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巨大科研成就的必然性分析 |
送交者: 香椿樹 2011年09月13日12:27:31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文革巨大科研成就的必然性分析
陳儒軍 文革期間為什麼會有令人震驚的科研成就? 這裡面有沒有必然性因素,是什麼環境造就了科學巨人的出現? 這是值得深思的重大問題。 我們先看作出重大科研成就的三位代表—袁隆平、屠呦呦和張亭棟的出生日期: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於北平(今北京),漢族,江西省德安縣人。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 張亭棟,1932年11月生於河北省吳橋縣。 由此看來,文革剛開始的時候,袁隆平和屠呦呦36歲,張亭棟34歲,文革期間正是他們科研的黃金時期。 另一方面,當時的老專家和老教授被當成反動學術權威打到。正是在這種特殊環境下,袁隆平等當時的年青科技人員才有了獨擋一面,放心大干的黃金機會。由於沒有了阻礙中國科研進步的傳統文化影響,文革期間對年青人造就了類似西方社會的科研環境,使一批有創造力的科研人員得以脫穎而出。 我認為中國在文革期間取得巨大科研成就的原因就在這裡。儘快條件很艱苦,但年青人有機會跳大梁。阻礙中國科研進步的傳統文化因文革而消失,年青人有了充分發揮才能的環境和機會,因此湧現了袁隆平和屠呦呦這樣的科研巨匠。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0: | 鄒容:革命必剖清人種 | |
2010: | 現代京劇《洋涇浜-智斗》 | |
2009: | 回基甸-上帝正在愛你,而你不知感恩 | |
2009: | 國家發展水平,教育背景同宗教之間的關 | |
2008: | 在聽施一公的講座,很感動(ZT) | |
2008: | 襄汾潰壩、三鹿毒奶如何讓官員舉一反三 | |
2006: | 俄國數學家Perelman:一無所有的數學國 | |
2006: | 大學生找工作前必須要做的20件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