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由本屆諾貝爾化學獎看國內科研體制的弊端
送交者: 5daziyou 2011年10月05日22:49:2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一年又一年,諾貝爾獎開獎周設在中國國慶之後,好像專門為黑老共的臉而安排。

  本屆化學獎授予以色利理工學院的Daniel Shechtman,表彰他發現了准結晶(quasicrystal)這個特殊的晶體結構。准晶(quasicrystal)是一種奇特的固體,它的原子結構相當規則但卻不像晶體(crystal)那麼規律,據說早在1928年就曾發現過,但因違反傳統結晶理論,一直被懷疑。1982年,Shechtman在NIST當博士後的時候,再次觀測到了鋁錳合金(Al-Mn alloy)中的准結晶現象。結果NIST的大拿們不但不相信,還因此將Shechtman炒了魷魚。Shechtman給Applied Physics的投稿也被拒,換了Physical Review Letters後被慧眼識珠,兩年後得以發表。


  無獨有偶,另一位化學獎獲得者田中耕一也有同樣的經歷。當年名不見經傳的島津製作所小研究員田中耕一,通過試驗摸索到了一套分析蛋白質結構的“質譜分析法”(mass spectrometry), 此公既不會英語,也不愛交際,所做的科研成果僅僅在一個學會上發表了一下,就扔到一邊去了。後來德國教授發現了該法的價值,才將其發揚光大。

  筆者在東大讀博士時,系裡有位很牛的老教授曾經多次談起他的經驗體會,“拿經費的研究都不是真研究。”意思是說,搞科研最重要的精神就是自由,既要敢於胡思亂想,又要敢於隨便嘗試,很多突破性的研究都是業餘人士做出來的,就是一個佐證。

  反觀國內的科研體制,有兩個弊端眾所周知,一是院士當包工頭,二是重經費輕待遇。前段時間到國內去交流,發現這個現象依然沒怎麼改觀。

  不可否認院士們也有厲害的,但絕大多數難以達到國際一流水準,且很多都是爺爺級的人物,思維早就定勢,創造性和懷疑精神大為衰退,讓其掌握巨大的經費審批權,甚至是獨占科研資源,乃壓制年輕人的第一要因。

  第二個弊端則更為普遍,大學裡的科研人員,特別是大城市年輕科研人員的待遇普遍偏低,這迫使他們多拉經費,搞創收。總之哪裡有經費,就往哪個方向靠。結果,大學干的是公司的活,很多教授都是萬能的博學家。但是國外大學的科研人員,比如日本,很多人都是數十年如一日地沿着一兩個方向摸索,其原因就是基本科研待遇足夠其生活,因而有了自由發揮的空間。

  如果我是某研究單位的主管,我首要的心思就是讓年輕人吃喝不愁,只要你在認真做事。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尋釁滋事手冊(草案)》
2010: 如果肖傳國真的打了方舟子, 我要說打
2009: 言真輕:從文化上講,中國的六十年大慶
2009: aa881:英語優,漢字劣的鐵證
2008: 專家們,這是真的嗎?
2008: aa88:再談中國女人--兼答陳丹蕾