2002: 鄧稼先——(美)楊振寧博士撰文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